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路阳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构建汽车产业出口市场战略布局推动汽车出口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第0160号)收悉。经与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商务委、市市场监管局、市委金融办、重庆海关等相关部门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重庆市正充分发挥汽车产业基础优势和西部陆海新通道便捷通道优势,加快推动“渝车出海”,2023年全市出口汽车36.8万辆,出口额331.7亿元,分别增长29.8%、51.9%。您提出的加大对汽车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等一系列意见建议,对推动重庆造汽车加速“走出去”,提升我市汽车产业的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重庆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加速发展
我市正着力建设“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聚力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3大万亿级主导产业集群,加快建设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已取得阶段性成果。2023年,我市汽车产量达231.8万辆,增长2%;完成产值4802.9亿元,增长8.9%;汽车产量位居全国省市第2名,较去年提升2名;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50万辆,增速30.3%。全市出口汽车36.8万辆,出口额331.7亿元,分别增长29.8%、51.9%。2024年,我们将紧紧围绕“实现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实现出口汽车总量增长,实现整车企业本地配套率增长,推动充储配一体化发展,推动整零一体化发展,振兴商用车产业”的发展思路,锚定建设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的发展目标不断努力。
二、建议办理情况
(一)关于加强政策支持的建议。
一直以来,我市高度重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积极推动“重庆造”汽车走出去,形成了体系化的政策支持措施。
1.财政补贴方面。制定出台汽车产业稳产促增政策,实施全新车型研发奖励、车型公告检测奖励、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补贴等支持政策,支持整车企业加快新车型研发和投放速度,持续壮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整车产销规模。
2.税收优惠方面。一是全面落实国家统一出台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先进制造业增值税加计抵减、增值税出口退税等政策,持续降低企业税收负担,鼓励引导先进制造业企业加快发展。二是指导企业用好原产地规则和关税减让政策,建立我市汽车制造产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享惠清单,推广原产地证书“智能审核”“自助打印”等“不见面”便利化举措,为出口汽车及零部件产品签发原产地证书,帮助企业在国外获得关税减让。三是支持车企在永川、西永等综保区设立整车及KD件出口集拼中心,支持出口整车入区即退税,实现周边货物区内集拼、监管优化、快速退税。
3.金融支持方面。一是用好技改专项贷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制造业技术改造的支持。二是进一步完善政银保企风险共担机制,用好出口信用保险保单融资增信机制,加大出口信用保险对外贸订单的支持保障力度,鼓励中国信保重庆分公司在海外市场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配合银行金融产品,加大汽车出口授信力度。三是市委、市政府在陆海新通道五年行动方案中提出组建陆海新通道金融服务联合体(以下简称金联体)的安排部署,政策性银行、中外资商业银行、西部地区各地方法人银行等57家金融机构积极响应、共同发起成立,初步形成覆盖陆海新通道全域的跨境金融服务网络体系。金联体自2023年4月成立以来,积极把握RCEP尤其是东盟国家扩大跨境金融服务开放等承诺的政策机遇,上线金联体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举办陆海新通道“渝车出海”经贸投融资合作对接等8次专题活动。2024年1月17日,组织33家出海马来西亚企业与9家外资金融机构,召开金融需求对接交流座谈会,并向金联体发起行、境外成员行等多家单位发布了经贸撮合,汽车消费金融等方面的项目需求得到积极响应。
4.通道建设方面。一是积极发挥西部陆海新通道区域海关合作机制作用,依托关企协调机制开展合作,争取口岸海关支持,实现“渝车出海”属地—口岸海关监管全流程通关保障。二是支持企业采用商品汽车运输专用车(JSQ型车)、滚装船、集装箱等不同运输和载运方式开展出口,大力支持出口通道建设,积极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构建内畅外联多式联运体系,建立与中欧班列、长江航运、航空货运等多种运输方式高效衔接机制,优化口岸通关环境,持续提高汽车出口运行效率。
5.其他政策方面。加快推进绿色电力交易,鼓励和支持外向型整车企业购买绿证、使用绿电,增加汽车出口竞争力。
6.维护市场秩序方面。市市场监管局深入落实《重庆市知识产权强市纲要》《重庆市知识产权保护和应用“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等政策文件,突出侵权假冒违法行为重点领域、重点市场、重点环节、重点商品打击力度,持续加大相关行业行政执法力度。2021年以来,市场监管部门共查处汽车行业知识产权案件128件;2023年开展汽车4S店侵害消费者权益专项整治,其中包括打击4S店销售侵权假冒汽车零配件行为;开展对我市汽车零配件市场监督检查10次,查获重庆可孚勒汽车零配件有限公司销售侵犯“别克”“雪佛兰”“GM”等注册商标专用权商品的产品17类254个/件。
下一步,一是协调推动跨境贸易汇兑结算便利化。持续推动重庆地方法人银行加大与东南亚银行机构的代理合作,增强对双边本币交易的流动性支持、降低结售汇价差;支持国有海外窗口企业为重庆对东南亚的进出口企业建立跨境代理贸易合作,实现出口收汇与进口付汇的自然对冲、轧差结算。二是加大对跨境贸易投资的融资支持。引导金联体成员行尤其是中小企业客户较多的本地银行建立客户经理对本地企业出海贸易投资及国际化发展的全球授信管理、风险管理及激励约束机制,对本地企业在陆海新通道跨区域、跨境发展提供总体授信额度,在额度范围内可向海外金融机构提供增信支持及风险管理服务。三是联动加大海外终端消费金融服务。推动渝企充分发挥海外经销商的主体作用,与东南亚金融机构对接合作加大对“渝车出海”的汽车金融支持。探索推动整车厂下属融资租赁公司与境外汽车金融公司加强风控合作,打通中资行低成本人民币资金转贷支持境外消费金融通道,增强对渝车出海的服务能力和规模四是优化渝企海外经销商合作体系。依托金联体境内成员金融机构,积极与东南亚金融机构推荐的优质海外经销商客户对接,通过优化海外经销商合作体系,拓宽销售渠道和金融服务通道。四是积极引导要求各汽车零配件生产企业和配套产业主体严格遵守商标、专利、商业秘密、产品质量等方面的法律规定,不得恶性竞争,以不正当手段扰乱市场经营秩序,保证“重庆制造”成为重庆汽车产业打得出去、打得响的一张区域名片。
(二)关于制定战略布局的建议。
遵照市领导指示要求,市经济信息委深入研究全球汽车市场,开展普遍调研,会同相关部门、区县、企业和机构进行多次专题讨论,充分学习国家和有关省市相关规划,结合我市汽车产业发展实际,出台《重庆市“渝车出海”行动计划》,明确了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对我市汽车出口工作进行统筹规划和指导。
下一步,市经济信息委将会同相关部门积极推动实施“渝车出海”行动计划,积极支持我市汽车企业扩大出口规模。一是支持汽车企业加强境外营销体系建设,指导和帮助汽车企业通过境外展示营销中心加强营销和品牌推广,提升品牌影响力。二是培育市级公共海外仓,推动成立海外仓行业联盟,整合资源,畅通整车及零部件企业出海“最后一公里”。三是多措并举拓宽整车及零部件企业国际市场开拓渠道,用好商务部定期发布的《贸易促进信息》,通过各驻外使领馆经商机构整理的驻在国重点行业协会、贸易促进活动、企业供求信息等,帮助整车及零部件企业创造更多贸易机会。
(三)关于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的建议。
近年来,市科技局积极支持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一是打造产业科技创新平台。组建了智能汽车安全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平台,以及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与控制技术创新中心、高效节能动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市级平台,引进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湖南大学重庆研究院、重庆中科汽车软件创新中心等新型研发机构,为我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链提供强力支撑。二是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组织实施核心软件、高端器件与芯片、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重大(重点)科技专项,投入市级财政经费超2亿元。支持龙头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联合承担重大(重点)科技专项,带动龙头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有力推动长安汽车、赛力斯等企业推出阿维塔11/12纯电动汽车、深蓝SL03纯电动汽车、问界M5/M7/M9增程式电动SUV等中高端车型。
下一步,一是持续实施重大(重点)科技专项,继续支持我市汽车整车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申报市级重大(重点)科技专项,带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强化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及产业化。二是加大创新主体培育力度,推进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持续强化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三是强化科技金融支持,持续深化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改革试点,健全知识价值信用评价体系,优化知识价值信用贷款运行机制,大力支持汽车领域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四是引育高层次创新人才。发挥我市各类人才计划作用,大力引进一批国内外顶尖人才来渝创新创业继续精心遴选推荐和组织实施国家级和市级科技人才计划(项目),支持市级人才入选者及团队深入开展科学研究。
(四)关于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建议。
重庆市积极推动汽车企业参与国际交流活动,持续加强项目合作和标准体系建设,一是市经济信息委组织我市优质制造业企业参展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并举行“重庆造”巡展计划推介洽谈会,以“重庆造”开拓国际市场助力全市高水平对外开放和高质量发展。二是市市场监管局会同市科协、市知识产权局、两江新区管委会组织召开“标准让汽车更智联”为主题的重庆市标准化宣传周启动大会,与市经济信息委联合发布《重庆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举办“1+6”形式标准化论坛,以高标准服务重庆打造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下一步,一是扩大对汽车行业国际知名展会的支持范围,加大对我市整车及零部件企业出国参展参会的引导,提高支持标准,给予企业更大力度的资金支持,帮助企业不断提升渝车品牌知名度,拓展境外客户群体。二是积极推动企业参与海外市场政策法规制修订,实现产品、品牌、规则的同步输出。三是支持企业、行业协会等加强与国际产业组织、标准组织的联系与合作,积极参与其组织的例行对话或国际性会议,加快推动区域间产业准入与标准互认。
此复函已经蓝庆华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24年5月21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