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复函公开

[ 索引号 ]
11500000009276281J/2024-00836
[ 发文字号 ]
渝经信复函〔2024〕231号
[ 主题分类 ]
交通、工业、信息化
[ 体裁分类 ]
人大建议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经济信息委
[ 成文日期 ]
[ 发布日期 ]
2024-04-09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第0135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姜国强代表:

提出的《关于市级统筹招商引资的建议》(第0135号)收悉。经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工作推进情况

(一)建立首报首谈机制。为进一步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规范招商引资秩序,强化招商项目统筹,研究出台了《重庆市招商引资项目首报首谈制度(试行)》,明确将总投资额10亿元(外资1000万美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纳入首报首谈管理,对符合条件的项目赋予首报首谈权利,避免区县同质化恶性竞争。对违反有序竞争、互挖存量项目等违规情况进行约谈、通报,并在绩效考核时予以扣分,增强制度刚性约束力。

(二)优化协同招商机制市政府出台《重庆市进一步强化招商投资促进工作的若干政策措施》(渝府办发〔202365号),明确区县招商主体责任,行业部门牵头统筹推进行业招商。优化市区招商联动机制,开展市区(县)协同招商示范基地建设,授予万州区、江津区、永川区等8示范基地称号,联合对口区县开展产业研究、项目研判、企业对接。建立渝西地区一体化招商机制,推进渝西地区五个一体化招商试点,在新加坡举办渝西地区一体化推介会,组织开展渝西地区一体化招商产业沙龙(电摩专场),探索推动渝西地区招商引资实现产业布局、项目招引、招商政策、信息共享、组织保障一体化。

    (三)加强重大项目调度服务。健全重大招商项目推进工作体系和分层服务机制,充分发挥市级有关部门、工作专班行业引导和要素保障职能职责,对项目推进过程中发现的痛点、难点等问题积极协调解决。实施重大项目全周期管理,入库管理智博会和西洽会集中签约项目、赛马榜招大引强和招新引优上榜项目,建立11重大招商项目跟踪服务机制,定期跟踪监测签约项目进展,明确项目关键环节计划时间表。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强化招商统筹,提升高质量招商一是充分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优化调整招商考核评价机制,科学制定招商引资目标任务,研究制定招商工作实效指数、制造业招商工作实效指数等关键指标,合理确定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不同类别项目考评重点。二是强化招商政策统筹。系统梳理市级层面招商投资领域既有奖励扶持政策,适时研究出台推动全市招商投资工作支持政策举措。探索制定分行业的招商政策指导标准,出台招商政策指引,划定政策支持底线,设定项目投入产出平衡年限上限,在保护区县招商积极性的同时防止招商引资恶性竞争。三是加强招商规划统筹。探索制定落实《重庆市先进制造业发展产业地图(2023年)》的政策措施,不断强化按照产业地图进行招商引资的自觉性,确保全市项目落地一盘棋

(二)完善首谈首报机制,减少无序竞争。一是对标全市33618两主四特的产业规划,引导区县、开发开放区明确各自产业功能定位,形成全市特色化、差异化、协同化产业布局,减少招商同质化竞争。二是进一步规范项目报备保护机制,对符合辖区产业定位的首报招商项目予以保护。同时,对报备单位不能实施的项目进行合理分流,对有争议的项目进行有效调处。三是规范招商秩序,完善招商优惠政策,引导各区县在总体框架内细化本辖区招商政策实施办法,推动区域间招商协同和有序竞争。四是指导南川区招商投促部门做好紫金矿业项目的首报首谈申报工作,用好首谈保护机制,后续有区县恶意竞争该项目,将加大调度、协调力度。

(三)探索跨区域合作,加强产业协同。一是充分用好成渝地区城经济圈、三峡库区经贸洽谈会、鲁渝协作等国家级区域协作平台,借助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招商力量,积极探索搭建跨省市产业梯度转移合作模式,推动重庆与上海、广东、江苏等举办系列产业转移活动。二是结合各辖区产业定位,探索推动市内中心城区、主城新区、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之间共建区域产业转移协调机制。三是以渝西地区为试点,围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电动摩托等重点产业,推动渝西地区跨区园区平台共建,形成各开发开放区、不同园区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和人才链等领域的协作配套。

此答复函已经蓝庆华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有什么意见,请及时通过人大代表全渝通应用代表议案建议功能模块进行评价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24326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