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复函公开

[ 索引号 ]
11500000009276281J/2025-00488
[ 发文字号 ]
渝经信复函〔2025〕496号
[ 主题分类 ]
交通、工业、信息化
[ 体裁分类 ]
人大建议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经济信息委
[ 成文日期 ]
2025-04-28
[ 发布日期 ]
2025-04-30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1162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娄超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以人工智能高水平应用助力重庆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第1162号)收悉。经认真研究办理,共同探索运用大模型技术赋能燃气行业的安全场景相关事项已经采纳,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市现有埋地燃气管道9.75万公里,其中中心城区建成区管道1.81万公里、非中心城区建成区管道1.53万公里。目前全量汇交建成区管道98%,基本实现中心城区重点区域数字孪生建设。按要求排查风险点1.2万余个,其中中高风险点5369个、计划安装感知设备4993个、已安装3214个、完成率70%

二、办理工作情况

接到该建议办理任务后,我委高度重视,把建议办理当成是推动工作的有利契机,在工作中办理建议,在办理建议中完善工作思路和措施。

(一)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市经济信息委成立了分管领导涂兴永任组长,委相关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建议办理工作小组,负责会同协办单位推进办理工作。同时,制定办理工作方案,明确建议办理的进度、措施、责任等。办理期间,委领导多次过问办理工作情况,要求办理处室和办理人员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人大代表建议是人大代表行使权力、履行参政议政职责、监督政府施政的重要形式,也是帮助我们改进、提升工作的重要手段,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加强沟通,了解办理要求。市经济信息委通过电话沟通、会议交流等方式,与基础模型企业、燃气企业等沟通,准确、全面把握建议的背景、办理要求等,认真研究您对大模型技术赋能燃气行业的相关建议,为办好建议、提升工作奠定基础。

(三)协作配合,推动建议办理。办理过程中,市经济信息委加强与市大数据局协作,形成办理合力,为研究办理建议意见提供了重要依据和支撑。同时,相关部门、单位加强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等内容的沟通、研讨,为准确研判论证、落实代表建议意见工作顺利推进创造有利条件。

三、建议落实情况

针对您对探索运用大模型技术赋能燃气行业的安全场景等建议,市经济信息委高度重视,认真研究论证并推动相关工作。

(一)加强行业模型研究。一是调研学习。采取资料研究、现场调研等方式,对合肥市、杭州市等地燃气安全数字化和模型建设、应用情况进行调研学习。二是专题研讨。组织基础大模型头部企业、系统开发集成企业、城镇燃气企业、区县经信部门及有关专家,多次专题研究讨论行业模型需求、建设内容、实施路径等。三是区域试点。在南岸、北碚、沙坪坝、两江新区等区域开展泄漏扩散、停气范围、爆炸范围分析应用试点,为完善行业模型建设思路积累经验。

(二)研究制定工作方案。一是统筹规划。研究制定《重庆市燃气安全数字化建设总体方案》,对全市燃气安全数字化建设进行总体设计并报经市委、市政府领导审定。二是精心谋划。制定《经济·管道燃气安全在线应用建设工作方案》,按照急用先行、分步实施、以用促建的原则,明确应用开发重点任务和时序,确保尽快形成实战能力。三是统一标准。制定《重庆市城镇燃气管道物联感知设备建设实施方案》及相关指南,指导各区县、燃气企业按照统一标准开展风险点排查和感知设备加装工作,确保关键点位感知设备应装尽装。

(三)夯实大模型应用基础。一是数据归集。进一步整合归集燃气企业运营数据、设备传感器实时数据、历史抢险案例库、行业标准文档及安全规范等全维度数据资源。依托IRS归集住建、公安、市场监管、气象等部门数据,丰富数据资源。二是推进感知设备加装。加速智能化燃气安全管理平台全面落地,构建覆盖全市域的多模态融合燃气感知预警体系,入网串联物联感知设备5218台,实时监测重点风险区域泄漏、位移、震动等情况。三是打造应用场景。推动中心城区建成区管线和关键区域、重点场景矢量化和数字孪生,配置燃气泄漏、第三方破坏、隐患排查整治等多跨协同应用场景,优化完善燃气泄漏智能体,叠加地质沉降、第三方施工、集中活动等动态数据,实现风险点位一屏统显、泄漏处置一图统揽

四、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加快燃气安全在线应用开发和实战应用。一是加强数据归集,进一步对接相关部门、城镇燃气企业数据资源,打破数据壁垒,形成覆盖燃气行业全流程全环节的集成式数据舱;二是加快应用开发,进一步提速经济·管道燃气安全在线应用开发进度,优化完善相应功能,尽快上架渝快政平台投赴使用;三是落实实战实效应用,思考更多实战应用场景,利用AI、大模型、数字孪生等技术提升应用实战实效能力,切实提高燃气安全管控数字化水平

(二)推进燃气行业垂直模型建设。一是组建团队。组建由模型企业、系统开发企业、燃气企业等力量构成的燃气行业模型建设团队,多方共同推动,形成攻坚合力。二是制订工作方案。深度研究探索形成燃气行业垂直模型建设的整体工作方案,在完整梳理行业管理难点痛点的基础上,按照急难先行原则指导模型框架分期分步启动建设,三是拓展垂直模型深度,进一步加快燃气行业智能化深度渗透,从安全出发,逐步将智能化向供应、服务、建设等领域延伸,打造行业新生态。

(三)加强实战演练,促进模型与应用耦合。在全市域贯通管道燃气安全在线,加强实战演练,不断促进业务场景和垂直模型应用耦合,以业务场景催生模型应用场景,以模型应用场景支撑业务场景,持续推进管道燃气安全在线和行业模型迭代升级,不断提高数字化实战能力。

此答复函已经王志杰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及时通过人大代表全渝通应用代表议案建议场景进行评价。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25年4月28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