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敏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支持发展汽车电子产业集群的建议》(第0111号)收悉。经与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发展改革委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优化汽车电子产业布局方面
重庆是国内国产汽车自主品牌最集中的城市之一,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全市第一支柱,两者形成“双轮”融合、“双向”并进的良好发展态势。截至目前,我市已出台《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重庆市建设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发展规划(2022—2030年)》《重庆市自动驾驶和车联网创新应用行动计划(2022—2025年)》《重庆市建设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供应链体系行动计划(2022—2025年)》《重庆市发展汽车软件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行动计划》等文件,初步形成立足西永微电园集成电路发展基础,以汽车芯片为切入点,做大做强汽车芯片产业,培育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三智”和车路协同产业,着力打造“双区多点”制造与创新统筹一体的产业空间布局,打通芯片到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条,引领构建汽车电子特色生态,打造世界一流、国内领先、品种最全、技术可靠、服务最佳的汽车电子产业高地。
接下来,我委将会同市发展改革委等相关部门根据重庆经开区关于打造先进汽车电子产业园和建立重庆市激光雷达产业园的规划和需求,有针对性地给予政策范围内最大力度的支持和倾斜。
二、关于聚焦高端领域,提升创新能力方面
我市聚焦汽车软件、自动驾驶、车联网等汽车电子关键技术领域,先后引进西部科学城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中科院汽车软件创新中心、招商车研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基地、上汽集团重庆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等重大科技创新项目,赋能重庆汽车产业智能化、网联化转型升级,加速构筑产业创新高地。一是实施科技攻关项目,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组织实施人工智能试验区建设重点项目和汽车核心软件及高端器件与芯片重大专项,支持重庆集诚汽车电子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承担“智能电控汽车芯片研发及应用”“新能源汽车空调电机驱动控制器和仿真测试技术及装备开发与应用”等一批科技研发项目,在高性能车载芯片、决策与控制等重点方向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二是搭建创新平台,集聚优势创新资源。支持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牵头,联合重庆经开区在内的全市高校、科研院所集聚优势创新资源,组建“重庆市智能汽车与车联网信息安全技术创新中心”等一批创新平台,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三是培育创新主体,营造良好创新生态。印发《重庆市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行动计划(2023—2027年)》等系列文件,支持重庆经开区培育了重庆集诚汽车电子有限责任公司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充实了我市汽车电子领域的创新主体。
下一步,我委将会同市科技局等部门持续组织实施好科技攻关项目,在信息交互技术、基础支撑关键技术等重点方向开展技术攻关,加快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支持集诚汽车电子、科大讯飞、上海禾赛等重点企业加强车辆关键技术、信息交互关键技术、基础支撑关键技术等重点技术方向研发,攻关复杂环境感知、高性能车载芯片、自动驾驶软件算法、决策与控制等核心技术上攻关和突破。
三、关于强化政策支持,改善创新环境方面
坚持产业发展与市场开拓并举,聚焦生产研发、产业生态、推广应用等重点环节,全力做好资金和政策保障,推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助力生产研发。综合运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先进制造业增值税加计抵减、全新车型研发奖励、车型公告检测奖励、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补助等财税政策,制定出台龙头企业稳产促增政策,支持整车企业加快新车型研发和投放速度。二是完善产业生态。强化对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的服务保障,实施“零部件专项提升”“渝西跨越计划”,统筹各类财政专项资金,对重点引进、产业链整合、智能制造等给予支持,并通过规范的转移支付,支持并激励区县加大政策力度,加快构建跨域融合、上下协同、互利共赢的产业生态。三是加快推广应用。全面落实中央出台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和车船税、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资金清算等财税政策。制定实施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补贴、新能源汽车置换补贴等地方政策,持续营造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良好氛围。2023年,我市累计投入市级以上财政资金超25亿元。
根据重庆经开区打造汽车电子产业特色产业园的需求,我委将会同市财政局等部门,支持重庆经开区就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重大项目按照“一企一策”“一项目一政策”制定优惠政策,并在重庆经开区出台相应专项政策过程中给予指导,推动项目落地、助力汽车电子产业园建设。
此答复函已经蓝庆华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及时通过人大代表全渝通应用“代表议案建议功能模块”进行评价。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24年4月4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