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政策文件 > 其他文件

[ 索引号 ]
11500000009276281J/2025-00728
[ 发文字号 ]
渝经信发〔2025〕71号
[ 主题分类 ]
其他
[ 体裁分类 ]
其他
[ 发布机构 ]
市经济信息委
[ 成文日期 ]
2025-10-11
[ 发布日期 ]
2025-10-13
关于开展2025年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优秀案例遴选工作的通知


渝经信发〔202571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关于开展2025年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

深度融合优秀案例遴选工作的通知

各区县(自治县)经济信息委、科技局、教委,两江新区、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万盛经开区经信、科技、教育部门,各有关单位:

为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构建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和416”科技创新布局,打通将行业难题转化为科研课题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综合解决方案”两个循环,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现面向企业、科研机构、高等学校、科技服务机构等单位,开展2025年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优秀案例遴选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遴选方向

(一)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方向

1.产业关键技术攻关。面向产业关键技术需求,设立攻关课题、开展产学研攻关,取得重大技术突破,解决产业痛点、难点。

2.未来产业源头创新。面向科技前沿,通过研判技术趋势、开展产学研联合研发等,取得重大原创性突破,引领未来产业发展。

3.建设联合创新平台。联合产学研创新资源,建立高水平研发机构(高校企业联合实验室、制造业/技术/产业创新中心等),取得关键技术突破、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方向

1.产学研协同创新有效整合企业、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等资源,组建多元主体高效协同的产业创新综合体,共同攻克技术难题、推动创新人才培养、开发标志性新产品。

2.科技型企业培育。为高校、科研机构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提供高质量创业辅导、融资对接、市场推广、企业运营等赋能服务,孵化科技型企业成效明显、成长迅速。

3.高科技产品研发企业敏锐捕捉市场需求,对接高校、科研机构高水平成果,研发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版次软件等专利密集产品,实现规模化生产、市场应用和商业盈利。

4.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领军链主企业开放创新资源,面向产业需求共同凝练技术需求、联合高校开展科研攻关、协同培养科技人才,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共同发展。

(三)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方向

1.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整合产学研金服用等资源,通过高水平科研团队提供概念验证、检验检测、中试熟化、工程化放大等服务,将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综合解决方案,提升科技成果的技术成熟度和产业化可行性

2.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聚焦产业发展方向,高校、科研机构等通过建设大学科技园,开展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改革、先用后付、容错免责等试点,推动科技成果本地转化成效明显。

3.推动技术供需对接。建设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加快数字化软件应用,汇聚高校、科研机构科创能力和企业技术需求,完善科技成果汇交、智能对接、监测评估等功能,助推科技成果转化、解决企业科创需求。

4.强化先进技术扩散应用。通过技术展示、技术培训、技术应用等,促进高校、科研机构的人工智能、元宇宙、节能降碳技术在传统产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等环节的一体化应用,赋能企业发展成效明显。

(四)推动科创人才培养流动

1.加强产业创新人才培养。围绕企业重大技术需求和人才需求,汇聚高校教育资源,通过打造教育部重庆高等研究院、卓越工程师学院、现代产业学院、未来技术学院等,加大高水平硕博人才、行业领军人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培养。

2.推动企业高校人才流动。围绕解决企业技术难题,在高校、科研机构等选拔高水平科研人才,以科技特派员或科技副总形式,帮助企业攻坚技术难题、申报重大项目,打通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交流的通道。

3.发现优秀创新创业团队举行创新创业有关、展赛、论为企业和科创团队(高校、科研机构)提供交流展示、供需对接、产融对接、项目孵化的平台,发掘和培育优秀项目和优秀团队,催生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业态

二、遴选条件

(一)主体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近三年财务状况良好,在遵纪守法、社会信用、社会责任、质量环保等方面无不良记录。

(二)案例应围绕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科创人才培养流动四大领域14个方向之一,或其他创新模式进行梳理总结。案例应有较强的代表性、示范性和实效性,对相关行业主体具有较强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

(三)主体应对案例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负责,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不涉及国家秘密和敏感信息,知识产权归属清晰、无法律纠纷。案例材料应聚焦产业需求,体现新质、融合、多跨特色。

三、工作要求

(一)请各区县经信、科技、教育部门高度重视,积极宣传发动,重点围绕当地支柱、主导产业,组织符合条件的主体围绕特色优势领域,梳理凝练案例内容,认真填写申报书(见附件1)。

(二)经单位报送纸质申报书一式5后,各区县经信部门会同科技、教育部门对案例进行审核并择优推荐,推荐案例须经区县经信科技、教育部门分别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

(三)请各区县经信部门会同科技、教育部门于20251031(星期五)前将推荐案例名单(见附件2)和申报书(纸质版+盖章扫描电子版)报送市经济信息委政务服务大厅

四、推广应用

(一)择优汇编重庆市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优秀案例集,并通过多途径进行集中发布、宣传推广。

)在重庆市科技领军企业、国家级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市级产业创新综合体等遴选推荐中,同等条件下给予加分。

联系人:市经济信息委科技处曹文华,市经济信息委政务服务大厅郭薇,市科技局高新处杨威市教委科技处王伟;联系电话:02363895941023638979530236761151202367986899

附件:1.重庆市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优秀案例申报书

2.区县推荐案例名单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重庆市科学技术局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20251011

(此件公开发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