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深挖我市工业遗产文旅资源助推我市“工文旅”融合发展的建议》(第0953号)收悉。经与市财政局、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市文化旅游委、市国资委、市发展改革委等协办单位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梳理工业遗产保护利用重点项目清单事项
该建议已采纳,并解决。目前,我市相关职能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均站在不同角度对全市工业遗产进行多次梳理。具体情况是:2021年,市发展改革委员会同6委办局编制并联合印发《重庆市推动老工业城市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打造“生活秀带”工作方案》,全市共有140处工业遗产纳入该方案,其中68处纳入重点项目清单建设。2023年,市经济信息委把“全市工业遗产资源调查”作为课题,历时一年,初步摸清全市有工业遗产171处。2024年,市文化旅游委结合“四普”对全市工业遗产进行梳理,公布45处工业遗产为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或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全国重点文物单位6处,市级7处,区级4处,一般不可移动文物28处。市规划自然资源局2023年至今,开展重庆市三线建设遗产保护规划研究工作,对全市109处三线建设遗产进行现场踏勘和摸底。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全市工业遗产调查摸排工作,重点对全市工业遗产权属关系,保护范围,核心物项,历史价值、社会价值、艺术价值以及文化价值的挖掘力度,进一步讲好重庆工业故事,传承弘扬工业精神。
二、关于策划“工文旅融合”项目事项
该建议已采纳,并积极推进。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多元业态融合,已成功启动多个“工业遗产+”示范项目。一是重视科技赋能。如重庆发电厂遗址打造“重庆美术公园”,借助VR、AR技术,让游客沉浸式感受电力工业发展,年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二是注重文旅商融合。借鉴成都“东郊记忆”经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如:渝中区将重庆印制二厂改造为文创公园,日均客流量5000人次以上;江北区依托第十兵工厂旧址和大石坝兵工厂旧址打造洋炮局1862文创园,融合文化、旅游、商业,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展示军工历史,年举办活动超50场次。三是明确差异化定位。根据工业遗产特点确定主题,避免同质化竞争,如缫丝厂遗址定位为丝绸文化体验中心,兵工厂遗址定位为军事文化科普展陈主题等。
下一步,我市将以“三攻坚一盘活”改革为契机,一是明确区域功能定位,与城市总体规划、文旅项目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有机衔接,让工业遗产改造项目融入城市更新提升、文化空间打造、乡村振兴和基础设施建设中。二是持续开展市场调研,根据遗址特点制定差异化开发策略。三是鼓励跨界融合,支持工业遗址与多领域合作,利用新技术打造体验项目,举办各类活动,开发研学产品。四是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税收优惠上,运用现行的增值税优惠、减征“六税两费”等多项政策减轻企业负担。同时,支持国企平台与社会专业机构成立合资公司,积极探索“轻资产运营+重资产托管”模式,进一步拓宽工业遗产活化利用渠道。
三、关于在工业遗存保护开发利用过程中厘清职权,构建高效决策机构的事项
该建议已采纳。市经济信息委计划于今年6月份以前,召开全市工业文化发展工作座谈会,届时将召集有关市级部门、行业组织,以及遗产单位等,就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工作开展座谈交流,进一步梳理各部门职责,明确分工,搭建沟通平台。同时邀请专家学者提供专业建议,推动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工作取得新进展。
此答复函已经王志杰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及时通过人大代表全渝通应用代表议案建议场景进行评价。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25年4月23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