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复函公开

[ 索引号 ]
11500000009276281J/2024-00663
[ 发文字号 ]
渝经信复函〔2024〕542号
[ 主题分类 ]
交通、工业、信息化
[ 体裁分类 ]
政协提案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经济信息委
[ 成文日期 ]
[ 发布日期 ]
2024-05-22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市政协六届二次会议第0185号提案答复的函

农工党市委会:

你们提出的《关于推动成渝地区数字经济协同发展的建议》(第0185号)收悉。经与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大数据发展局、市知识产权局、市委金融办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成渝地区数字经济协同发展现状

全市积极推动成渝地区数字经济协同发展,联合打造国家级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集群,共建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新型基础设施,完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助力成渝地区数字经济发展迈入全国一流方阵。

(一)不断加强政策支持。重庆市政府发布《重庆市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7年)》,明确加快推进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成渝国家枢纽节点、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区(成渝)建设等重点工作,促进数字经济协同创新发展。四川省、重庆市政府联合制定并印发《共建成渝地区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实施方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实施方案》《川渝新型显示产业链供应链协作方案》等文件,从促进成渝地区电子信息产业链需求供给、强化合作等方面给予政策指导,明确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的总体架构、实施路径、主要任务等重点内容,为协同壮大数字产业集群提供有力政策支持。

(二)联合打造成渝地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集群。成渝地区电子信息制造业门类齐全,5个大类、21个中类覆盖率100%,是中国大陆第三,全球前十的电子信息制造业聚集地。川渝两地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强化机制完善,把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纳入川渝党政联席会议重点研究内容。强化集成电路、智能终端、新型显示等电子信息制造业特色发展,推动集群地位新跃升,联合搭建川渝电子信息产业重点产品产业链供需对接平台,推动川渝电子信息产业更好地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三)加速发展成渝地区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健全联动机制,设立成渝地区工业互联网工作专班,加强成渝地区骨干直联点数据对接,推动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顶级节点(重庆)扩容升级,共建共用一批成渝地区重点行业(电子信息、消费品、化工、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优质白酒、家具制造等)二级节点。工业互联网合作生态持续深化,推进四川省级区域子链“蜀信链”全面接入重庆“星火·链网”,重庆忽米网与成都市双流区政府合力打造的忽米成都(双流)工业互联网创新基地正式开园,联合构建成渝地区工业互联网及智能制造资源池,开展成渝地区工业互联网一体化进园区“百城千园行”活动,协同建设省级工业互联网安全监测与态势感知平台,有力促进成渝地区工业互联网产业协同发展。

)优化升级成渝地区数字经济协同发展生态。建设国际区域性通信枢纽,强化5G基站建设,开通量子保密通信网络“成渝干线”。布局国家级算力枢纽,建成西部地区首个国家超级计算中心,加快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成渝国家枢纽节点,充分发挥唯一具备承东启西功能定位的优势,构建全国首个由超算、智算、云计算、边缘计算构成的全体系新型算力基础设施,推动集群位势能级全面提升。共建国家级科技创新中心,推进建成一批国家级、省级技术创新载体以及以企业为主导的高能级创新平台。联合印发《成渝地区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总体方案》,成立300亿规模的首支双城经济圈发展基金,实现川渝省级政务数据共享平台互联互通、政务数据跨省份共享,“兴川贷”“渝快融”普惠金融服务在川渝落地。

二、提案建议办理具体情况

你们提出的推动成渝地区数字产业发展、建设西部数字科技创新中心、共建统一数据要素大市场、优化数字经济生态的建议指导性强,与我市目前推动成渝地区数字经济工作思路高度契合,我委会同相关部门正围绕建议加快推进相关工作。

(一)关于推动成渝地区数字产业补链成群的建议。一是推进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发展编制印发《川渝汽车产业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工作方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汽车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实施方案》《共建世界级先进汽车产业集群战略合作协议》等政策文件,开展汽车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创新重大主题专项、技术创新与应用发展重大主题专项及面上项目超过180项;依托重庆两江新区车联网先导区和成都中德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基地这两个国家级测试区,两地已达成协议将共同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车联网协同发展。二是共建国家级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集群2022年,成渝地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集群获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成为首个跨省域先进制造业集群。下一步,我市将持续发展壮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推进建设成渝“氢走廊、电走廊、智行走廊”,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完善加氢站、换电站等配套建设,开展自动驾驶及车路协同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促进智能网联汽车和车联网产业集群发展做大做强成渝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促进优秀成果向区内转化落地,共同搭建国际招商信息平台,争创12个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推进制定《成渝地区电子信息产业人才互认标准》,争取国家先进制造业基金等“国家队”资金,用好现有的产业发展基金,更好撬动社会资本力量,支持集群建设,推动更多产业化项目落地。

(二)关于成渝地区共建西部数字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议。一是支持联合开展技术攻关我市新安洁牵头联合成都亿盟恒信等四川科研单位共同承担“面向山地城市道路清扫场景的智慧环卫作业系统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等一批科技攻关项目;围绕数字经济重点方向布局重庆市科技攻关“揭榜挂帅”项目,鼓励我市企业联合四川科研单位共同揭榜挂帅。二是支持共建数字经济领域技术创新平台,我市科研单位联合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等科研单位共建“重庆市金融数字智能技术创新中心”“重庆市卫星互联网应用技术创新中心”等一批技术创新平台,为两地数字经济技术创新发展集聚创新资源。下一步,我们将以算法为核心,以数据和硬件为基础,以实施市级重大专项为抓手,聚焦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创新发展需求,加快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加快培育建设未来网络、信息安全、智慧金融等数字技术领域的高能级创新平台,加快国内外高水平创新资源整合集聚,为数字技术创新提供有力支撑;推动数字技术典型应用场景建设,通过场景创新形成技术供给和场景需求互动演进的持续创新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模板,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实施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行动计划,增强数字技术领域科技型企业量能,发挥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敏锐性和能动性。

(三)关于成渝联合共建统一数据要素大市场的建议。一是发布了数据领域地方标准成渝地区首个数据领域地方标准《公共信息资源标识规范》发布实施,明确了两地公共信息资源的标识分类、标识编码和标识管理规则,为两地数据资源提供“身份证”“产权证”,有效解决数据来源多、数据治理难等问题,强力助推数据治理、共享、开放、溯源,加快培育两地数据要素市场。二是加强数据安全保障,获批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区(成渝地区),推进量子保密通信战略部署,加强算力基础设施密码运用,为成渝地区数据安全提供有力保障。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做好制度标准协同,加强《公共信息资源标识规范》川渝标准试点示范,推进《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服务与管理规范》《川渝政务数据风险评估指南》等川渝标准协同;扩大数据共享范围,分行业分领域扩大川渝政务数据资源共享试点,探索建立更多数据资源“无差别”共享机制,提升跨区域数据信息互联共享程度;深化政务服务“川渝通办”,拓展区域特色通办服务,推动更多高频电子证照实现跨区域互认共享,打造“川渝通办”品牌效应,提升企业和群众的满意度;共同营造大数据发展环境,推动两地公共信用报告互查互认,共同编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大数据发展指数报告,发挥大数据赋能咨询决策作用;加强数据要素领域合作,积极研究建设统一数据要素市场,激发数据要素价值,共同探索数据赋能实体经济发展模式;高水平建设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区(成渝)、联合异地灾备数据基地,夯实数据安全保障。

(四)关于成渝地区共建数字经济生态的建议。一是加强成渝技术研发协作发布《2023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创新指数》,成渝地区技术合同成交额指标增幅明显、年均增速达74%;高水平建设成渝(金凤)综合性科学中心、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吸引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和创新型企业入驻,强化开放共享,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有效支撑成渝全域高水平创新活动。二是加强打造数字产业特色园区创建成渝地区工业互联网一体化示范区,建设一批面向垂直行业和细分领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重庆北碚区与四川长虹承建的“电子信息工业互联网平台”积极开展交流合作,益企云创新打造了成渝汽车产业链数字经济互联网平台。下一步,我们将推进两地合力开展数字经济领域科研项目,围绕车规级芯片、人工智能算法、激光雷达等关键领域,协同两地研发机构联合承担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推进建设数字产业特色园区,共同培育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卫星互联网等产业集群,建设一批数字产业领域产业合作示范园区、产业示范基地、实训基地、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推进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支持符合条件的境内外金融机构在成渝地区设立普惠金融专营机构,创新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开展数字人民币研究及移动支付创新应用,拓展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

此答复函已经蓝庆华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你们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24521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