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规上工业企业创新能力提升行动方案》政策问答
《行动方案》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产业创新,在全市科技创新大会上强调要提升规上工业企业研发创新能力。工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规上工业企业是工业经济增长的“主力军”,规上工业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水平直接影响工业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切实增强规上工业企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研究起草了《行动方案》。
《行动方案》制定过程中有哪些考虑?
一是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重要论述,严格按照全市科技创新大会和深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要求起草文件。二是学习经验做法。学习借鉴科技部印发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行动方案》,研究山东、湖南等地出台的类似文件,充分吸收借鉴。三是结合实际起草。调研了解部分重点区县、规上工业企业的意见建议,认真研究我市现有支持政策,吸纳相关做法。
《行动方案》的目标是怎么确定的?
按照“跳一跳、够得着”的原则,参照全国其他省市情况,结合我市发展实际优化调整发展目标,提出“到2027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有研发机构的规上工业企业占比达到35%,部分重点领域达到40%;有研发活动的规上工业企业占比达到45%,部分重点领域达到50%,保持西部领先、全国进位”。
《行动方案》的措施抓手有哪些?
包括实施“研发投入跃升、创新活动提档、研发机构筑基、创新人才聚链、企业主体领航、创新成果汇聚、创新生态赋能”“七大行动”,以及实施技术攻关项目、促进成果转移转化、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全力争创高能级研发机构、促进企业升规转新等22条工作措施,综合运用财政、税收、金融、社会等各方力量,全方位多角度支持规上工业企业提升研发创新能力。
如何保障《行动方案》落地落实?
包括加强组织领导、加强监督评价、加强宣传引导三方面,健全统计分析机制、强化报统培训、建立定期调度和晾晒通报机制等具体措施,保障方案落地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