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兴建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出台专项政策支持我市固态电池产业发展的建议》(第0470号)收悉。经与市教委、市人力社保局、市国资委、市科技局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强化政策支持和技术创新
一是强化政策支持。我市在《重庆市未来产业培育行动计划(2024—2027年)》(渝府办发〔2024〕75号)中将新型能源材料、新型储能作为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明确鼓励高校院所和重点企业探索发展新型电池材料,开展全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液流电池等新型储能电池研发应用。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行动计划,培育重庆太蓝新能源有限公司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促进我市固态电池产业创新主体实现量质齐升。高度重视固态电池产业发展,加大对领新新能源、太蓝新能源、赣锋锂业等固态电池龙头企业支持力度,搭建一批市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创新中心。
二是强化技术创新。推动包括固态电池在内的新能源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组织实施新能源、先进材料重点专项,布局重庆市科技攻关“揭榜挂帅”项目。按照全市“416”科技创新布局,系统梳理新能源与新型储能方向技术创新图谱;举办开展先进储能材料“未来产业技术前瞻及重庆布局策略”系列圆桌会议,系统梳理我市新型储能技术卡点难点、创新资源布局。
二、关于强化产业集群培育力度
一是培育完善产业生态。支持市属国企重庆科技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太蓝新能源、赣锋锂业、中科超容、清陶能源等固态电池优势企业,并设立6只主投汽车产业子基金,规模近55亿元,投资深蓝汽车、赛力斯、阿维塔、北斗智联、新铝时代等汽车产业链企业,大力引导车企与固态电池企业合作,加快推进上车示范应用,助推我市打造万亿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支持两江新区、长寿区等重点区县打造新能源产业集聚区,加大力度招引、培育力度,推动特瑞新能源(正极材料)、芯材新材料(正极材料)、森仟烨(负极材料)、立弘时代(负极材料)、恩捷新材料(隔膜)、新宙邦新材料(电解液)、领新新能源(固态电池)、太蓝新能源(固态电池)、弗迪(动力电池)、海辰(储能电池)、冠宇(消费电池)等产业链重点企业发展。
二是支持成渝两地联合发展。支持重庆绿色电池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四川大学共研“新能源汽车退役锂电池节能降碳绿色拆解分离技术研究与应用”等项目;围绕储能重点方向布局重庆市科技攻关“揭榜挂帅”项目,鼓励我市企业联合四川科研单位共同揭榜,加速固态电池等重点方向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三、关于强化产业生态涵养
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和人才强市首位战略”,出台“一行一策、一企一策”人才引育综合保障政策,对太蓝等固态电池产业链企业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从成果转化、人才奖励、生活补助和住房保障等方面激励支持。2024年引进新能源和新型储能相关领域人才1230人,新引育卓越工程师1.02万人。高质量举办全球卓越工程师大赛,撬动社会投入34.9亿元。持续推进千名科研人员顶岗培养计划,2024年选派和接收顶岗科研人员256人。加大成渝双城基金以及市级、区级产业基金对固态电池行业的投资力度,通过子基金+直投模式,积极发挥“朋友圈”效应,引导子基金重点投资、招引固态电池企业。
四、下一步工作
下一步,我们将研究制定产业发展政策,及时协调解决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持续组织实施好新能源等重点专项项目,在固态电池领域重点方向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优化人才引育链条,为符合条件的固态电池产业相关人才兑现相关人才政策待遇;组建产业创新综合体,支持成渝地区联合创新平台,促进我市新能源及新型储能、能源电子等产业高质量发展。
此答复函已经王志杰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25年4月23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