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复函公开

[ 索引号 ]
11500000009276281J/2025-00359
[ 发文字号 ]
渝经信复函〔2025〕273号
[ 主题分类 ]
交通、工业、信息化
[ 体裁分类 ]
政协提案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经济信息委
[ 成文日期 ]
2025-03-17
[ 发布日期 ]
2025-03-25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第0468号提案答复的函

农工党市委会:

你们提出的《关于推动AI机器人产业发展和产教融合的建议》(第0468号)收悉,经与市教委、市科技局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机器人产业发展态势研判

目前,发展通用具身智能机器人有两条路径,在学术界仍然存在争议。一是本体先行,先发展出一个具有通用性的人形机器人本体,再由这个本体去不断实采数据,发育通用智能;二是直接通过仿真训练和Sim2Real的方式来发育通用智能,并驱动各类本体。第一条路径短期内难以形成商业闭环,需要大量资金和国家级的政策驱动,如北京和上海都投入大量资源国地共建相关创新中心;第二条对于重庆而言相对务实,可以从工业领域入手,先解决结构化、半结构化环境下非标自动化和柔性生产问题,快速形成商业闭环,并逐步向非结构化开放场景过渡。

此外,在本轮机器人浪潮中,东部沿海省份已在机器人本体方面投入大量资源,取得显著成果,但机器人智能水平仍然较低,具身大模型与本体的适配仍处于初级阶段。因此,相较东部沿海省份,我市尽管在人才、资金、产业基础等方面缺乏比较优势,但通过发挥场景优势和后发优势,我市存在弯道超车的机会。

基于以上判断,我们认为,我市发展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应坚持以下原则:一是避免产业发展初期在人形机器人本体方面重复投入大量资源;二是抓住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链最关键环节和最新路线,重点攻关基于“端到端”训练的具身大模型生态体系相关技术。

对于具身智能机器人本体,产业发展初期可使用复合机器人方式,即利用工业协作机械臂+灵巧手+移动底盘+AI PC进行集成,通过“端到端”训练具身大模型赋予其“灵魂”,使其快速在制造业落地应用,在应用中不断优化升级本体设计、迭代升级大模型性能、替换升级“存算一体”算力中枢、辐射适配更多领域。

二、我市发展具身智能机器人的思路

在深入调研分析我市机器人产业链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我们研究提出了如下工作思路。

(一)首批开放两大场景,实现整机快速突破

以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和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制造两大大特色支柱产业及其优势场景为牵引,通过揭榜挂帅方式引导场景开放单位、具身智能机器人企业、科研院所组建联合体,在我市布局具身智能机器人研发生产基地,快速打造有一定通用性、可全身移动和双手操作、基于端到端训练、能解决柔性生产和非标自动化等问题的重庆造具身智能机器人,在工厂落地应用并快速迭代,迅速实现整机产品突破,逐步实现配套本地化供给。在两大场景基础上,通过开放一批、成熟一批、再开放一批场景的方式,逐步提升机器人通用性,向家用、商用、医用、特种等更多场景拓展。

(二)建立三级体系,提升产业生成能力

第一级是以重点实验室为主的技术攻关体系。支持建设一批国家级/市级具身智能重点实验室,吸引一批国际国内顶尖人才和团队,围绕运动控制、具身大模型、Sim2RealAI Agent、关键算法、操作系统等开展技术攻关;支持高端装备机械传动全国重点实验室围绕机器人本体集成和关键零部件配套开展技术攻关。目前,已经推动重庆大学、重庆理工大学、重庆师范大学等高校筹备组建具身智能校企合作实验室。

第二级是以创新中心为主的产业生成体系。由政府、行业头部企业、高新院等共同出资建设创新中心,面向应用场景进行产品研发制造,提供共享设施、共享加工、小试/中试、检验检测等配套服务,快速响应研制需求,为具身智能机器人项目提供高精部件生产、加工工艺和样机试制等解决方案。

第三级是以开源社区、产业大脑为主的要素支撑体系。依托开源社区提供云端智算算力支撑,建设运营MaaS平台,搭建在线仿真平台,综合治理具身智能数据集,开源大模型参数、核心算法和关键零部件设计方案,构建机器人操作系统生态,对优秀开源项目进行产业孵化,促进技术创新发展,促进形成行业标准;依托产业大脑整合具身智能相关企业、用户单位、行业组织、科研院所等多方资源,汇集相关产品、人才、服务和各领域用户需求形成数据池,基于数据池训练产业大脑,实现政策智能生成、服务智能推送、监管智能干预,促进我市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健康繁荣发展。

三、重点工作推进情况

在上述工作思路指导下,市经济信息委重点推进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制定产业政策

市经济信息委在对机器人产业链和应用需求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立足于推进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于20245月份研究起草了《重庆市支持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经广泛征求意见,并先后数易其稿,最终经市政府同意,由市经济信息委联合市科技局、市市场监管局、市人力社保局、市教委、市国资委、市商务委等七部门于2024124日正式印发实施。《政策措施》坚持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并举,通过技术攻关、开源发展、开放场景,三位一体构建技术闭环、数据闭环和商业闭环,推动产业快速生成和迭代发展。

(二)组织关键技术攻关

具身大模型生态体系相关技术主要分为六个方面,包括模块化“端到端”技术(“感知-语言-运动”模型)、一体化“端到端”技术(世界模型、空间智能)、大模型优化技术(模型压缩、参数高效微调、思维链、检索增强生成、分布式并行优化)、动作生成(扩散策略、模仿学习、迁移学习、技能训练框架、亚技能尺度泛化)、仿真技术(数据增广、占用网络、仿真引擎、神经辐射场、场景流估计、强化训练、虚实转换)、因果推理(因果发现、因果推理、可信操作、影子系统、动机解释模块、AEB兜底模块)等。目前已组织重庆大学大数据学院、重庆大学具身智能实验室、重庆交通大学智能制造工程系、重庆师范大学国家数学应用中心、哈工大重庆研究院、鲁班机器人研究院、上海交大重庆人工智能研究院等单位开展预研。

(三)发布“揭榜挂帅”项目

目前,针对先进制造业领域和消费电子领域已经开展两批“揭榜挂帅”项目,预算财政经费5000万元。第一批项目主要面向我市的新能源汽车制造业和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征集到包括长安、赛力斯、青山工业、旭硕、四联、京东方等单位在非标自动化和柔性生产场景下的“机器人换人”需求,通过该批项目的实施,推动我市具身智能机器人核心技术突破和产业生成。第二批项目主要面向家庭陪伴型和功能型两大类需求。陪伴型机器人,需要应用多模态大模型技术,具备良好的产品设计和人机交互体验,能实现情感交流、互动娱乐、信息查询、教育辅助、安全监护等功能的机器人;功能型机器人需要应用视觉语言模型、视觉—语言—动作模型等大模型技术,具备清洁、收纳等基础功能,在防盗监测、安全检查、家电控制、报时催醒、家用统计等方面可进行功能扩展。

(四)开展精准招商

具身大模型及仿真训练系统是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链核心环节,也是我市该产业链亟需补齐的环节。其归属人工智能领域,与传统制造业差别较大,本身没有产线。对于这类高科技人工智能企业,我们摸索了学科招商、人才招商、科研平台招商、项目招商等模式,通过联合完成项目、共建研发中心和实验室、外聘教授等方式,甚至可进一步探索股份制实验室模式。通过这一系列措施,我们吸引了该领域国内乃至国际领先的深圳某公司来我市考察和参与项目共建。目前,已经与相关区县和投资公司进行深入对接,正谋划落地事宜。此外,我们还赴深圳、杭州、合肥等地进行多次招商对接,已经推动服务机器人领域头部企业普渡科技与渝北区进行深入对接;杭州阿里巴巴达摩院孵化的有鹿机器人已经在重庆落户销售公司,下一步将视市场情况在本地进行代工生产;合肥中科知奇能通过无线感知人体生理状态,技术世界领先,目前也在我们的推动下来重庆参与项目合作,未来将把数据平台和生产代工落户重庆。

(五)深化产教协同育人

围绕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市教委已将相关专业纳入全市普通高校紧缺急需本科专业清单,引导高校做好本科专业增设。目前,全市26所普通本科高校已有18所设有具身智能机器人相关本科专业,近三年新增专业点22个,立项建设重庆市智能装备及智能制造市域产教联合体等2个,具身智能机器人类产教联合体、智慧建筑与建造产教融合虚实一体化实践教学平台等5个市级产教融合虚实一体化实践教学平台项目。下一步将持续加大专业设置力度,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推进有组织科研,全面提升高等教育服务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能力。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落实《重庆市支持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以场景为牵引,以开源社区为依托,进一步加强具身机器人企业引育力度,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此复函已经王志杰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你们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25317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