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复函公开

[ 索引号 ]
11500000009276281J/2025-00407
[ 发文字号 ]
渝经信复函〔2025〕397号
[ 主题分类 ]
交通、工业、信息化
[ 体裁分类 ]
政协提案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经济信息委
[ 成文日期 ]
2025-04-23
[ 发布日期 ]
2025-04-30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第0536号提案答复的函

彭世权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重庆市招商引资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第0536号)收悉。经与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委、市国资委、市科技局、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共同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优化体系促转型的建议

2024年以来,全市招商系统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及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着力“建体系、抓统筹、搭平台、强策划、聚资源、树形象”,推动全市招商工作体系重构、流程再造和质效跃升。一是迭代升级“4410”架构体系。重塑招商引资工作架构,优化完善首报首谈、提级管理、市区协同、驻外招商、专班招商、多元招商等10项工作机制,形成市区联动、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制定《重庆市构建招商统筹新格局十项机制》《关于聚焦“沿链聚合”围绕“双招双引”统筹做好新时期招商引资工作的若干措施》等工作举措,强化工作调度、政策统筹、规范指引、资源整合,推动实现全市招商工作“一盘棋”。二是强化市区联动招商。通过重大项目提级报备、招商项目“首报首谈”以及重大项目联合策划招引等工作举措,市区协同开展招大引强、“双招双引”,实现资源共享、统筹协调、形成合力。三是促进多方政策协同。对市级层面的产业政策、投资部门产业基金政策以及区县层面的政策进行整合,市、区两级共同做好政策叠加,放大政策组合效应。通过各项政策举措齐头并进、协同发力,努力克服招商政策调整、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等不利因素影响,促进招商引资提质增效。

二、关于转变工作思路的建议

在规范招商引资行为,禁止违规给予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背景下,全市招商系统迅速转变思维理念、科学研判形势、革新方法路径,积极探索符合我市实际的“工作打法”,推动实现招商工作“破题”。一是明确产业主导方向和空间布局。围绕“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引导各区县结合本地产业基础、资源禀赋、物流条件等综合因素,明确“2个优先发展的主导产业+4个重点发展的特色产业”发展方向,编制形成《重庆市先进制造业发展产业地图》,市外招引项目和市内转移项目按照“对口”“首谈”原则引导布局,引导各区县错位发展、特色化发展。二是强化招商项目策划。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聚焦发展不足、空白环节,紧盯头部企业和细分领域龙头企业,策划一批填平补齐、补链强链延链项目。策划荣芯半导体、铜冶炼一体化、惠科OLED模组生产等100亿级项目25个;策划三诺电子、汇川电驱总成、PGA一体化等50亿级项目40个;策划罗姆8英寸MEMS传感器晶圆生产线、超云服务器等20亿级项目80个,策划MiniFAB中试平台、神舟软件、中国机械总院重庆研究院、重庆工业软件工程应用孵化中心等“小而精、小而美”项目150个。三是推进沿链聚合招商。围绕“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对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高端摩托车、功率半导体及集成电路等16条标志性产业链关键环节进行了梳理,系统开展强链、补链、延链招商。以“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为重点,紧盯世界500强企业、中国500强企业、民营经济100强企业、央企、单项冠军和隐形冠军企业、独角兽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梳理摸排投资动向,瞄准薄弱、缺失环节,增强靶向招商精准性,补齐战略领域核心技术短板,提升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四是强化招商网络建设。构建触达粤港澳、长三角、京津冀等重点区域的招商网络,全市组建不少于500名的骨干招商队伍。优化驻外招商体系,打造“市级统筹—区县选派—驻地管理”的协同联动驻外招商工作体系,明确驻外招商信息收集、客商拜访、活动举办等重点任务,细化归口管理、项目流转、成效评价、跟进协调等工作机制。强化驻外招商成效考评,将驻外招商工作成效作为市政府真抓实干激励评选重要参考。

三、关于创新招商引资工作模式的建议

学习借鉴东部沿海地区招商引资先进做法,探索形成符合我市实际的高水平招商引资新模式。一是强化资本招商。构建“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投融资生态体系,以重庆产业投资母基金为牵引,联合金融机构设立重庆市新兴产业培育基金,打造“政府投资基金+国企投资基金+市场化基金”耐心资本矩阵,培育壮大种子项目、科创企业,带动“双招双引”。用好产业发展基金,以“产业+资本”双轮驱动,发挥高瓴资本、中金资本等市场化基金作用,推动被投项目招商引资、落户重庆,联动专精特新直投基金,加大市内外专精特新企业的引育力度。二是强化场景招商。建立场景牵引招商机制,挖掘开发场景资源,聚焦“为场景找技术”“为技术找场景”,分批次梳理开放工业、文旅、交通等领域应用场景,整合发布《重庆市应用场景清单》。推进供需精准匹配,分领域策划举办场景对接路演、场景创新大赛、场景创新培训等系列活动,发布场景创新研究成果、场景清单、标杆案例,为各类市场主体、创新主体协同合作搭建场景供需对接平台。四是强化平台招商。打造“1+5+X”招商工作品牌,以“万企重庆行”“投行投重庆”“渝商兴渝州”“会展荟名企”“校友聚重庆”招商工作品牌矩阵为牵引,策划投行机构重庆行、欧洲企业先进制造企业重庆行、成渝双城经济圈全球推介会、中国(重庆)—阿联酋双向经贸投资推介会等标志性招商活动,以会为“媒”,建平台、聚人气、聚资源。五是强化社会化招商。充分发挥企业家群体、科学家团队、投资机构、行业协会、产业联盟以及专业咨询机构等社会化力量的专业作用,探索引入市场机制和专业团队,依托本地国有企业组建专业招商公司,通过市场化招商做大做强本地优势产业。

四、关于强化招商引资服务的建议

牢固树立“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工作理念,大力营造重商亲商尊商招商氛围。一是建立招商和服务一体化推进机制。搭建“企业吹哨·部门报到”数字化应用平台,对招商项目实行服务专员制度,着力畅通政企沟通渠道,持续提高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水平。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发展当中遇到的困难,更好地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助力企业茁壮成长。2024年累计办理企业诉求近4000件,办结率达到99.95%。二是强化惠企助企服务。瞄准企业关心的直接成本、融资成本、转型成本、物流成本等,推出“减、免、降、退”组合拳,实现更多的惠企政策免申即享、直达快享,着力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实现降本增效。2024年共为企业减负361亿元,惠及41.3万户次市场主体。三是推进数字化服务赋能。为便于企业集中查阅、申报惠企政策,牵头推出了中小企业政策兑现“一件事”集成套餐服务。该服务于2024年3月15日在渝快办正式上线运行,通过打通全市中小企业惠企政策发布平台和申报系统,打造集惠企政策汇聚、解读、申报、兑现、反馈于一体的综合平台,进一步推动政策发布、政策解读、申报事项精准推送的标准化、数字化进程,切实提高中小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

五、关于提升招商专业化能力的建议

加大招商引资队伍建设力度,提升招商人员市场化思维和专业化能力,提升招商工作质效。一是提升链式招商能力。聚焦产业链招商、资本招商、场景招商等招商新模式,定期组织开展专题培训,提高招商人员对重点产业链技术、市场、投资动态的分析研判能力。编制重点产业链招商图谱,推动一批补链强链项目加速落地。加大招商干部交流锻炼力度,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充实到招商一线。二是优化招商激励机制。对招商引资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评优评先、提拔使用或晋升职级。鼓励探索对投资机构和团队的非公务员、非事业编制岗位实行更加有效灵活的用人机制、薪酬制度和激励办法。发挥真抓实干激励作用,对招商实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按有关规定予以激励。三是强化招商工作保障。支持鼓励各招商单位赴外开展招商活动。对长期驻外招商人员,探索实行更加规范的派驻管理措施。完善招商引资商务接待管理办法,按规定保障招商研究策划、投资推广活动、出差接待、国内外招商站点运营、招商奖励等招商工作经费。

此答复函已经王志杰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如有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25年4月23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