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毅超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用好香港金融、科研、联通中外优势,构建重庆创科生态圈的建议》(第1076号)收悉。经与协办单位市科技局、市委金融办、市商务委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强化资本市场合作。一是建立港渝金融合作机制。建立推动香港与重庆金融合作项目策划及运营管理等重大事项的议事机制,基本达成《加强渝港金融合作的协议》意向。二是渝港资本市场合作紧密。东原仁知、洪九果品等19家重庆企业在香港股票市场上市,占渝企境外上市总量的82.6%;渝企累计在香港债券市场发行总量23.5亿美元,占重庆企业境外发行债券总量的近40%。三是渝港金融机构联系密切。东亚银行、南洋商业银行落户重庆,其中东亚银行重庆分行在渝设立18年,设立东亚(中国)中西区区域办公室和中西区金融机构部,是东亚银行服务中西部地区的区域性总部。四是渝港贸易金融协作有力。联合开展陆海新通道金联体“渝车出海”经贸投融资合作对接会,怡和已与长安汽车、赛力斯及鑫源汽车开展对接。
(二)深化科技创新合作。一是建立政府间科技创新合作机制。签署《渝港创新及科技合作备忘录》,达成包括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在内的六方面合作事项。二是优质创新资源联合研发。重庆市环境科学研究院、长安汽车、江东机械等单位与香港相关研究机构联合承担《城市污水处理仿真数学模型的合作研发》《超高气压加热成形汽轮机至航空发动机内钛合金空心叶片工艺平台研发》等多项科技部研发项目,获资助经费近1000万元。三是推动搭建科技合作平台。李泽湘教授团队与重庆两江新区共同发起成立明月湖国际智能产业科创基地,专注硬科技企业孵化培育,现已孵化创新型企业和项目30个。四是积极开展科技人文交流。与香港贸易发展局等单位举办“香港通道 连接全球”,利用香港创科平台、助力重庆企业出海研讨会。
(三)强化渝港经贸协作。一是做强服务体系。试行“无纸化”投资备案,做强“渝企出海”公共服务体系,推出“外经会客厅”涉外资源传播品牌,为渝港资源对接提供平台。二是搭建交流平台。组织举办“创造新优势 开启新篇章”渝港投融资合作暨对外投资交流论坛、海外(香港)资产配置及投资管理论坛等投促活动,组织企业参加香港创科展等国际展会,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应用。三是强化政策支持。鼓励重庆企业积极赴香港投资电子信息制造业、智能装备和智能制造等先进科技产品部分工序,并给予前期费用、运营费用、贷款贴息等方面支持。截至2024年6月,重庆77家境内主体在中国香港设立79家企业,累计投资27亿美元。2024年上半年,重庆与中国香港进出口总额275.5亿元,同比增长4.5%。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持续强化与香港资本市场合作。一是加强对重庆拟赴港上市企业培育,支持更多具有潜力的重庆企业赴港发行本外币债券、上市融资,鼓励香港企业到重庆设立或参股银行、保险、证券、基金、小额贷款、融资担保等金融机构及金融中介机构。二是推动渝港金融监管部门建立工作机制,争取将重庆作为第一批跨境理财通复制推广城市。三是在市场互联互通、人民币国际化、金融科技、绿色金融等领域开展深入合作。推动重庆相关交易所与香港碳信用交易所合作,推进绿色标准对接,与香港开展绿色债券或代币化绿色债券项目合作。四是联动香港金融机构为“渝车出海”提供便利本币结算及贸易金融(供应链融资)、境外产业融资、物流金融等本地化服务。
(二)持续推动成果转移转化。一是聚焦重点领域,推动我市创新主体与香港高校、科研机构加强合作,力争突破一批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前沿技术与颠覆性技术。二是以“一带一路”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建设为契机,探讨依托香港有关机构和平台,建立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关键节点,构建互利共赢的技术转移协作网络。通过共同举办技术转移对接大会,组织科技创新成果对接交流,促进两地优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三是推动香港中文大学和金凤实验室在干细胞技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病理生物、人才交流培养等领域开展合作,探讨共建“渝港生命健康科学中心”“香港中文大学金凤中心”等联合科研平台项目。
(三)持续推动产业合作。持续加强主体培育,做强服务体系,举办专题投促活动,充分发挥香港将军澳创新园的香港卫星智能制造中心以及香港科技园的数据技术中心、先进制造业中心的支撑作用,积极配合支持部分卫星制造业、其他先进制造业等产品的部分工序布局到香港,籍此扩大出口市场。
此复函已经王志杰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24年9月17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