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经信智能〔2025〕20号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关于印发《重庆市推动5G+MDFC无源物联网
产业集群化发展与规模化应用
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推进移动物联网“万物智联”发展的通知》(工信厅通信〔2024〕52号),推动我市5G+MDFC(微波直驱变频)无源物联网技术的研发创新与融合应用,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全面支撑“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高质量发展与超大城市治理能力跃升。我委牵头研究制定了《重庆市推动5G+MDFC无源物联网产业集群化发展与规模化应用工作方案》,经市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25年11月4日
(此件公开发布)
重庆市推动5G+MDFC无源物联网产业集群化
发展与规模化应用工作方案
5G+MDFC(微波直驱变频)无源物联网技术是以5G通信为基础,融合无源变频与射频通信优势的原创新型技术,该技术使物联网终端在无外部供电条件下即可完成传感数据采集与无线传输,是构建下一代免供电、低功耗、远距离新型物联网感知体系的重要支撑。为贯彻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推进移动物联网“万物智联”发展的通知》(工信厅通信〔2024〕52号),推动我市5G+MDFC无源物联网技术的研发创新与融合应用,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全面支撑“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高质量发展与超大城市治理能力跃升,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技术策源、产业培育、场景引领、生态聚合”原则,立足重庆产业基础,围绕5G+MDFC无源物联网核心技术攻关、多元产品体系建设、产业链协同创新、应用场景示范推广四大主线,贯通研发、制造、应用、服务全链条,推动重庆成为全国无源物联网技术策源地和产业集聚地,全面赋能工业数字化转型与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
二、发展目标
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深度参与地方、行业、国家、国际标准制定,推出一批具备市场竞争力的高质量产品矩阵,推动一批国内外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速来渝集聚。聚焦行业重点领域场景应用需求,加快推动5G+MDFC无源物联网试点应用,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场景示范案例,逐步实现行业深度融合和规模化应用。到2027年,初步形成涵盖MDFC芯片、无源终端、通信设备、应用配套等环节的完整产业生态;到2030年,形成国内领先的5G+MDFC无源物联网产业集群,产值规模达200亿元。
三、主要任务
(一)开展核心技术攻关
1.突破关键技术。支持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及产业链生态企业重点突破无源变频调制解调、无源变频芯片、超低功耗传感、远距离标签设计与制造等关键技术,推动基站灵敏度、通信距离、能量供给、传感种类类型等关键指标实现提升。到2027年,支持不少于80个核心专利;到2030年,基本建成自主可控的5G+MDFC无源物联网知识产权科技创新体系,夯实产业可持续发展基础。(牵头单位:市科技局;责任单位:市经济信息委、市大数据发展局、市知识产权局)
2.推动标准制定。支持高校、科研机构、企业,聚焦通信协议、接口规范、性能指标、应用场景等,共同推动制定无源物联网相关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到2027年,参与制定不少于5项地方及以上技术标准;到2030年,初步形成5G+MDFC无源物联网技术标准体系,提升在新型物联网技术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牵头单位:市经济信息委;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大数据发展局)
(二)加快产品体系建设
3.打造核心产品矩阵。推动国产化核心器件产研基地建设,建立产品供需对接机制,鼓励通信设备、芯片、传感器、集成终端等相关企业加速向5G+MDFC无源物联网领域拓展。到2027年,初步形成标准的5G+MDFC无源物联网产品与解决方案;到2030年,建立面向多行业、多场景的5G+MDFC无源物联网产品和服务体系。(牵头单位:市经济信息委)
(三)推动产业链集群发展
4.构建产业链集群体系。依托芯片产业基础以及通信模组、仪器仪表、电子制造等产业配套能力,构建5G+MDFC无源物联网产业链。梳理5G+MDFC无源物联网上下游关键环节和企业分布,绘制产业图谱,围绕基站、低功耗传感、终端集成等产业链薄弱环节实施靶向招商。通过技术授权、协同研发等方式深化链上企业合作,促进资源高效整合和利益共享,加快形成协同高效、分工明确、配套完善的无源物联网产业链集群。(牵头单位:市经济信息委)
(四)深化场景示范推广
5.赋能新型工业化应用。聚焦制造、石油、化工、电力、燃气等重点行业,依托5G+MDFC无源物联网技术,构建覆盖各类设施设备的实时感知与监测体系。鼓励与工控物联网技术融合,优化工业数据采集方式与远程监控能力,推动设备、能源、环境等多源数据高效融合,建设高质量工业数据集,支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技术在工业场景中的深度应用,构建感知、决策、执行的闭环体系,提升工业企业智能化水平,助力实现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牵头单位:市经济信息委)
6.支撑超大城市感知体系建设。围绕数字重庆物联感知体系建设,聚焦供水、通信、桥隧、轨道交通、工程施工、灾害防治、森林防火、应急管理等重点领域,推动5G+MDFC无源物联网与城市治理深度融合,增强城市基础设施运行状态感知、风险隐患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高效赋能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牵头单位:市大数据发展局;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委、市城市管理局、市交通运输委、市应急管理局、市政府口岸物流办、市林业局、重庆通信管理局)
四、保障措施
(一)建立工作例会机制。适时召开工作推进会议,协调解决技术攻关、试点示范和产业链建设等工作推进过程中的突出问题,确保各项任务有序推进、落地见效。(牵头单位:市经济信息委;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委、市城市管理局、市交通运输委、市应急管理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大数据发展局、市委金融办、市政府口岸物流办、市林业局、市知识产权局、重庆通信管理局)
(二)加强政策支撑。支持5G+MDFC无源物联网领域相关企业申报重大(重点)科技专项。制定产业发展配套政策,围绕5G+MDFC无源物联网产业链核心环节,探索支持机制,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集聚发展。强化应用推广鼓励政策,支持建设5G+MDFC无源物联网的政务数字化应用,鼓励相关部门对使用5G+MDFC无源物联网的应用场景给予专项补贴、奖励等激励措施,支持企业争取国家各部委相关政策。(牵头单位:市经济信息委、市大数据发展局;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委、市城市管理局、市交通运输委、市应急管理局、重庆通信管理局)
(三)强化金融赋能。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基金的引导带动作用,设立5G+MDFC无源物联网产业基金,围绕关键技术攻关、核心产品研发、产业链协同及场景化应用推广等重点方向,提供中长期资本支持。鼓励社会资本共同参与,形成金融与产业协同发展的良性生态。(牵头单位:市经济信息委;责任单位:市委金融办)
(四)强化人才支撑。推动产学研用融合,构建人才培养体系,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设立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平台,定向培养5G+MDFC无源物联网复合型技术研发人才和应用型工程师。聚焦关键技术领域和产业链核心环节,依托重庆市现有人才政策,大力引进海内外顶尖科学家、产业领军人才及高水平创新团队。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牵头单位:市经济信息委;责任单位:市教委、市人力社保局)
附件:1.5G+MDFC无源物联网产业链发展全景图
2.重庆市5G+MDFC无源物联网产业链补链强链企业图谱
3.5G+MDFC无源物联网应用场景清单
附件1

附件2

附件3
5G+MDFC无源物联网应用场景清单
|
重点场景 |
场景内容 |
责任单位 |
|
智能制造 |
在制造企业的关键工序设备、生产线、生产厂房,试点部署温湿度、振动、压力等无源传感器,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态和环境变化情况,推动无源传感与工业控制系统融合,提升生产效率、设备可靠性与运维智能化水平,助力构建柔性、高效、绿色的数字化制造新模式,加快制造企业加快数字转型升级。 |
市经济信息委 |
|
输配电 |
在变电站、输电线路、城市配电房等关键基础设施中试点部署温度、压力、振动、倾角等无源传感器,增强电力设施运行状态实时感知和故障风险预警能力,实现异常温升自动报警、杆塔倾斜实时预警、环境变化动态监控,进一步提升城市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水平和智能化管控能力。 |
市经济信息委 |
|
燃气管网 |
在燃气主干管网、调压站、阀井等设施中试点部署压力、温度、气体泄漏等无源传感器,增强燃气输配系统运行监测与泄漏预警能力,实现压力波动快速识别、异常泄漏实时报警、末端用气安全精细化管理。推进城市燃气管网智能监测体系建设,提升城市燃气运行安全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 |
市经济信息委 |
|
石油化工 |
在石油采集、炼化、化工生产、储运等关键环节,试点部署压力、温度、气体泄漏等无源传感器,构建重点设备与关键风险点实时感知网络,实现装置运行状态异常识别、易燃易爆环境监控、生产安全隐患智能预警,提升行业安全管控水平与突发事故处置能力。 |
市经济信息委 |
|
城市供水 |
在城市供水管网、水厂泵站、末端供水设施等环节试点部署压力、液位、流量、水质等无源传感器,增强供水系统运行状态监测与水质动态感知能力,实现漏损精准检测、水质实时监测、供水调度智能优化,提升供水设施安全保障水平和水资源利用效率。 |
市城市管理局 |
|
轨道交通 |
在轨道交通线路、车辆段、供电系统、车站关键设备等场景中,试点部署温度、湿度、位移、振动、倾角等无源传感器,构建轨道运行状态、设备工况、供电稳定性等要素的全面感知能力,提升设施运维效率和行车安全保障水平。 |
市交通运输委 |
|
通信基础设施 |
在通信基站、机房设备、光缆线路等设施中试点部署倾角、温度、位移等无源传感器,提升通信设施结构稳定性和运行环境监测水平,实现基站结构异常报警、设备过温自动预警、线路周边环境变化动态感知,推动城市通信网络设施智慧化管理。 |
重庆通信管理局 |
|
桥梁隧道 |
在城市桥梁、隧道等关键基础设施新建或智能化改造工作中,试点开展无源传感技术工程化验证,部署倾角、位移、挠度、温湿度等无源传感器,增强设施健康状态实时感知与灾害预警能力,提升运维管理水平和突发事件响应能力。 |
市住房城乡建委、市城市管理局 |
|
工程施工 |
在基坑边坡、沉降区域、施工设备节点、高处作业平台边缘等重点场景试点部署倾角、压力、位移、温度等无源传感器,增强关键风险点的实时感知与动态监测能力,实现施工现场隐患立体化、智能化监管,提升工程建设领域的数字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和本质安全能力。 |
市住房城乡建委 |
|
地质灾害防治 |
在滑坡、陡崖陡坡、高风险区、高易发区等区域试点部署位移、倾角、压力、湿度等无源传感器,增强灾害体变形预警与环境变化动态感知能力,实现地质灾害早期变形识别、风险智能预警,提升城市地灾防治精细化管理水平和公共安全风险防控能力。 |
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市城市管理局、市应急管理局 |
|
森林防火 |
在重点林区等区域探索应用温湿度等无源传感器,监测林区温湿度情况,增强森林火险动态监测能力,实现林区微气候实时监测和精准感知,提升重点林区森林火灾综合防控水平。 |
市林业局、市应急管理局 |
|
应急管理 |
在危化品生产车间、物资储备库、烟花爆竹生产车间等关键区域试点部署温度、湿度、开关等无源传感器,提升风险实时监测与动态感知能力,实现隐患早期发现、风险态势精准研判,提升城市应急保障体系智能化水平。 |
市应急管理局 |
|
冷链物流 |
在冷链物流仓库、冷藏车辆、冷链销售商超等场景中,试点部署无度、湿度等无源传感器,结合盘点、分拣及定位无源标签,构建覆盖仓储、运输、配送全流程的智能感知与标识体系,推动无源物联网与车联网、仓储管理系统、供应链协同平台深度融合,增强物流系统的数字化、精细化、智能化监管水平,助力现代物流体系高效、安全运行。 |
市政府口岸物流办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