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复函公开

[ 索引号 ]
11500000009276281J/2024-00698
[ 发文字号 ]
渝经信复函〔2024〕502号
[ 主题分类 ]
交通、工业、信息化
[ 体裁分类 ]
政协提案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经济信息委
[ 成文日期 ]
[ 发布日期 ]
2024-05-11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市政协六届二次会议第0086号提案答复的函

台盟市委会

你们提出的《关于构建新增长引擎着力推动我市先进材料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第0086号)收悉。经与市人力社保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能源局、市委金融办、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协办单位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大要素保障力度建议

(一)用地保障方面。

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大力支持先进材料产业集群建设,不断提高土地要素配置效率,多措并举降低企业用地的综合成本,推动全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高质量发展。一是强化土地要素保障。按照产业地图布局提高先进材料产业园区土地要素保障能力,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优先安排先进材料产业及产业链上下游项目土地供应。二是降低用地综合成本。大力推行工业项目标准地出让,引导企业合理拿地,提高产业项目投入产出效益。支持企业灵活选择弹性年期出让、租赁、先租后让、租金结合等供地新方式,降低前期购地成本。支持存量工业项目改扩增加建筑规模仍用于工业的,不计征土地价款。三是提供高效的行政服务。大力推进网上办,业务办理接入渝快办,让企业少跑路。统一全市规划自然资源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标准,让企业一件事集成办理。推出告知承诺、容缺受理、并联审批、用地清单制等改革举措,提高企业办事效率。

(二)电力保障方面。

由于重庆山地丘陵为主的地理条件和资源禀赋限制,为了向用户提供安全高效可持续的输配电服务,电网建设投资大、建设难度和维护成本较高,但电量负荷密度和消费规模较低,加之我市水电资源缺乏,电煤运输成本高,导致我市电价高于周边四川、贵州等省份。

近年来,我委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市能源局全力保障电力供应,努力降低供电价格一是鼓励发展园区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夯实电力供应能力2016322日,国家能源局印发了《热电联产管理办法》(发改能源〔2016617号),明确鼓励规划建设能源综合利用效率不低于70%的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结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分布式发电管理暂行办法》(发改能源〔20131381号),综合能源利用效率高于70%且电力就地消纳的天然气热电联产项目可执行自发自用为主,多余电量上网,电网调剂余缺的用电政策。近年来,我市积极鼓励工业园区根据自身热负荷情况合理布局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实现多能协同供应和综合能源高效就地利用。截至目前,我市已支持核准20余个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总装机超40万千瓦,既降低了企业用能成本,也夯实了电力保供能力。二是有序推进增量配电业务改革,保障区域内用电需求2019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增量配电业务改革的通知》(发改经体〔201927号),提出了支持增量配电网企业在保证配电区域内用户平均配电价格不高于核定价格的情况下,采取灵活的价格政策。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我市已完成五批次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申报工作,全市现有两江供电、长寿长耀、中梁山、永川港桥园区、合川工业园区共5个增量配电网,配网区域内增量用户和存量用户的配电业务均由对应配网运营企业负责。

下一步,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我委将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市能源局全力争取国家有关部委和国家电网公司支持,推动疆电、川电、藏电、陕电等优质低价电源入渝,提高绿电占比,稳步推动市内支撑性电源建设,保障我市电力安全稳定运行,降低用电成本,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用电需求。

(三)天然气保障方面。

近年来,我市大力提升全市天然气勘探开发力度,推动资源增储上产,扩大天然气本地消纳,推动页岩气利益共享机制2023年,我市天然气勘探开发领域总投资169.8亿元,同比增长3.9%;天然气总产量168.9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5.3%。同时,页岩气勘探开发利用体制初具成效,推动中石油、中石化在渝注册合资公司,推动市政府与中石化签订了《深化战略合作协议》,明确对页岩气产气区县给予不低于当地年产量6%的优惠气量支持,2023年已落实优惠气量6.85亿立方米。

现行《中央定价目录》明确天然气直供用户的用气价格为市场调节价,有相关需求的天然气直供工业用户可直接通过供需双方协商的方式来协定用气价格经城市燃气企业转供的天然气销售价格根据《重庆市定价目录》,实行市、区(县)分级管理按照国家放开两头,管住中间的天然气价格改革总体思路,市、区(县)两级建立了非居民用气上下游价格联动机制,当中石油、中石化等上游供气企业调整上游门站价格时,原则上应联动调整下游城市燃气企业天然气销售价格鉴于国家核定的我市基准门站价格较低,因此,联动调整后的天然气终端销售价格总体处于全国较低水平。根据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降低制造业企业成本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渝府办发〔2018155号),具有调峰能力的工业企业日均用气量1万以上的部分可执行0.10.3/立方米的配气价格优惠。

下一步,我委将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市能源局,提速推动全市页岩气开发利用,积极向中石油、中石化反映我市工业企业用气成本问题,加大本地留存优惠气比例,积极争取政策倾斜支持,进一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四)人才保障方面。

近年来,我委会同市人力社保局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人才工作的决策部署,围绕先进材料产业集群,聚焦高精尖缺,持续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取得积极成效。通过重庆国际人才交流大会等活动,利用新重庆引才计划渝跃行动等系列政策,围绕先进材料产业集群等领域精准开展引才活动,与重点企业建立人才引进联系机制,深入目标企业宣讲政策,对引进人才进行一对一服务,确保才能引尽引,服务下沉到位,政策应享尽享。支持用人单位引进前沿先进材料相关领域人才40人,引进国内外青年博士、先进材料顶尖人才等各类人才35人。

步,我委将会同市人力社保局结合先进材料产业集群发展需求,加大人才引培力度。一是加大人才引进。深入实施新重庆引才计划,加强先进材料产业集群人才供需的对接,高质量办好重庆国际人才交流大会,深入开展百方人才兴重庆系列引才活动,支持用人单位引进一批先进材料高端和领军人才。二是加强人才集聚。通过引才平台打造、人才市场建设、智能+技能工匠培育等方式,高水平培育先进材料卓越工程师,高技能共建博创园和留创园,深化人事和薪酬制度改革,加强人才集聚,实现先进材料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三是优化人才服务手段。依托渝才荟服务平台,建立全市人才工作一体化协同机制,推动实现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互联互通一件事一次办,不断优化人才服务手段,提升人才服务质效

、关于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建议

近年来,我委会同市科技局大力支持先进材料领域产业科技创新一是组织编制《新材料技术图谱》。开展深入调研和专业咨询,梳理新材料领域优势技术和卡脖子技术,提出新材料等技术创新发展重点方向、重点项目和路径措施等。二是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实施先进材料重点专项,组织实施核心技术攻关,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和卡脖子难题。支持西南铝、国际复材、再升科技等开展一批先进材料重点项目,支持经费5000万元以上。启动2024年度产业关键核心技术需求征集工作,通过揭榜挂帅形式推动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向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各类创新联合体征集先进材料等产业需求项目,并将面向全市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等组建联合体共同开展揭榜攻关。三是强化平台支撑。聚焦行业前沿和产业共性需求,推动整合企业、高校、研究院所各方资源,推动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技术转移转化和成果孵化扩散,赋能产业创新发展。着力创建国家轻金属技术创新中心,打造明月湖实验室和新型储能材料与装备研究院等高端研发机构,强化光电材料及器件重点实验室建设。先后在干净空气新材料、航空航天关重件等领域建成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四是促进产学研合作。依托重庆大学、重庆材料研究院、哈工大重庆研究院等优势研发团队,以及依托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新能源等产业需求,强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提升我市先进材料产业创新能级。

下一步,我委会同市科技局将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一是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核心技术,面向国家重大科技需求高性能金属材料、绿色建材、先进半导体材料、未来能源材料、新型显示材料等领域加大关键技术和产业支持力度。二是建设一批高能级平台,支持产学研合作建设创新综合体,在二维材料、MOF材料、柔性电子材料等前沿领域,布局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和服务平台。三是引进培育一批科技企业,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行动计划,推动政策、资金、项目、平台、人才等关键创新资源向先进材料企业集聚,加快培育一批高质量市场主体

、关于加大协同发展力度建议

加快构建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打造先进材料主导产业集群,我委正着力推动产业协同发展。一是实施先进材料企业引育工程。我委聚焦先进材料产业集群4+4+N发展方向,明确产业链短板、薄弱环节,因地制宜前瞻策划一批重大战略材料项目,针对性开展精准招商引资,吸引一批行业龙头企业落户,引导央企、大型国企在渝建设布局产业战略备份基地。围绕我市先进材料产业重点发展领域,加快培育本地先进材料企业,建立先进材料企业培育库,加强分类指导,着力培育一批先进材料龙头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独角兽企业,积极推动符合条件的先进材料企业挂牌上市。二是实施先进材料协同创新工程。高标准建设先进材料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充分发挥相关高校国家实验室、两江新区科创中心、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等创新平台引领作用,加快建立健全以政府为指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金服用深度融合的先进材料产业创新体系。在智能网联汽车、智能装备、5G通信、节能环保等重点领域实施先进材料解决方案攻关工程,加强先进材料生产企业与下游用材企业联合开发,从原材料开发、产品设计等源头开始,通过生产端和应用端联合开发、联合创新,系统解决材料开发、制造装备、成型加工装备、加工工艺技术、工业化生产、行业标准、知识产权保护、先进材料产业服务体系等问题,形成有较强自主能力的先进材料产业体系。三是实施产业生态优化工程。充分利用现有政策,策划专项政策,集聚最优资源,集中最优政策,营造最优环境。强化工业设计赋能产业发展,推动先进材料领域工业设计中心和应用场景搭建。坚持产业发展与工业园区环境建设相适应,形成企业之间密切协作、核心企业和主导产业带动的产业链条,坚持以产业持续发展为重,以人为本,围绕主导产业链打造具有前瞻性的生产生活服务配套设施,形成要素流、资金流和人才集聚的现代工业园区,打造若干个先进材料协同创新示范产业园。

此外,为更好发挥产业投资基金作用,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对先进材料等33618现代制造集群专精特新企业投资2023年以来,我市相继成立了2000亿产业投资母基金群、200亿两江新区高质量发展基金、300亿科学城产业发展基金等政府投资母基金。市、区35只政府投资母基金,合计认缴出资规模达到2100亿元,吸引91只市场化子基金进行合作,重点围绕先进材料33618现代制造集群开展上下游投资。截至202312月末,在我市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在投项目1056个,在建项目9622.3亿元。在高新技术产业和初创科技企业468家,在投本金199.9亿元。下一步,我将推动产业投资基金对先进材料领域专精特新企业投资,对接科创资本通”“产科金等通道融资平台进一步提高基金投资质效,构建科技—金融—产业的良性循环。

此复函已经蓝庆华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你们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24430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