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复函公开

[ 索引号 ]
11500000009276281J/2025-00429
[ 发文字号 ]
渝经信复函〔2025〕513号
[ 主题分类 ]
交通、工业、信息化
[ 体裁分类 ]
人大建议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经济信息委
[ 成文日期 ]
2025-04-28
[ 发布日期 ]
2025-04-30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0270号代表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南岸区代表团: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快重庆东站枢纽新城片区产业布局的建议》(第0270号)收悉。经与市商务委、市城市管理局、市国资委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紧扣‘重庆新门户、城市副中心、经济新引擎’的定位,引导和布局一批在‘一带一路’重点项目或具有全国性、代表性、战略性、示范性的总部经济或产业项目入驻重庆东站枢纽新城”事项

结合重庆东站枢纽新城“对外交往新门户和现代化重庆新地标”总体定位和“亦站亦城”“新质新态”“宜居宜业”特点,我们会同南岸区、重庆经开区围绕汽车电子、汽车软件等主导特色产业,积极对接市内外优质企业,强化项目招引和建设,加快禾赛科技激光雷达产业园、光电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实施,推动美的通用制冷设备建成我市唯一的全球“灯塔工厂”。

下一步,我们将更好发挥重庆东站枢纽新城平台吸聚作用,聚焦数字经济特别是软件信息服务等特色产业方向,用好“投资重庆”、“万企重庆行”、“投行投重庆”、“渝商兴渝州”、“会展荟名企”、“校友聚重庆”等招商工作品牌,办好西洽会、智博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全球招商推介会等招商活动,为重庆东站枢纽新城精准推送项目,会同南岸区、重庆经开区积极对接目标企业,引进一批链长链主企业和具有牵引性带动性的重大项目,精心做好项目“全周期”服务工作,强化要素保障,以项目为依托,打造具有重庆东站枢纽新城辨识度的产业集群。

二、关于“深化‘央渝同行’活动,引导央企总部(或区域总部)、部分市属重点企业入驻重庆东站枢纽新城”事项

积极搭建央地合作平台,联合南岸区举办央渝同行(南岸)发展对接活动,重点向来渝参会的35家央企推介重庆东站枢纽新城开发建设,并带领市属国企全力推动重庆东站枢纽新城招商引资、开发建设等工作。其中,重庆交通开投集团就土地出让、航天科技产业落地等事项积极对接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华润集团。重庆铁路投资集团充分借助枢纽新城新闻发布会、香港“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站城融合发展分会成立大会等线下高端平台,以及重庆联交所及集团公司公众号等新媒体线上渠道,持续扩大重庆东站综合开发的招商影响力。现按照“酒店、办公、商业”三大核心业态的入市时序、招商策略与运营模式,形成了西侧集中商业、东南楼副楼经济型酒店、铁路闸机外散铺、站内商业委托等全线布局、多点突破的顶层设计方案。截至目前,已成功储备投资意向单位或投资人750余家,涵盖酒店、商业、办公等传统开发业态,以及会展、充电桩、光伏等新兴产业领域,为东站的多元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客户基础。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支持和指导重庆交通开投集团、重庆铁路投资集团围绕重庆东站枢纽新城片区开发建设情况,以东站产业研发用地招商为重心,积极与中国兵器装备、中国电子科技等制造业中央企业交流对接,围绕产业备份、场景应用、区域总部等方向开展产业招商工作,助力将重庆东站枢纽新城打造成为重庆的“城市门户和新地标”。

三、关于“高标准谋划东站周边风貌,提升高铁枢纽门户风貌和公共空间品质,强化公共秩序管理,形成干净、整洁有序的枢纽门户风貌,确保旅客与市民享有安全、愉悦的出行体验”事项

紧紧围绕城市管理核心职能,以高铁枢纽门户风貌塑造为关键切入点,全力统筹开展东站片区环境品质提升行动。一是提升广茂大道两侧道路形象。提广茂大道绿化品质,营造多层次的绿色开放空间;修复原有老化路线并进行特色灯光设计,形成东站片区核心生态绿廊,实现城市形象蝶变跃升。二是重点围绕茶惠大道、兴塘路等打造现代化产城融合展示大道。聚焦快速路沿线及与东站枢纽核心区交界面,对涉及的外立面较差但产能良好的厂房,实施外立面改造升级;围绕老旧、低效、废弃厂房进行改造重建,实现低效厂房业态形态的转型提升。

下一步,我们将深化站城一体化发展研究,突出“现代、开放、生态”门户特色,优化站前广场、地下空间等公共区域设计,完善便民服务设施,着力提升重庆东站枢纽新城片区公共空间品质共同推进重庆东站枢纽新城建设。

此答复函已经王志杰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你们有什么意见,请及时通过人大代表全渝通应用代表议案建议场景进行评价。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25年4月28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