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政策文件 > 其他文件

[ 索引号 ]
11500000009276281J/2025-00628
[ 发文字号 ]
渝经信发〔2025〕56号
[ 主题分类 ]
其他
[ 体裁分类 ]
其他
[ 发布机构 ]
市经济信息委
[ 成文日期 ]
2025-08-18
[ 发布日期 ]
2025-08-19
关于印发《重庆市加快建设高质量产业创新孵化载体工作方案》的通知


渝经信发〔202556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关于印发《重庆市加快建设高质量产业创新

孵化载体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区县(自治县)经济信息委、科技局,两江新区、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万盛经开区经信、科技部门,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重庆市深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着力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现将《重庆市加快建设高质量产业创新孵化载体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重庆市科学技术局

2025818

(此件公开发布)


重庆市加快建设高质量产业创新孵化载体

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型企业孵化器管理办法〉的通知》(工信部科〔2025131),聚焦416”科技创新布局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打造覆盖源头创新孵化加速产业化落地的全链条模式,形成具有重庆辨识度的产业创新孵化体系,助力建设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建设两类产业创新孵化载体

(一)增量提质科技型企业孵化器鼓励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利用闲置楼宇、闲置厂房、低效用地、新型产业用地(M0等,联动高校、科研院所汇聚技术、项目、人才等资源,引培结合新建一批专业化、特色化、国际化的特色孵化器、加速器、产业研究院引导现有孵化载体提升软硬件条件汇聚更多资源创新商业模式运行机制,为广大创业者提供低成本、全要素、全栈孵化服务。鼓励大型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资本机构等参与孵化器建设,实现各类资源共享共用,打造有活力、有引力、有张力的孵化器矩阵。

(二)打特色创业孵化社区聚焦高校、大所、企业等周边区域,发挥创新资源、产业资源、配套服务的溢出效应、辐射能力、带动作用,探索打造一批差异化特色化布局创业孵化社区依托环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探索布局具身智能、卫星互联网、合成生物、数字内容创作、工业设计等领域孵化社区。围绕大型链主骨干企业及其整车整机成套装备,探索布局一批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轻量化材料与精密制造等协同创新孵化社区。支持创业孵化社区结合明月湖科创园中小企业生态家园、各类产业研究院等载体建设,构建创业+生活+社交融合场景,打造30分钟创新创业生态圈

实施五项产业创新孵化举措

(一)选育成果项目团队围绕新一代智能终端及智能装备、空天信息具身智能等未来产业,支持各类孵化载体深度对接重庆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机构、产业协会学会等,深度挖掘国内外优秀科技成果和项目团队加大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育,重点一批国际化人才、院士专家团队、优秀科技青年,支持高校开设科创实验班,推广明月湖科创园“教育+人才+科创+产业”创新生态模式,促进人才项目转化

(二)提升科技服务支撑能力。加速发展科技服务业,增强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等科技服务业效能。推动孵化载体提升技术熟化和工程化能力,建设概念验证、小试中试、检验检测、产业化推广等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引入AI大模型等数字化工具,用好智汇攻关”“成果快转”“码上科服”“渝工创新等一件事应用平台场景提升孵化效。支持孵化载体强化公共服务,优化试验设备、测试仪器、计算平台、数据中心、基础软件和工业软件等软硬件,提供开放共享服务,增强自身造血能力建强创新创业陪跑团,培育壮大技术经理人、投资经理人、职业经理人、孵化器管理人四支队伍

(三)强化产业孵化协同联动。引导同类型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孵化器协同孵化打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供需数据引导孵化载体及时梳理在孵企业发展情况,产业园区加强对接,形成高效畅通的孵化+加速+产业化接力渠道搭建孵化载体交流合作平台,定期举办项目对接活动,促进孵化资源精准匹配和服务。构建需求牵引技术供给成果转化全链条孵化服务体系,支持孵化载体加强与产业创新综合体、行业协会、高校、科研院所等对接,畅通孵化端与产业需求端路径。

推动资本项目精准对接。构建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科技赋能的投融资生态,打造政府投资基金+国企投资基金+市场化基金耐心资本矩阵,根据孵化项目情况,分类分层分阶段精准匹配基金投资。支持企业孵化器搭建科技成果转化投资基金体系,联动风险投资、金融机构等,满足企业从初创到成熟的全生命周期融资需求。鼓励孵化载体为科创团队提供融资能力实战演练培训,定期举办小而精的投融资活动,推动资本和项目常态化对接。

)场景牵引技术走向市场依托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北斗规模应用试点、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等部署细分场景,促进新技术新产品熟化落地。鼓励政府部门、国有企业、大型企业开发开放应用场景,推动孵化项目先行先试。鼓励有条件的孵化载体与跨国公司、外资研发中心合作搭建创新服务平台,开放技术验证、市场对接等场景资源,加速成果商业化落地。鼓励孵化载体参与一带一路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建设,与海外知名高校、企业、孵化机构联合打造离岸科技园和孵化器,实现产业、技术双向流动。

、保障措施

(一)建立统筹协调机制。建立健全产业创新孵化载体建设工作协调机制强化部门协同、区县联动,落实两类孵化载体主体责任,形成协同高效、支撑有力的产业孵化服务矩阵。

)加强评估管理。探索建立产业创新孵化载体评价体系和动态运行管理机制,优化产业创新孵化载体绩效评估办法,从成果转化率、企业存活率、孵化企业估值等维度进行评价。

)加强氛围营造。支持各类孵化载体承办国家级和市级创新创业赛事活动,打造区域特色产业创新孵化活动品牌。强化典型案例宣传报道,营造有利于推动产业创新孵化的良好氛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