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鹏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打造航空航天城的建议》(第0813号)收悉。经与市发展改革委、市委军民融合办等协办单位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全市航空航天产业现状
我市现有航空重点企业40家,投资超过300亿元,已形成了“研发+高端材料和部件+航空发动机+无人机整机制造+配套服务+卫星应用”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发展成效和态势走在全国前列。研发方面,以西工大重庆科创中心、上交重庆研究院、重交绿航院、重庆丰鸟无人机研究院、重庆空天推进院等研究院所为代表,主要研究成果有高空长航时无人机、新能源无人机、油电混合动力敏捷无人机、油电混合动力垂直起降货运无人机、高超声速小型涡轮发动机、航空发动机核心部件等通航装备;高端材料和部件方面,以金世利、三耐科技、两航金属等企业为代表,主要生产高温合金原材料、钛合金板材管材棒材、航空发动机高低压涡轮工作叶片、航空发动机机匣等产品;航空发动机方面,以宗申航发、隆鑫通航、重交绿航院等企业为代表,主要生产两冲程和四冲程系列航空活塞发动机、高工重比轻型共轴航空活塞发动机等产品;无人机整机制造方面,以驼航、亿飞智联、国飞、重交绿航院等企业为代表,主要生产重载运输、垂直起降固定翼、多旋翼、氢能长航时等无人机整机产品;配套服务方面,以华夏航空、重庆通航、启航培训等企业为代表,主要提供人员培训、通航装备维修等服务;卫星应用方面,以中国星网、两江卫通等企业为代表,主要开展卫星互联网运营服务。两江新区、九龙坡区、巴南区、江津区、永川区作为重庆市通航领域重点区县,其通航产业协同发展配合度高,具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各企业试验、测试飞行需求旺盛,有利于以常态化运行探索和建设通航装备物流运输领域应用试点。
二、委员提案办理工作开展情况
接到该提案办理任务后,我委高度重视,把提案办理当成是推动工作的有利契机,在工作中办理提案,在办理提案中完善工作思路和措施。
(一)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我委成立了分管领导涂兴永任组长,委相关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提案办理工作小组,制定办理工作方案,明确提案办理的进度、措施、责任等。办理期间,委领导多次过问提案办理工作情况,要求充分认识提案是履行人民政协职能的重要方式,是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载体,是发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是协助中国共产党和国家行政机关实现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重要渠道。
(二)加强沟通,了解办理要求。市经济信息委通过电话沟通等方式,积极主动与您沟通,认真听取您对航空产业发展的意见,准确、全面把握提案的背景、办理要求等,为办好提案、提升工作奠定基础。
(三)协作配合,推动提案办理。办理过程中,市经济信息委加强与协办单位的协作,形成办理合力。市发展改革委、市委军民融合办等单位均提出各自的协办意见,为我委研究办理提案提供了重要依据和支撑。
三、提案落实情况
针对您提出的打造航空航天城的相关提案,我委和市级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已在相关工作中采纳您的提案,并采取系统性措施推动重庆航空航天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推动国家战略腹地项目建设。充分利用九龙坡在航天装备制造及相关领域的技术、人才及设备等基础条件,紧抓航天高密度发射对航天装备研制需求大量增加,以及航天供应链体系建立与调整的发展机遇,大力对接航天相关院所与科研机构、航天装备制造相关龙头企业和商业航天代表型企业,重点发展以配套大院大所与商业航天领军企业为核心的航天分系统、部件和关键单机产品研制,打造我国重要的航天基础配套产品研制基地。
(二)完善空天产业发展政策支撑。对标西安、嘉兴等国内航空航天产业重点城市或区域,系统梳理相关政策,加强对西南铝、巴山仪器等航空航天相关企业与人员的调研走访,创新政策供给。充分利用已有政策,加快在土地、交通、财政、税收、金融、人才、审批等各方面制定支持航空航天产业发展的专项政策,完善产业配套政策保障能力,促进航空航天产业发展。围绕航空航天产业发展重点领域与方向,研究完善普惠性与重点支持相结合的政策体系,加强与其他政策的协同,提高政策的系统性和配套性,加强政策实施效果评价,提高政策协调能力,强化前瞻性政策储备。
(三)加强与航空航天相关参与主体建立伙伴关系网络。与航空航天高端智库合作,加强与相关部委部门联系,加强与航天科技、航天科工、中航工业、中国商飞、中国星网、中电科等大型央企,以及中科院、航空航天高等院校、代表性民企等建立合作关系,充分利用伙伴关系的智力资源、技术资源、产业资源等,助力九龙坡航空航天产业发展与项目招引,如对接技术转移转化与产业发展需求,针对性跟进,推动项目招引与项目落地。
四、下一步措施
(一)协同推进创新要素集聚。把握成渝科创走廊、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重大机遇,加强与成都市新都区现代交通产业功能区对接,把更多技术、资金、人才、数据等优质资源用起来,吸引各类装备研发要素和产业向航空航天城融汇。
(二)提高核心关键技术水平。深化科技创新驱动,发展装备制造核心技术。培育壮大国创轻合金研究院、博世氢能燃料电池全球研究中心、国鸿院士工作站、中新(重庆)超高强材料研究院、霍夫曼研究院等科研平台,加快航空航天关键装备等新兴产业领域关键技术的研发创新。
(三)深入实施“智能制造+”战略。把握智能制造主攻方向,积极对接国家新一轮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工程,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围绕西南铝、巴山仪器等重点制造企业,推动5G+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新建一批具备标杆、示范意义的“智能制造+”工厂。
此复函已经蓝庆华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24年5月21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