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复函公开

[ 索引号 ]
11500000009276281J/2024-00630
[ 发文字号 ]
渝经信复函〔2024〕576号
[ 主题分类 ]
交通、工业、信息化
[ 体裁分类 ]
政协提案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经济信息委
[ 成文日期 ]
[ 发布日期 ]
2024-05-22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市政协六届二次会议第0970号提案答复的函

褚文博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打造车路云一体化样板试点城市,推动我市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第0970号)收悉。经与市公安局、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委、市交通运输委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总体取得了显著成效。您提出的加强车路协同基础设施建设等一系列意见建议,对加快我市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建设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具有重要意义。

一、建立协同工作机制,全力申报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

我市先后成立市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发展工作专班(以下简称市汽车专班)、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应用联合工作小组,全力推动全市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协调推进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应用管理工作。目前,已在市汽车专班下成立了重庆市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工作组,统筹推进全市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推进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申报工作,加快组建重庆市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联盟,汇聚整车企业、解决方案提供商、出行服务运营商、基础设施建设方、通信网络运营商、第三方检测机构、科研机构与高校等全市资源优势,支撑我市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工作开展。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速网联车辆规模化应用

我市先后承建了i-VISTA国家智能汽车集成试验区、两江新区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双智城市试点、交通部智能交通先导应用试点等重点项目,为推进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奠定了坚实基础。设施设方,一是两江新区、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永川区等地基本实现5G网络全覆盖,累计建成500个智慧路口,部署900路侧单元,并同步部署边缘计算单元、摄像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融合感知计算设备,覆盖城市道路里程超700公里(双向)二是我市联合四川省印发全国首批智慧高速公路区域地方标准,打造G5021石渝高速公路涪陵至丰都车路协同示范段,开展G65包茂高速公路重庆至武隆段智慧化提升,通过智能化的路侧设施与设备,为智能网联车辆赋能,推进智能网联汽车车路协同示范应用。在场景应用方面已在两江新区、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永川区三个智慧交通样板区,推动智能网联公交车、环卫车、物流车、出租车、无人清扫车、自动配送车等多场景示范应用,累计常态化运行直联网约车超5000辆。在云控平台建设方面,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已实现“车路云一体化”分层解耦与跨域共用的完整服务能力,成功接入各类网联车辆超千辆,实现超80类数据与服务调用,为网联车辆、智慧交通与行业用户提供网联云控赋能。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推进智能化路侧基础设施建设,加速5G网络设施和直连通信设施部署,同步进行交通信号机、交通标志标识等联网化改造,建设全市统一的云控基础平台,实现各示范区的路侧基础设施和交通数据跨域共用,同时持续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在高速公路、城市道路、港口园区和停车场等场景示范应用。

三、构建跨域互认体系,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底座

我市积极推动跨行业跨区域联合标准研究,建设并完善我市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标准与测试评价体系。一是在标准建设方面我市已与15个试点城市一同签署了双智试点城市标准化成果互建互认承诺书,组织我市16家企业参与试点城市标准导则参编工作;202310月,市经济信息委、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发布《重庆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主要方向涵盖基础与通用规范、产品与技术应用、运营与服务等三个板块,共计88项国际标准、173项国家标准、73项行业标准、20项地方标准和95项团体标准,为全市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标准化工作提供行动指南和方向。二是在跨域身份互认体系建设方面,我市已建立路侧设备和车辆接入网络认证机制,对C-V2X直连通信设备进行数字证书管理;已建立基于可信任根证书列表的跨域互信互认机制,支持跨部门、跨车型数字证书互认互通。

下一步,我们将一是持续发挥标准体系在车路云一体化产业生态中的基础、引导和规范作用,加快制定和完善基础通用类、产品与技术类、运营服务类标准,增加标准有效供给;二是通过建设基于PKIC-V2X直连通信身份认证基础设施,支撑交通参与者的身份认证体系构建,依据《LTE的车联网无线通信技术》相关技术标准要求,结合重庆市区多区跨域的V2X通信需求,建立可接入上级根节点的市区两级+车企互联的车联网CA认证平台,搭建跨区互信的C-V2X车联网络,从而实现智能网联汽车在重庆市范围内的跨区身份互信与数据互通。

四、持续挖掘新型业态,积极探索商业模式

我市持续挖掘智能网联汽车应用场景一是构建基于5G网络的无人驾驶物流配送场景,满足保税港区内工厂与机场之间的物流配送。二是持续打造智能网联公交车、自动驾驶配送/售卖车、智慧渣土车、自动驾驶环卫车等应用场景。三是引进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平台萝卜快跑,用户可通过萝卜快跑软件、小程序及百度地图应用等进行叫车服务,依照市场化定价原则,采用里程计价模式,与传统互联网出行市场形成差异化竞争。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探索智能网联汽车商业化运营模式,一是依托两江智慧城投、西部车网、永发展集团等运营主体,持续探索智能网联汽车商业化运营模式,打通智能网联汽车、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的业务逻辑,形成各类市场主体互融共生、科学分工、利益共享的新型产业生态体系;二是重点推进渣土车、公交车、物流运输车等重点营运车辆以及政府、国有企业公务车完成网联化、智能化升级改造,鼓励开展载人、载物、特种作业等商业化运营活动;三是支持通信运营商推出激励措施,推广私家车加装车载智能网联终端;四是积极组织开展国际汽车赛事等,提升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五是打造智能网联汽车文化体验公园,将汽车消费和文旅休闲各业态进行跨界融合与全面重构,形成独特的复合消费体验。

此复函已经蓝庆华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24521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