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复函公开

[ 索引号 ]
11500000009276281J/2024-00753
[ 发文字号 ]
渝经信复函〔2024〕448号
[ 主题分类 ]
交通、工业、信息化
[ 体裁分类 ]
人大建议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经济信息委
[ 成文日期 ]
[ 发布日期 ]
2024-04-24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第1010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王蓓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提升园区服务水平助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第1010号)收悉。经与市发展改革委、市住房城乡建委、市交通运输委、市人力社保局等协办单位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全市产业园区发展现状

全市产业园区于2002年启动建设,经过20余年的建设发展,形成了“2+6+6+36”的架构体系,涵盖除渝中区外的37个区县。其中,“2”为两江新区、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2个“6”为6个海关特殊监管区(西永、两路、江津、涪陵、万州、永川)、6个国家级开发区(重庆经开区、璧山高新区、万州经开区、长寿经开区、永川高新区、荣昌高新区),“36”为36个市级园区。2023年,全市产业园区规模工业总产值2.4万亿元,规模工业集中度达到85%。两江新区直管区、两路果园港综保区、重庆高新区(含西永综保区)、江津园区、涪陵高新区、长寿经开区、永川高新区、空港园区等进入千亿级园区行列。

二、结合建议推进重点工作

(一)关于帮助企业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协调推进园区电力廊道建设的问题。市经济信息委将以建设具有全国重要影响力的数字能源低碳示范城市为抓手,以数字能源技术为支撑,构建多能互补、智慧高效、清洁低碳的能源供应体系。一是加快推动用户侧光伏项目建设。全面梳理产业园区和商业用户屋顶资源,鼓励在屋顶面积充裕、具备电网接入条件、电力负荷较大的工商业企业屋顶,连片推进用户侧光伏项目建设。二是鼓励工商业用户建设用户侧储能项目。支持工商业企业通过建设用户侧储能,在电价较低时段购入电力储存,在电价高时使用并减少下网电量,减少用电成本。三是加快培育打造虚拟电厂、园区数字能源综合管理平台、企业微电网等场景应用,统筹调度,减少企业用电成本。四是引导企业科学安排生产经营计划。积极向企业宣传电价政策和电费计算规则,引导工商业企业合理安排生产经营计划、积极购置新型节能技术设备,挖掘企业内部潜力,降低用能成本。

(二)关于统筹人才资源,帮助企业解决招工以及应对市场淡旺季的人员需求变化难题的问题。市人力社保局将增加服务举措,帮助重点园区、重点企业解决招工用工困难。一是加大企业用工信息摸排力度。强化“渝职聘”平台推广运用,依托“一库四联盟”(人力资源信息库、就业服务联盟、培训联盟、创业联盟、人力资本联盟),线上建立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岗位信息共享机制,加大“公共+市场”岗位信息聚合力度,发挥人社服务专员和劳务经纪人队伍作用,结合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进园区、进企业,送政策、送服务,同步采集企业用工需求,形成企业用工需求数据库。二是迭代升级企业用工服务模式。落实“企业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聚焦“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专精特新等重点产业行业,迭代“企业发单、就业服务联盟+培训联盟派单、公共+市场接单、企业评单”四单制服务模式,构建“市级+区县+企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培训机构+职业院校”六方联动机制,通过高效对接、精准服务、快速响应,帮助企业补充阶段性、紧急性用工缺口。三是推动培训就业联动贯通。强化市区统筹、“学校+企业+人力资源机构”三方联动,扩大优质培训资源供给,制发“满天星数字技能券”“劳务品牌券”等职业培训券,创新开展定向式、定岗式、订单式示范性项目制培训,根据重点产业链发展需求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并针对性精准推送岗位信息,提升培训与产业匹配度,促进培训就业“无缝链接”。

(三)关于坚持产城融合发展,加快完善配套服务功能的问题。在通勤保障方面,市交通运输委将指导市公交集团继续加强与园区管委会沟通衔接,及时掌握园区企业员工通勤用车需求,尽力为园区员工提供通勤用车出行服务,全力保障园区员工的正常需求;在员工住宿方面,市住房城乡建委高度重视解决园区企业员工住房问题,将园区企业员工纳入了市公租房保障范围,支持园区企业员工通过社会申请以及所在企业集体租赁的方式申请获得公租房保障,确保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条件享受政府提供基本住房保障。目前,我市在两江新区、保税港区、含谷工业园区等建有园区公租房3.7万套。在此基础上,市住房城乡建委安排临近园区的14个公租房小区提供房源1.6万套,面向园区企业集体租赁,有效促进职住平衡,对我市产业发展提供了住房保障支撑。另,按照国家关于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的相关要求,公租房是由政府提供的一项基本公共服务,为确保公租房房源的公平善用,每个家庭只能申请承租1套公租房。

(四)关于强化政策服务的问题。我们将进一步用好产业政策,完善产业发展激励机制,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一是起草并落实各项支持企业发展的产业政策。包括推进《关于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指导意见》《支持企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落实,动态更新发布《重庆市稳经济政策包》等,2023年,惠企金额达623亿元。二是推进建立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激励引导机制。研究起草了《重庆市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评价办法(试行)》《重庆市园区开发区统计报表制度(征求意见稿)》等文件,建立了包括综合质效、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等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分类评价全市开发区发展水平,有针对性制定各项激励政策,促进开发区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此答复函已经蓝庆华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及时通过人大代表全渝通应用“代表议案建议功能模块”进行评价。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24416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