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世权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我市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建议》(第1134号)收悉。经与市发展改革委、市国资委、市交通局、市大数据发展局、市金融监管局等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重庆是全国重要的汽车产业基地。2022年,全市汽车产业完成产量209.2万辆,其中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36.5万辆,同比增长1.4倍。整体上看,我市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已形成较强竞争优势,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部分领域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您提出的我市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有关建议,针对性强,专业水平高,对我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高水平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我们将在工作中贯彻落实。
一、开展的相关工作
(一)大力建设应用场景,推进产业商业化、规模化。
一是按照《重庆市自动驾驶和车联网创新应用行动计划(2022—2025年)》《重庆市推进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及服务行动计划(2022—2025年)》要求,明确了加快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车路云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打造自动驾驶和车联网示范区、丰富示范应用场景等重点任务。牵头出台《重庆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应用管理试行办法》、《重庆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应用实施细则(试行)》等文件,对智能网联汽车商业化推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起到了加速作用。二是按照“逻辑统一、物理分散”“分层解耦、跨域共用”“紧密协同、松散协同相结合”原则,在两江新区、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渝北区、永川区等先期分区分片承接国家车联网先导试点工作基础上,搭建全市统一的云控基础平台1.0版本,首批实现测试区11类33项重点数据汇聚,正加快制定云控系统、车云数据交互、路云数据交互等标准规范。三是联合四川印发全国首批智慧高速公路区域地方标准,打造G5021石渝高速涪陵至丰都车路协同示范段,开展G65包茂高速重庆至武隆段智慧化提升,通过智能化的路侧设施与设备,为智能网联车辆提供信息支持,推进智能网联车路协同示范。四是将今年在重庆举办的2023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的主题明确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广邀全球顶尖的公司、机构和企业家参与,打造全球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顶级盛事,切实提升重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全球的影响力。
(二)加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配套保障。
一是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建成充电站2730座,建成充电桩11.3万个,其中公用充电桩2.7万个,个人充电桩8.6万个,公共领域新能源汽车与公共快充桩车桩比达5.9:1,高速公路快充网络覆盖率达90%,辐射范围西部领先。二是加强平台接入,将市内317家充电运营商和2886个充电站数据接入市级监测平台,动态掌握全市新能源车、桩、站发展情况,有效支撑我市新能源汽车和充换电基础设施行业监管,不断完善数据服务、安全监管、运行分析等功能。三是统筹规划布点,我们会同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委托重庆市规划事务中心、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信息中心,编制《重庆市中心城区充换电服务设施布点规划(2023—2025)》,为全市充换电基础设施进一步优化布局提供保障。四是打造全市充电一张网“渝易充”APP,为全市新能源汽车充换电提供导航寻站和预约服务功能。五是由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开展全市充电桩强制检定工作,根据充电桩建设和强制检定相关政策,结合充电桩强制检定相关技术标准,对全市充电桩进行参数计量检测。
(三)提升智能网联汽车投资环境。
一是加大授信政策和考核激励支持。引导重庆银行业机构积极加大对电动汽车及其充电设施建设的授信政策支持,部分银行细化制定了专门的充电桩行业或项目信贷指引。从经济资本、绩效考核、内部资金成本、利率定价、信贷计划等多个维度,加大对充电设施等绿色金融考核激励和资源倾斜力度。二是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支持重庆银行业机构推出绿色信用贷款、保理融资、“阳光供应贷”等特色信贷产品,服务新能源汽车产业。支持重庆保险业机构积极开发充电设施相关保险产品,为充电设施建设、运营和使用提供风险保障,包括保障车主自用充电桩安全的外部电源故障损失险、充电桩损失险,防范生产、安装过程中充电桩质量问题的责任险,为充电设施企业安全运营提供财产损失、产品责任、第三者责任综合保障的组合险等。同时,积极推广在新能源汽车商业保险中添加“自用充电桩损失保险”“自用充电桩责任保险”等附加险种,为汽车车主提供风险保障。三是整合组建20亿元的市汽车产业投资基金,聚焦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领域,联动金融和社会资本共同投向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大创新和产业化项目,发挥“以投带引”作用,推动创新、产业和资本深度融合。四是举办“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融对接路演会”,搭建产融对接平台,将我市优秀产业项目展示给投资人。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总体发展目标,推动我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结合您提出的建议,重点开展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推进西部(重庆)科学城自动驾驶试点建设,依托成渝扩能智慧高速建设开展自动驾驶及车路协同道路测试,拓展智能网联规模化应用场景;二是加快推动重庆市中心城区充换电基础设施专项规划(2023—2025)印发实施,推动居住社区覆盖充换电基础设施,推动全市充电桩一张网“渝易充”APP上线运行,积极推进“适度超前、布局均衡、智能高效”的全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工作。三是推动数字交通物联网大数据服务平台、中心城区智慧停车管理平台、新能源汽车与充电基础设施监测平台、云控基础平台等相关数据融合,不断培育智慧物流、车路协同、能源大数据等跨界融合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建设多站融合等产业融合生态圈。四是积极参与制定金融支持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智能互联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投资力度,提升行业融资水平,针对产业特点设立特色化保险业务,推动设立专项产业基金。五是高水平办好2023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和2023(第二十五届)重庆国际汽车展览会,引导和支持我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塑造科技形象,不断提升我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影响力。
此复函已经蓝庆华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你们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23年5月10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