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复函公开

[ 索引号 ]
11500000009276281J/2024-00727
[ 发文字号 ]
渝经信复函〔2024〕514号
[ 主题分类 ]
交通、工业、信息化
[ 体裁分类 ]
人大建议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经济信息委
[ 成文日期 ]
[ 发布日期 ]
2024-04-24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第0238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李春奎代表:

提出的《关于加快我市氢能产业发展的建议》(第0238号)收悉。经与市住房城乡建委、市财政局、市应急局、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市市场监管局、市能源局、市发展改革委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对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我市氢能产业发展较晚,产业链各环节处于起步阶段,前期全市氢能产业主要以氢燃料电池产业为切入口,逐步完善氢气制备、储运、应用等环节,不断丰富氢能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

一、相关工作开展情况

(一)政策支撑逐步完善。制定印发《重庆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明确了全市氢能产业发展总体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配套出台《重庆市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关于规范加氢站试点示范阶段建设条件和流程(试行)的通知》《重庆市支持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政策措施(20212023年)的通知》等政策补贴,对氢燃料电池汽车、加氢站建设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与四川联合印发《重庆市支持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政策措施(20212023年)》《四川省支持新能源与智能汽车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等文件,对产业链技术创新、加氢站建设运营、车辆推广应用、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多次国家有关部委进行专题汇报向财政部积极申报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争取国家支持力度。

(二)制氢能力稳步提升。目前我市氢源主要为工业副产氢(灰氢),产能60万千克/日,最大外供量18万千克/日,提纯能力2.6万千克/日。其中:长寿、涪陵、潼南等地有丰富的副产氢资源,年产量超过15亿方,其中长寿卡贝乐、扬子乙酰2家企业分别具有5.5亿方氢气产能。潼南万利来、长寿金苏化工、映天辉等企业已具备车用氢气提纯能力。

(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已建成投用7座加氢站、加氢能力0.7万千克/日,其中长寿经开区2座、两江新区鱼复园区3座、九龙坡区半山环道1座、渝北区空港1座。在建加氢站3座、加氢能力0.2万千克/日,分别位于南岸茶园、沙坪坝西部物流园和大足三驱镇。同时已建成国内首条城际氢能示范通道—“成渝氢走廊”,并已在万州区、江北区、南岸区、巴南区、沙坪坝区、大足区、荣昌区等地完成10座综合能源站增设供氢功能的选址确认。

(四)氢燃料电池及汽车产业稳步推进。长安汽车、庆铃汽车、上汽红岩等整车企业,已具备氢燃料电池乘用车、商用车研发生产能力,已上市车型18款。博世氢动力、国鸿氢能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研发生产基地、国家氢能动力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重点项目已建成投用。川渝两地已累计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908辆,其中四川602辆、重庆306辆。在市内推广的306辆氢燃料电池汽车中,庆铃物流车约150辆,搭载国鸿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的物流车、环卫车、搅拌车116辆,两江新区推广氢燃料电池观光车、公交车各20辆。庆铃汽车月产氢燃料发动机0.17万台,2023年装车1000辆。

二、下一步主要工作

正如您在建议中所提及的,当前我市在氢能领域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尚未纳入国家燃料电池示范应用城市群建设,缺少国家层面的政策资金支持;政策体系还不够完善;氢气仍属危化品管理,只能在化工园区内制氢,制氢加氢成本较高,基础设施不足。下一步将坚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全力抢占氢能产业发展新赛道。

一是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会同有关部门推动完善市级支持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支持九龙坡等区县出台区级产业扶持政策,市区协同加大对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认真落实国家支持氢能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继续申报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力争纳入国家试点示范,争取国家政策支持。积极向上争取在川渝地区规模化开展化工园区外制氢试点,探索在非化工园区外规模化开展绿氢制备,争取布局建设一批制氢加氢一体站、综合能源站等基础设施,缓解各领域氢源供应问题。

二是进一步加快加氢制氢基础设施建设。以工业副产氢利用为先导,持续扩大可再生能源制取绿氢规模,积极探索常压固态、低温液态、高压气态等多元化氢气储运技术,加快推进长输管网建设。鼓励相关区县利用现有加油加气站点网络增设加氢功能,探索在物流园区等氢燃料电池汽车运行比较集中的区域,依法依规建设企业自用加氢站,破解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行瓶颈。支持加氢站经营企业探索制氢加氢一体站示范项目建设,降低氢气运输成本。

三是进一步优化主导产业生态。支持庆铃汽车、上汽红岩、长安汽车等整车企业加快产品研发,不断提升氢燃料电池整车制造能力和水平。支持博世氢动力、国鸿氢能等核心配套项目尽快上量达产,不断提升本地配套能力,持续引进一批补链强链项目。依托博世氢动力研发中心、国家氢能动力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重点项目,全力开展氢燃料电池系统及核心零部件技术攻关及产品开发。

四是进一步打造典型应用场景。在现有成渝氢走廊的基础上,谋划推动打造长江经济带氢走廊建设。以高速公路城际物流为干线,以城市配送、公交、环卫、港口运输为支撑,拓展氢燃料电池汽车规模化应用。持续探索商业化运营模式,大力支持相关企业开展氢燃料电池汽车融资租赁业务,不断提升氢燃料电池物流车市场渗透率。

此答复函已经蓝庆华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有什么意见,请及时通过人大代表全渝通应用代表议案建议功能模块进行评价。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24423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