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仁清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助推我市轻合金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第0432号)收悉。经与市科技局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实施固链强链行动的建议
为实现“33618”现代产业集群发展目标,市经济信息委围绕支柱产业出台了系列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计划中提出到2027年,重庆市轻合金产业实现产值2000亿元的发展目标。目前,我市轻合金产业存在上游原材料短缺,下游加工延伸不足,产业服务能力亟待加强的局面。因此,在轻合金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中,提出上游加快发展再生铝、高性能合金,建设轻合金原料现货交易平台,下游围绕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等领域轻量化、智能化需求,推动轻合金加工向细分领域高附加值精深加工发展,加快铝晟再生铝、立中新型合金、西南铝产能提升、博奥镁合金三期、丰利钛无缝钛合金管材等项目建设,实现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
二、关于实施技术创新行动的建议
重庆市聚焦数智科技、生命健康、新材料、绿色低碳四大科创高地建设,构建“416”科技创新布局,引领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市级部门梳理我市在铝、镁、钛等轻合金材料领域优势技术和“卡脖子”技术,提出技术创新发展重点方向、重点任务和路径措施;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实施先进材料重点专项,支持西南铝、中铝特材等单位针对航空航天、轨道装备、新能源汽车等领域轻量化需求,突破了一批核心技术和卡脖子难题;强化高端平台建设,建成了重庆国创轻合金研究院,建设重庆市轻合金材料制造业创新中心;依托中铝高端、重庆大学、长安汽车等单位,整合市内外优势资源,市级轻合金材料重点创新平台建设和产学研协同,积极创建国家轻金属技术创新中心,带动一批市级轻合金材料重点创新平台建设和产学研协同,带动全市打造先进材料万亿级产业集群和新材料科创高地建设。下一步,将继续加强轻合金材料中试基地、检验检测中心、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培育一批国家级的轻合金材料创新平台;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行动计划,优化创新投入机制,以强化重庆九龙轻合金特色产业基地为抓手,打造轻合金创新产业集群。
三、关于实施企业主体培育行动的建议
目前,我市轻合金产业发展规模不大,铝产业在全国排名第10位,企业数量少,产值规模小,除西南铝、旗能电铝、九龙万博三家企业产值超过50亿之外,上市企业仅2家。但我市轻合金产业的技术水平和装备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我市将依托中铝高端、西南铝、华峰铝业、顺博合金等一批实力较强的链主企业、骨干企业尽快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发展质量,扩大产业规模。围绕轻合金产业链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上市企业,尽快建立轻合金产业大脑,助力企业做大做强。加大优质企业招引培育力度,提升产业服务水平,为轻合金产业链企业提供技术转化、要素供给、教培服务、产供销运联动、市场拓展、上市辅导等服务,助力企业发展。
四、关于实施协同发展行动的建议
目前,我委正在抓紧培育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按照“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场景牵引”的原则,构建“1+1+N”产业大脑构架体系。建设1个产业大脑能力中心,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实现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资源融合,打造产业生成、产业生产、产业生态决策辅助智能体,服务综合集成智能体等,以交互式、生成式为路径,系统化、渐进式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形成产业大脑的核心能力。建设1个产业数据仓,贯通政府侧、产业侧、社会侧、企业侧“四侧”数据,筑牢产业大脑的数据底座。“轻合金产业大脑”建设就是“N”个细分领域产业大脑中首批启动的建设项目,拟由九龙坡区牵头负责。今年,我们将以四链融合为抓手推进汽车、装备、电子、智慧终端等产业与轻合金产业深入交流,深度融合协同发展,打通信息壁垒,在产品设计、加工技术、新材料开发、应用场景建设等方面实现互相支撑,共享共建共赢。
此复函已经蓝庆华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24年5月6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