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科教卫体委员会:
你们提出的《关于提高产业基础能力推动我市汽车电子芯片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第0960号)收悉。经与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人力社保局、市教委、重庆高新区管委会等单位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坚定不移支持领军企业,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方面
大力支持领军企业聚焦汽车电子芯片技术创新。一是善用智力资源,发挥创新引领作用。整合华润微电子、电科芯片、长安汽车、重庆赛宝等一批重点企事业单位力量,组建高端器件与芯片重大专项的技术专家组,为重大专项项目提供咨询、策划和论证等工作,为汽车电子芯片创新发展提供指引。二是实施科技攻关项目,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组织实施高端器件与芯片重大专项和人工智能试验区建设重点项目,支持中电科芯片技术(集团)有限公司、重庆集诚汽车电子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承担“新能源汽车电气系统关键芯片技术研究与产业化”“车规级安全气囊点火驱动芯片研发及产业化”等一批科技研发项目,在高性能车载控制芯片、汽车安全气囊点火控制芯片等重点方向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三是加快建设创新中心。依托西永微电园在硅基光电子、功率半导体等领域的技术优势,集中资源组建以集成电路为重点方向的市级实验室,积极培育成为国家实验室重庆基地。 统筹中电科汽车芯片技术发展研究中心、华润微电子等企业资源,打造国内一流的汽车芯片技术创新策源地,形成驱动、电源、通信、功率、模拟和传感等车规级芯片供应能力。
下一步,我委将会同市科技局、重庆高新区管委会等单位,持续做好相关工作:一是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持续组织实施好科技攻关项目,在汽车核心配套芯片、车规级工艺器件等汽车电子芯片关键技术方向开展重点攻关。二是继续做好汽车芯片领域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的培育工作,壮大我市在相关领域的创新主体。
二、关于全力推动特色工艺平台落地,提升保链供链服务能力方面
完善创新、工艺制造与公共服务平台,提升汽车芯片产业支撑质效。一是加快建设车规级特色工艺量产平台。重庆芯联12吋晶圆产线重点突破车规级MCU产品,安意法8吋SIC晶圆产线及华润12吋晶圆产线重点突破车规级功率器件产品,CUMEC8吋硅光晶圆产线重点突破车规级光电传感器产品,支撑关键汽车芯片、核心车用控制器本地工艺制造能力。二是构建“芯车联动”平台。依托长安汽车与电科芯片、重庆赛宝合作实现的“芯车联动”,共同开展车规芯片新技术研发与应用推广,已验证了电科芯片自主研制的多模多频卫星导航SoC芯片及模组,实现国产化替代,建成“汽车芯片+模组+应用+验证”的完整产业链。三是搭建汽车芯片国产应用替代验证公共服务平台。以政府为主导,加大财政和金融支持,整合现有市内测试评价平台资源,依托国内权威芯片第三方检测机构,联合整车单位、汽车零部件单位、芯片企业和标准机构共同构建公平公正、共享共用的“1+N”汽车芯片替代验证公共服务体系,即“1个综合性平台+N个验证实验室”。
下一步,我委将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等相关部门,加大平台培育力度,助推汽车电子芯片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进一步推动“芯车联动”。让更多的整车企业加入“芯车联动”平台,共同建立自主可控的车规级芯片产业体系,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二是继续推动“1+N”汽车芯片替代验证公共服务体系运用。为我市汽车芯片国产应用示范实施提供总体技术支撑,保障汽车芯片国产替代应用验证试验的顺利实施。三是加大汽车电子芯片领域精准招商力度。组建汽车零部件工作专班,结合长安、赛力斯等市内重点整车企业供应链生态体系提升需求,聚焦汽车电子芯片领域上下游重点企业,尤其是科技含量高、技术能力强的中小型企业,分级梳理目标招引企业名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筹备举办招商专场整零对接活动,持续搭平台促对接优服务,加快补齐行业短板。
三、实施人才队伍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根本保障方面
积极引进和培养适应制造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队伍。一是深入落实人才政策。积极实施“鸿雁计划”“塔尖”“塔基”等政策,从安家资助、岗位津贴、人才奖励等方面,对符合条件的智能网联汽车和汽车产业人才予以激励。2023 年支持引进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人才3066 人,引进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人才7951 人。二是强化人才培育。鼓励高校开设相关专业,加强专业建设、深化校企合作等方式大力推动汽车产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支持长安汽车、中国汽研设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赛力斯设立市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工作站与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重庆大学等多所双一流高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三是提升人才服务质量。深化实施重庆人才“渝快办”,建设重庆人才“服务港”,构建全要素、全周期人才服务体系。累计为汽车行业领域人才发放新重庆人才卡882张,提供线上服务1056人次。
下一步,我委将会同市人力社保局、市教委等相关部门,结合我市汽车电子芯片产业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提高人才引领发展水平,推动我市汽车电子芯片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强化人才引进。聚焦汽车电子芯片等人才需求,升级人才政策,提升引才工作合力。充分发挥中国·重庆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猎头基地、海外引才工作体系等作用,注重市场化引才,引进紧缺优秀人才。二是积极支持开展卓越工程师培养。围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需要,支持专家团队申报专家工作室、专家服务团;支持符合条件的专家团队通过绿色通道申报高级职称;支持符合条件的科研机构设立国家级、市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相关工作。
四、加强资本运作资源聚合,引导产业竞争力快速跃升方面
加大产业生态培育和重大项目引进,促进产业与资本深度融合。一是着力引进行业龙头企业。主动对接全球汽车芯片行业龙头企业,瞄准博世、大陆、德尔福等行业领军企业,整合优势政策资源,着力引进一批带动力强的重大项目。二是促进创新成果应用转化。探索建立汽车芯片行业创新成果转化机制,支持重大研发成果产业化、创新商业模式等项目,为优质创新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加速创新产品的培育与孵化。三是设立重大联合攻关专项项目。集中力量支持技术路线明确但技术储备薄弱、应用前景广泛但前期投入巨大的项目,由政府或头部企业牵头需求端和供给端,分摊研发资金、共享专利,构建需求驱动的协同产业链。
下一步,我委将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渝富集团等相关单位全力抓好资本运作资源整合,引导产业发展快速提升。一是争取基金支持。积极发挥重庆市战新基金、重庆市产业投资母基金、重庆市科技创新股权投资引导基金等市级基金的战略引领作用,充分调动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市场化运作的积极性,加大政府基金及社会资本对汽车电子芯片产业创新发展的政策倾斜和支持力度。二是引导融资增信。用好“高新贷”“专精特新信用贷”等融资增信手段,依托产科金服务平台持续导入优质资源,进一步完善平台项目库、资金库、专家库,精准赋能重点企业发展和关键技术创新,推动“产业、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引导各类投资机构扩大重点企业直接投资规模,加大支持和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和发债,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投融资体系。三是抓好政策激励。积极抓好《推动领军(链主)企业加快产业链融通发展十条措施》《制造业稳增长稳预期若干政策措施》等政策落实,支持芯片企业做大做强,在专项资金政策、要素保障等方面给予支持,推动形成有效政策加金融工具高效协同支持汽车电子芯片产业创新发展的良好格局。
此复函已经蓝庆华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你们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24年5月8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