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甲林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支持大足高新区打造成渝“双圈”电梯产业集聚区的建议》(第1134号)收悉。按照市住房城乡建委分办、市商务委分办、市经济信息委分办的要求,经研究办理,建议支持大足提升电梯产业集聚度事项已经采纳。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接到该建议办理任务后,我委高度重视,把建议办理当成是推动工作的有利契机,在推进工作中办理建议,在办理建议中完善工作思路和措施。我委分管领导赵斌副主任对办理工作提出具体要求,明确办理建议的进度、措施、责任等。办理期间,委领导多次过问办理工作情况,要求充分认识人大代表建议是人大代表行使权力、履行参政议政职责、监督政府施政的重要形式,也是帮助我们改进、提升工作的重要手段,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意义和现实意义。市经济信息委通过电话沟通等方式,积极主动与您沟通,认真听取您对电梯装备产业发展和大足区发展电梯产业的意见建议,准确、全面把握建议的背景、办理要求等,为办好建议、提升工作奠定基础。
截至目前,我市电梯规上企业共计27家,其中整机制造企业9家,关键零部件配套企业18家,年产量1.8万台电梯,完成产值约38亿元。其中,大足作为我市最大的电梯制造生产基地,集聚电梯整机5家(施密特、富士、华森天澳、快科、伊士顿)。电梯制造产业链“八大系统”基本完备,核心零部件配套企业20家(含规下企业),已建成重庆市智能电梯产业示范园(示范基地)。
针对您提出的关于建议支持大足提升电梯产业集聚度事项。我委高度重视,已在相关工作中采纳您的建议。
(一)强化顶层设计,明确大足电梯产业战略定位。近年来,我市将电梯产业作为智能装备及智能制造产业集群的重点领域,支持大足区依托电梯产业园基础优势,打造全国重要的电梯整机及核心零部件生产基地。在《重庆市智能装备及智能制造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7年)》中,明确支持大足区打造智能电梯产业集群,重点发展整机集成、关键零部件和智能维保服务。同时,指导大足区编制电梯产业发展规划,从空间布局、产业链图谱、政策配套等方面系统谋划,推动形成“整机+零部件+服务”的全链条发展格局。
(二)狠抓项目招引,加速产业链条完善。市经济信息委针对电梯产业链薄弱环节制定靶向招商清单。今年以来,重点推动美的菱王电梯西南总部等项目签约落地,目前正处于协议草拟阶段;与通力电梯、日立电梯等头部企业深度对接整机及DC(仓储转运)项目合作。预计2025年可实现电梯整机产能突破5万台/年。
(三)深化平台赋能,提升产业协同能力。一是支持重庆特检院、重庆大学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等机构,开展电梯智能控制、物联网安全监测等共性技术攻关。二是发挥电梯商会作用,凝聚产业发展合力,主动对接成渝地区行业协会建立战略合作机制,促进两地企业在市场拓展、技术研发、人才共享等领域形成良性互动,为成渝电梯产业集聚发展注入新动能。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完善举措,支持大足提升电梯产业集聚度。
(一)加快电梯特色产业集群建设。一是加强顶层设计。指导大足区出台大足电梯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二是优化产业布局。积极将存量调整及新引进的电梯项目优先布局大足区,加快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电梯特色产业集群,形成“东有南浔,西有大足”的产业格局。三是加快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支持大足区根据自身的产业集聚、人才汇集优势,建设电梯产业综合服务中心、电梯产学研中心,指导企业参与项目投标、整体招标、电梯加装、产品研发等事项。
(二)加强“渝派电梯”品牌建设。一是加快品质提升。聚焦电梯产品共性和短板技术,推进电梯装备科研平台建设,孵化培育一批电梯产业高新技术企业。二是加强本地宣传。推动大足电梯企业参与我市标志性建筑、地铁站、大型商场等招标项目和政府采购项目;推动大足高端化、智慧化、节能化电梯认定为市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产品。三是加强市外推广。支持大足电梯企业参加中国国际电梯展览会等高端电梯展会,助推大足电梯产品走出去。
(三)加快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市场布局。一是集中带量采购。建立市级层面加装电梯服务企业目录库和加装电梯创新产品推广目录,以集中带量采购为主导,降低电梯采购成本且保障产品质量,提高市场占有率。二是成片规划报建。推动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委、市市场监管局等相关部门出台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成片设计、报批和建设指导意见,缩短审批时限、减少扰民、节约成本,提高加装覆盖率。三是统筹后期运维。探索老旧小区加装电梯“连片托管+智慧运维”路径,有效保障加装电梯后期维保品质,控制维保成本,提升用户满意度。
此答复函已经王志杰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及时通过人大代表全渝通应用代表议案建议场景进行评价。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25年4月23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