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复函公开

[ 索引号 ]
11500000009276281J/2025-00392
[ 发文字号 ]
渝经信复函〔2025〕420号
[ 主题分类 ]
交通、工业、信息化
[ 体裁分类 ]
政协提案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经济信息委
[ 成文日期 ]
2025-04-23
[ 发布日期 ]
2025-04-30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第0464号提案答复的函

九三学社市委会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快布局重庆内河船舶电化转型产业集群的建议》(第0464号)收悉。经与市财政局、国网重庆电力公司、市科技局、市能源局等协办单位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我市船舶工业发展现状

船舶工业是我市的传统产业之一,以中船集团重庆公司为代表的央企、以中江船业为代表的地方国企、以泽胜、河牛为代表的民营企业共同组成了船舶总体设计、整船建造、动力系统、推进系统及核心配套等一整套非常完整的船舶产业链。目前我市船舶修造企业100户左右,主要分布在涪陵、万州、长寿、丰都、奉节、云阳、巫山等23个区县,年造船能力140万载重吨。船舶配套产业方面,我市有13家重点船舶配套企业,主要生产内燃机及配件、齿轮箱、增压器、燃油喷射系统、液压件、减摇鳍、喷涂机等。其中船舶动力系统有关重件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80%,船舶增压器、齿轮箱等产品稳居国内市场份额首位,成为我市船舶制造产业链中最大的亮点。2024年,全市船舶工业实现产值47亿元,其中修造船产值25亿,船舶配套产品产值22亿。今年,受国家船舶报废更新政策的拉动,预计全市船舶工业将实现较大幅度增长。

二、我市电动等新能源船舶发展情况

为推动我市电动船舶等新能源船舶的发展,我市经济信息、交通运输、发展改革、科学技术、财政、能源、国网等单位,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新能源船舶的研发、制造和推广运用。通过有关部门和船舶设计制造单位多年努力,我市已具备了设计、建造电动、LNG、甲醇等新能源船舶的能力。目前,首艘重庆造甲醇双燃料船正在重庆中江船业有限公司建造,预计今年6月出厂。为推动新能源船舶发展,我市近几年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开展政策研究。2024年,开展了促进重庆市内河船舶绿色智能发展的课题研究,形成了《重庆市内河船舶绿色智能发展研究报告》,目前正依据该报告编制《重庆市内河船舶绿色智能发展行动计划》,作为下阶段我市船舶工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推动船舶工业和产品向绿色化智能化转型发展。

二是加强区域合作。2024年,我市与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河南、福建等省市共同建立了区域协同推动内河船舶制造业绿色发展合作机制。通过合作机制,积极借鉴船舶工业大省成功的经验,指导我市船舶工业加快实现绿色智能发展。

三是提升研发能力。通过积极培育建设船舶高端研发平台,推动提升我市新能源船舶研发能力。现已培育了重庆内河船舶相关领域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近50家。支持中船集团在渝企业及重庆康明斯等企业,开展船舶新能源(甲醇、氨、氢、电等)动力系统研发,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重庆康明斯生产的甲醇燃料船用内燃机已在市场上成功销售。

四是落实鼓励政策。我市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目录已将重庆红江、江增等船舶配套企业的十余项船舶装备产品纳入目录推广。按国家要求全力推进老旧营运船舶报废更新工作,截至2024年底,全市已拆解老旧船舶53艘、发放补贴资金4900余万元;2025年以来,全市已申报拆解船舶463艘、补贴资金需求约13亿元。今年将按规定开展新建船舶,特别是新建新能源船舶的补贴工作。

五是推进岸电设施建设。近几年来,我市积极推进港口岸电设施建设和运营,制定“一码头一方案”,打造港口岸电智慧用电样板。目前国网重庆电力公司已在全市累计投资完成了32个码头82套岸电设施的建设,长江重庆段重点码头已基本实现岸电全覆盖。在奉节等区县部分小型码头,建成了小型电动船舶充电设施。

三、下一步我市发展电动等新能源船舶的主要措施

为推动我市电动等新能源船舶的发展,九三学社市委会提出了3点建议,这3点建议很有深度,也有极强的针对性,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思路。结合3 点建议,下一步,我市计划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今年内出台《重庆市内河船舶制造业绿色智能发展行动计划》。鼓励发展电动等新能源船舶将是该行动计划的重点领域。行动计划将在研发、制造、使用等方面梳理整合鼓励政策,引导我市船舶制造企业和船舶产品向绿色、智能化方向转变,提升我市船舶制造业水平。

二是积极争取国家政策资金支持。在国家制定出台新能源船舶方面的标准规范、鼓励政策的过程中,在调研、征求意见等环节,我市将积极建言献策,发出重庆声音。支持鼓励我市船舶工业企业申报国家大规模设备更新项目,船舶运输企业(船东)申报老旧船舶报废更新项目,争取国家“两重两新”资金支持。积极推荐符合条件的重庆产船舶装备产品进入国家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产品目录,在全国推广。继续争取岸电系统受电设施改造国家专项资金支持。

三是引导涪陵、万州等船舶制造业发达的区县,打造内河绿色智能船舶修造基地,提升产业集聚度。支持中船重庆公司打造绿色智能船舶配套产业基地,为船舶绿能智能发展提供支撑。

四是结合岸电需求,进一步优化电网布局,支持岸电与新能源融合发展,因地制宜开展“光伏+岸电”“储能+岸电”试点项目建设,探索新能源与岸电系统的协调运行模式,提高供电能力和可靠性。逐步开展船舶充电、换电设施建设,为电动船舶的推广运用提供条件。

此复函已经王志杰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你们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25423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