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金成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持续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激发市场主体强大内生活力的建议》(第0349号)收悉。经与市发展改革委、市市场监管局、市工商联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营企业发展,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决策部署,去年召开了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出台《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落细落实惠企政策措施,持续优化发展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建立常态化“三服务”机制,全力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关于打造“市场有效”与“政府有位”相结合的市场化营商环境
(一)强化政策供给。印发《关于加快落实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近期工作任务的通知》《制造业稳增长稳预期若干措施》《重庆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投融资服务行动计划(2024—2027年)》,出台《支持企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瞄准企业技术改造、转型升级、扩大再投资、生产经营以及服务企业质效等五大方面推出30条措施,加快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促进存量企业提质增效。印发《关于抓开局强服务助推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通知》,提出持续提振民营企业发展信心等十二项举措,助推民营经济“加速跑”“开门红”。
(二)落实惠企政策。统筹推出40项“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服务,发布惠企利民政策900余条。认真落实《关于建立健全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的实施方案》要求,在研究制定和实施涉企政策过程中充分听取企业家意见建议,增强涉企政策科学性、规范性、协同性,营造稳定透明可预期政策环境,推动政策落细落实。推动惠企政策精准直达,迭代升级“政策文件库”“政策直通车”,集中公开发布支持政策,形成政策“工具箱”和“组合拳”。依托“渝快办”对企业行业属性、生产规模等进行画像,主动将惠企政策“送上门”。推广“免申即享”“一键触达”模式,实现失业保险稳岗返还等政策“免申即享”、单位社保补贴等政策“直补快办”。
(三)优化营商环境。认真落实推进《重庆市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实施方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优化营商环境方案》《重庆市2023年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重点任务清单》工作任务,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全国营商环境评价中,我市被评为“获得电力”标杆城市。编制《重庆市2023年民营经济发展报告》,持续开展运行监测。印发实施《重庆市2023年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重点任务清单》,各指标专项小组制定专项配套政策60余个,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破解制约企业设立、经营、发展的困难问题。开展民营经济相关政策执行效果第三方评估工作,将企业满意度纳入强化经营主体培育激励评价内容。组织1000余家民营企业参与“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推进助企政策落地。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抓好《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落地落实。一是在涉企政策制定过程中,加强调查研究,充分听取企业家意见建议,让企业家真正参与到经济政策的制定中。二是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一件事”改革工作部署和要求,积极配合推动有关场景落地见效,积极谋划电力“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大力推动电力服务场景数智化转型。三是对照世行标准方向,持续推动电力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推动电力营商环境由“案例打造”向“企业获得”转变,切实提升企业办电获得感。
二、关于落实“务实、高效、精细化”的服务企业机制
(一)开展“企业吹哨·部门报到”专项行动。2022年8月,启动“企业吹哨·部门报到”专项行动,坚持“问题导向、快速响应、闭环管理”为原则,统筹市区两级有关部门、工业园区和乡镇街道,开发线上平台、开通“企业吹哨”渠道、建立“部门报到”机制,整合“民呼我为”企业反映渠道事项,统一督促办理。聚焦问题化解,统筹协调解决好企业诉求,实现企业问题诉求“一键直达、一网通办、一体落实、一件评估”。截至2023年12月底,平台办结率和满意度均超过99%。
(二)建立“服务专员”工作机制。2023年3月,印发《重庆市服务企业专员制度实施方案》。构建“13941”工作体系,为规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等上万家企业匹配8000余名市区两级服务专员;按照“有需必应、无事不扰”原则,实现“线上+线下”,“点对点”零距离服务企业。截至目前,服务专员已开展助企服务工作1.9万余次,帮助企业解决困难问题千余项
(三)健全涉企沟通机制。以“三联三送三落实”行动落细落实常态化“三服务”机制,问题办结率达98%以上。建立完善市、区县发展改革部门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和解决问题机制,认真倾听民营企业真实声音,对收集到的问题和建议建立工作台账清单,做好定期调度,形成工作闭环。充分发挥重庆市人民政府民营企业维权投诉中心作用,畅通民营企业投诉渠道,受理民营企业诉求,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四)畅通政企沟通渠道。推动出台《市领导联系重点民营企业制度》《重庆市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行为清单(试行)》,促进政商良性互动、光明交往。市领导带头到民营企业开展常态化调研走访。组织民营企业参加市领导、市级部门组织的各类调研座谈会10余场,清单式收集民营企业诉求,推进落实责任单位和解决措施。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落实“务实、高效、精细化”的服务企业机制,常态化服务民营企业。一是优化升级“服务企业专员制度+企业吹哨·部门报到”企业服务机制,通过线上综合集成和线下专员服务,协同提供“一站式”服务,集成化、链条化、流程化推动解决企业问题诉求。二是持续完善助企纾困政策体系,全面落实系列减税降费政策,促进惠企政策资金“免申即享”“直达快享”,减轻企业负担,降低运营成本。三是完善投诉举报办理工作机制,切实保护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合法权益。四是健全出台涉企政策广泛征求民营企业意见机制,持续开展“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行动。
三、关于持续优化消费环境
(一)深入推进重点问题整治。持续开展严查民生领域违法行为“铁拳”行动,查办案件9349件,曝光案例469件。综合施策整治假国企假央企,常态化开展“长江禁捕 打非断链”执法,医药领域商业贿赂、医疗美容行业乱象、产品过度包装、经营使用过期药械等问题得到明显遏制,查处涉导向广告案件25件,督促教育收费单位退还违规收费3895万元,查办制止餐饮浪费案件倡导了节约理念和文明用餐。
(二)强化消费者权益保障。在全国率先制定消费环境建设标准体系指南,命名放心消费创建示范单位472家。登记处理投诉举报23.84万件、同比增长16.19%,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9163万元、同比增长9.56%,消费投诉按期办结率99.80%。出台全国首个支持消费者集体诉讼工作规范地方标准。
(三)持续净化网络市场环境。创新推进“三性一度”举措,指导平台企业优化协议规则67条,约谈指导平台企业5次,着力维护网络餐饮外卖骑手合法权益。开展网络市场监管促发展保安全专项行动,督促平台删除违法商品信息917条,责令整改网站754个(次),网络直播乱象、视频平台“限制投屏”等问题得到及时处置。指导綦江区获评全国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示范区。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营造安全放心诚信市场环境,优化消费环境,持续激发消费潜能,助力扩大消费。一是增强“铁拳”行动效果。严厉打击在宣称镇痛、安睡等功能食品中非法添加药品及其衍生物的违法行为,查办商标侵权、伪造或冒用地理标志、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着力清理食品药品、医疗、教育培训、金融、装饰装修、招商加盟等民生领域虚假违法广告。整治使用未经批准药品、未经注册医疗器械等违法行为。二是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全面开展放心消费行动,加强放心消费创建,召开放心消费创建活动推进会。全面加强消费投诉信息公示,保障线上消费者合法权益。持续拓展消费民事公益诉讼司法实践,推动社会公共利益多跨协同治理。三是加强突出问题治理。深化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引导医药企业合规经营,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综合整治假国企央企“黑中介”等问题。严厉查处传销案件,排查整治直销行业挂靠行为。进一步加强常态化“长江禁捕 打非断链”执法。持续加强粮食市场秩序监管执法。开展重点行业领域线上线下格式条款整治。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民营企业发展环境的关注。我们将充分吸收借鉴您的意见建议,会同有关单位,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持续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抓实推动相关政策落实落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此答复函已经蓝庆华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及时通过人大代表全渝通应用“代表议案建议功能模块”进行评价。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24年3月27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