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经济信息委印发了《重庆市发展“研究院经济”促进未来产业培育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为方便公众全面了解有关政策,现作如下解读。
一、《实施方案》制定背景
“研究院经济”是打通前沿科技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整个创新链条的重要载体,发展“研究院经济”是提升产业生成能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途径。为加快发展“研究院经济”,促进前沿科技成果产业化,推动未来产业发展,结合我市实际,我委研究制定了《实施方案》。
二、《实施方案》起草过程
我委聚焦“416”科技创新布局和“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建设,以未来产业培育为重点,认真研究了部分省市推动研究院发展的相关举措,对我市部分研究院进行了专题调研,在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研究形成《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经多次征求相关市级部门意见建议后,修改完善形成了《实施方案》。
三、《实施方案》主要内容
《实施方案》共分为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三个部分。
总体要求。包括工作思路、功能定位、发展模式和工作目标,提出重点推动政府及国有平台、高校及科研院所、企业、专业机构等主导的四类“研究院经济”模式,到2027年,力争建成各类产业研究院50个以上,年均孵化培育未来产业企业20家以上,累计开展技术服务5000次以上(含委托研发、技术转让等)。
主要任务。一是通过新建培育、整合提升、精准引进等方式培育建设各类产业研究院;二是增强研究院技术攻关、中试验证、科技创新服务等核心能力;三是通过优化开放共享、完善内控管理、建立数字化赋能等机制提升研究院运行效能;四是通过高质量建设未来产业先导区、引育集聚科创人才、构建畅通的科产金一体化机制等途径培优研究院发展生态。
保障措施。包括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政策支持、强化评价管理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