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复函公开

[ 索引号 ]
11500000009276281J/2023-00833
[ 发文字号 ]
渝经信复函〔2023〕531号
[ 主题分类 ]
工业
[ 体裁分类 ]
政协提案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经济信息委
[ 成文日期 ]
[ 发布日期 ]
2023-05-18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市政协六届一次会议第0126号提案办理情况的复函

何永革委员:

提出的《关于支持重庆国际生物城国家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做大做强的建议》(第0126号)收悉。经与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委、市交通局、市卫生健康委、市药监局、巴南区政府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将重庆国际生物城纳入市级相关重大战略的建议

(一)政策支持加快国际生物城发展。

202231,市政府办公厅印发《重庆市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若干措施》(渝府办〔202212号)。文件指出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布局持续优化,1+5+N产业布局体系基本完善。下一步将重点打造以重庆国际生物城为核心的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推动区域产城融合发展。202274日,市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关于成立重庆国际生物城建设推进工作小组的通知》(渝府办﹝202216号),成立由市领导任组长,市委组织部、市委编办、市发展改革委等23个市级单位为成员的重庆国际生物城建设推进工作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经济信息委,推进国际生物城高速发展

(二)助力打造国家生物经济先导区

2019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第一批66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名单,巴南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重庆国际生物城)是全市唯一一个纳入首批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建设工程,为重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带来重大机遇。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区域,以城市为载体布局建设生物经济先导区,围绕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生物环保等领域开展科技创新和改革试点。

发展改革委高度重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牵头编制的《重庆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中明确指出,充分发挥国家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优势,加快推动生物药上市,支持原料药+制剂一体化发展,推动中药规范化发展,发展高附加值医疗器械。目前,发展改革委正在开展重庆生物经济发展有关方案编制研究工作。

(三)国家暂无新增自贸试验区安排

重庆自贸试验区于20173月由国务院批准设立,实施范围 119.98 平方公里,由两江、西永、果园港3个片区组成,不包括重庆国际生物城所在区域。将重庆国际生物城纳入自贸试验区范围,意味着重庆自贸试验区增设新片区或扩区,这属于国家事权,需要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目前,全国21个自贸试验区中,仅有上海、浙江2个自贸试验区分别于2019年、2020年设立了新片区或实现了扩区。据了解,国家层面尚未有在现有自贸试验区中增设新片区或扩区的安排,因此将重庆国际生物城纳入自贸试验区范围不可行。

下一步工作。

一是市发展改革委将积极对接国家发展改革委,进一步明确生物经济先导区建设内涵和要求,在条件允许情况下,支持将重庆国际生物城纳入国家生物经济先导区创建范畴。

二是市商务委从自身职责出发,大力支持重庆国际生物城发挥自身优势、突出自身特色,积极开展自主性的改革探索;指导重庆国际生物城全面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和创新案例,促进体制机制和政策举措方面的开放创新;推动重庆国际生物城与重庆自贸试验区相关片区及相关联动创新区加强协同合作,培育开放型产业,共同打造改革开放高地

二、关于适当布局重大功能平台的建议

(一)积极支持重庆国际生物城医疗机构建设。

根据《重庆市卫生健康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渝卫发〔202162号),到2025年,创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5个。目前,我市已获批建设1个输出医院项目、4个输入医院项目。市卫生健康委积极支持重庆国际生物城医药企业做好创新药物研发,与区域医疗中心相关医院及本市其他医院开展药物临床试验、药品临床综合评价等科研合作。积极支持重庆国际生物城通过提高药品研发技术填补国内空白、争创国内药品龙头企业、加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医药产业合作等方式做大做强,为我市药品供应保障和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积极支持重庆国际生物城产业创新发展。

近年来,市科技局认真贯彻落实《重庆市生物医药产业十四五规划》、《重庆市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若干措施》(渝府办〔202212号)和《重庆市促进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5)年》(渝府发〔202012号)等有关文件要求,围绕国际生物城产业科技创新需求,聚焦化学药、生物制品、中药、医疗器械与装备,数字诊疗、健康康复等领域开展技术攻关、产品研发工作,并取得较好成效。一是完善科技支撑国际生物城产业发展政策体系。紧密结合国际生物城生物医药产业科技需求,着力推进以生物医药为核心的大健康产业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全面梳理了其科技创新体系现状,起草并报市政府印发《关于支持重庆国际生物城建设生物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地的若干措施》,支持重庆国际生物城建设国家生物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助力重庆国际生物城高质量发展。二是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助推国际生物创新发展。2020年以来,市科技局累计投入财政经费超过3000万元,支持重庆国际免疫研究院、智翔金泰、博唯佰泰、诺合泰生物、宸安生物等大健康产业企业在生物药、化学药、医疗器械等细分领域研发创新产品。三是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汇聚高端创新资源。支持重庆国际生物城加快搭建研发创新平台,打造支撑产业发展的智力引擎。以重庆国际免疫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重庆国际生物城数字医学联合技术中心等为核心,在原创性技术研发、创新药物研发、临床研究和临床应用等方面加快突破。    

(三)市药监局开展创新试点,优化服务各项。

深入推进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工作,聚焦服务全市1+5+N医药产业体系建设,迭代升级服务发展政策工具箱,推出40条改革措施,出台22项制度。建立重点园区、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创新服务机制,组建5个技术服务小组对口帮扶10个重点园区,首批确定了19个服务专班精准对接27个重点项目,联合部分区县打造5个生物医药创新发展服务中心,让专业技术力量常驻园区、靠前服务,助推创新产品研发上市。一是支持园区集聚创新、高位发展。在市药监局出台的《进一步服务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中,将国际生物城纳入重点园区,成立技术服务小组专门对接帮扶。二是创新服务模式,完善发展机制。按照《生物医药产业重点园区、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创新服务管理办法(试行)》,推出了《第一批两品一械重点项目名单》,其中涉及国际生物城博唯佰泰、智翔金泰的HPV疫苗与单抗药物项目,进行全流程跟踪帮扶。三是服务窗口前移,拓展发展空间。市药监局与巴南区联合印发《关于印发建设重庆国际生物城医药创新发展服务中心实施方案的通知》,合作共建生物医药创新发展服务中心,针对园区内两品一械招商引资、项目审查、审评审批资料审核等展开专门服务。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市科技局继续支持国际生物城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着重开展以下三方面工作:第一持续推动重庆国际免疫研究院的建设,继续完善生物医药科技创新体系。第二围绕高端医疗装备和重大新药创制研发需求,支持重庆国际生物城组织实施一批创新产品研发项目,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开发一批创新产品,增强产业发展后劲。第三积极会同市级有关部门、巴南区政府,共同助推国际生物城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是市药监局将通过优化审评审批程序,强化精准服务、加强监管等方式推进重庆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同时加大对国际生物城园区内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的扶持力度,助力园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做大做强

三是市经济信息委积极推进国际生物城建设。第一推进以商招商。继续发挥智睿生物、美国Athenex、植恩药业等龙头企业的虹吸效应,引进培育链上企业,加快推动澳斯康、佰诚等链上企业合作项目落地。第二推动成果转移转化项目落地。推动重庆国际生物城学院加快启动建设,推动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重庆医科大学、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等校地合作项目落地。实质推进重庆生物医药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建设。第三加快重点产业平台建设。启动抗体药物CDMO大规模生产平台、多肽药物研发中心、重庆康复辅具产业园一期购地项目、重庆康养照护中心、三甲综合性医院、苏州大学重庆高等研究院、重庆医科大学药学院国际生物城分院等重点平台建设。第四积极推进园区企业申报市级专精特新企业和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三、关于推动完善成渝双城生物医药产业合作机制。的建议

(一)加大川渝产业创新交流合作。

一是中药材生态种植技术创新方面。成立了川渝道地药材绿色发展创新联盟和姜黄、川牛膝、栀子、白芷4种药材绿色种植技术创新联盟,通过与四川省联合开展线上培训、线下走访等方式开展技术指导和技术咨询,加深了成渝两地中药材生产的科研、高校、企业及种植农户的相互了解、信息交流。二是生物医药创新产品研发方面。推动市内生物医药企业、高校、院所协同创新,如:重庆国际生物城与成都医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华森制药与四川大学共同研发肿瘤免疫性药物,西南药业与四川大学协同开展药物先进制造与新药研发,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增添了强劲动力。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将持续深化两地产业园区合作,我委将支持重庆国际生物城深化与成都医学城结对合作,在业务交流、企业合作、平台互鉴、信息共享等方面展开多项深度合作。推动两地投融资机构共同设立研发创新和产业化发展专项投资基金。

四、关于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

近年来,市交通局高度重视巴南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积极推进重庆国际生物城对外骨架通道建设,形成了以沿江高速、绕城高速、国道 348 等为骨架的对外交通大通道,缩短了国际生物城与中心城区的时空距离。针对提出的启动建设连接主城核心区的城市道路和轨道交通建设等城市交通项目市交通局将按职能职责配合做好相关工作。

下一步,市交通局将加快推进渝万高铁建设,强化巴南区对外高铁大通道,加快推动渝湘高速复线建设,加密区域高速公路对外大通道,强化城市内外交通衔接。

此复函已经蓝庆华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23510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