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规范市工业和信息化领域重点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项目管理,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修订形成了《重点专项资金管理操作规范》等5个制度文件。现将内容解读如下:
一、修订背景
近年来,审计、巡视发现专项资金管理使用过程中存在奖补政策不够精准、统筹使用不够有效等问题。为此,我委结合近年来专项资金审计、巡视发现的问题和管理工作经验,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经反复调研论证,并征求市财政局、市审计局等市级部门、区县经济信息主管部门、部分重点企业的意见建议基础上,修订形成了《重点专项资金管理操作规范》(以下简称《操作规范》),以及《科学精准出台奖补政策工作细则》、《重点专项资金项目事中监管及验收管理工作细则》、《重点专项资金项目评审管理工作细则》、《重点专项资金项目绩效评价管理工作细则》等5个制度文件。
二、修订情况
(一)《操作规范》。
该制度文件主要介绍专项资金管理的总体要求、职责分工、政策制定和预算管理,以及操作流程、后续监管等。与修订前对比,该制度文件修订的内容主要包括如下十个方面:
一是做好“五个统筹”。《操作规范》新增了“总体要求”,进一步明确了专项资金管理使用中要从“统筹资金预算、统筹项目申报、统筹审核评审、统筹验收评估、统筹绩效评价”等方面做好“五个统筹”。
二是做到“五个精准”。《操作规范》新增了“总体要求”,进一步明确了专项资金管理使用中要从“提升系统研判精准性、预算投向精准性、申报条件精准性、奖补标准精准性、政策落实精准性”等方面做到“五个精准”。
三是强化系统谋划。《操作规范》中“职责分工”部分拟新增委党组工作职责,明确委党组要靠前指挥,统筹专项资金管理,系统研判奖补政策,适时集中审议专项资金预算、公开申报指南、项目安排建议方案等工作。
四是强化规范使用。《操作规范》中“职责分工”部分拟新增项目单位(含企业、学校、协会等)要规范使用项目资金的职责,进一步明确项目单位需规范专项资金“账户管理”、严格专项资金“专账核算”、确保专项资金“专款专用”、明确专项资金“支付方式”,我委将同步开展检查督促。
五是精准出台政策。《操作规范》中“预算管理”部分拟新增“政策制定”,进一步明确要树牢系统观念和全局观念,坚持问计于企,结合产业发展现状、趋势,以及存在的痛点、难点,聚焦企业发展深入调研,倾听呼声与诉求,科学精准出台奖补政策,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
六是精准编制申报指南。《操作规范》进一步明确了项目申报指南要聚焦审核要点,规范设置申报条件、奖补标准、奖补基数,聚焦审核要点,精减数据、锁定数据,切实减轻企业申报工作量。
七是强化审核把关。《操作规范》强化了区县真实性审核、第三方(专家)评审、业务处室审核的“三级审核”工作,以及明确了行业专家要重点关注申报项目技术先进性、投资设备与项目相关性、设备价格公允性等内容;财务专家要重点关注申报项目财务数据的逻辑性,并在国家税务总局发票查验平台随机抽查发票真实性等。
八是强化拨付监管。《操作规范》明确了区县经信委、财政局在收到项目计划文件、预算指标下达文件后,应在30个工作日内将资金拨付到位,对未在规定时间内向项目实施单位足额拨付资金的,将下达督促拨款通知书,要求相关区县在10个工作日内拨付到位;对仍未拨付资金以及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的区县,将作为主动发现问题上报“八张问题清单”、挂牌督办。
九是规范项目验收。《操作规范》要求业务处室负责验收补助资金300万元以上的项目和直报市经济信息委项目,原则上不得委托区县主管部门验收,确需委托验收的,须说明委托原因,并报分管领导同意后书面委托。
十是提升数智水平。《操作规范》明确了运用信息化手段,各业务处室设计个性化表单,实施专项资金项目在线申报,一键生成项目申报书。在专项资金管理系统导入项目票据清单、数据建库,实现投资发票数字化比对查重;导入以虚假申报资料骗取专项资金,以及存在应退未退专项资金、项目超期未验收等不得申报专项资金项目的单位名单,实现系统自动屏蔽。
(二)《科学精准出台奖补政策工作细则》、《重点专项资金项目评审管理工作细则》、《重点专项资金项目事中监管及验收管理工作细则》、《重点专项资金项目绩效评价管理工作细则》。
此4个细则文件是对《操作规范》的细化和补充,详细规定了精准出台奖补政策,以及项目事中监管及验收管理、项目评审、绩效评价等事项的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和工作要求等。其中,《科学精准出台奖补政策工作细则(送审稿)》是新制订文件,其余3个文件是根据修订后的《操作规范》进行修订完善原工作细则。
三、主要内容
(一)《操作规范》。
修订后的《操作规范》包括总体要求、职责分工、预算管理、操作流程、后续监管和其他事项等六部分。具体内容如下:
一是总体要求。《操作规范》规定做好“五个”统筹、做到“五个”精准。“五个”统筹,就是要统筹资金预算、统筹项目申报、统筹审核评审、统筹验收评估和统筹绩效评价;“五个”精准,就是要提升系统研判精准性、提升预算投向精准性、提升申报条件精准性、提升奖补标准精准性和提升政策落实精准性。
二是职责分工。《操作规范》明确项目单位、区县主管部门、第三方机构(专家)、市经济信息委工作职责。
三是预算管理。《操作规范》明确专项资金的政策制定、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相关要求。
四是操作流程。《操作规范》明确专项资金项目申报、“三级审核”(区县真实性审核、第三方(专家)评审、业务处室审核)、审议公示和资金拨付等操作流程。
五是后续监管。《操作规范》明确专项资金过程监管、项目调整、项目验收、绩效评价和资料归档等后续监管要求。
六是其他事项。《操作规范》对相关事项进行了说明,明确解释权、实施时间和期限。
(二)《科学精准出台奖补政策工作细则》、《重点专项资金项目评审管理工作细则》、《重点专项资金项目事中监管及验收管理工作细则》、《重点专项资金项目绩效评价管理工作细则》。
一是《科学精准出台奖补政策工作细则》主要规定了科学精准出台奖补政策的坚持目标导向、坚持精准施策、坚持动态调整3个工作原则,深入调研、政策设计、多方论证、征求意见、党组审议、依法公开6个工作流程,以及强化组织、数智支撑、绩效评估、持续优化、容错免责5个工作措施。
二是《重点专项资金项目评审管理工作细则》共设7章,22条,主要规定了专项资金项目评审的主要范围、工作原则、职责分工、评审方式和指标体系、评审程序、评审要求、监督管理等。
三是《重点专项资金项目事中监管及验收管理工作细则》共设7章,24条,主要规定了专项资金项目的验收范围、事中监管、验收组织、验收内容、验收程序、行为规范等。
四是《重点专项资金项目绩效评价管理工作细则》共设7章,24条,主要规定了专项资金项目绩效评价的评价范围、评价方法、评价原则、评价依据和内容、工作程序和结果运用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