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复函公开

[ 索引号 ]
11500000009276281J/2023-00829
[ 发文字号 ]
渝经信复函〔2023〕536号
[ 主题分类 ]
工业
[ 体裁分类 ]
政协提案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经济信息委
[ 成文日期 ]
[ 发布日期 ]
2023-05-18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市政协六届一次会议第0023号提案办理情况的复函

民建市委会:

你们提出的《关于抢抓机遇期加快新能源摩托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第0023号)收悉。经与市科技局、市招商投资局协办单位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我市摩托车产业现状

重庆摩托车之都之称上世纪九十年代,依托老工业基地优势,重庆抓住国内摩托车需求井喷机遇,迅速成为国内最大的摩托车制造基地。现如今,摩托制造业早已是重庆工业制造业领域不可或缺的一环。全市现有摩托车整车制造企业39家,规模以上制造企业410家,已形成了年产1000万辆整车和2000万台发动机的综合生产能力,具备发动机、离合器、车架、减震器、转向、轮毂、轮胎、仪表等各大总成完备的配套能力。2022年,全市生产摩托车444万辆,同比增长1.7%,全国占比20.9%,实现产值820亿元,同比降低3.4%主要原因为电动摩托车企业的投产弥补了摩托车产业因疫情引起的产量下滑,但电动摩托车相对传统摩托车较低的售价导致产值同比降低。

二、发展特色整车

近期,按照市委六届二次全会部署,根据2023年全市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号工程推动现代化新重庆建设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支撑,我委多次召开摩托车行业企业交流座谈会,对我市摩托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进行了专题调研,深入剖析发展现状,找准主要问题症结,研究提出政策举措

下一步,我们重点支持摩托车企业加强加快高化、电动化发展,着力推动企业之间的产品特色化和差异化发展避免相互低价同质竞争,提升行业发展水平和质量。一是大力发展大排量摩托车,鼓励优势整车企业加大对250cc及以上中大排量燃油摩托车的研发、生产和营销力度。二是加快发展踏板及电动摩托车,着力引进一批优势整车及零部件配套生产企业,鼓励市内骨干企业将布局在市外的踏板摩托车产能布局重庆。三是积极发展智能网联摩托车,全面提高摩托车产品智能网联水平。四是鼓励优势企业加快进军全地形车、雪地车、边三轮、沙滩车等细分产品市场同时,加快研究出台有关政策,促进本地大排量、电动摩托消费,250毫升及以上排量两轮摩托车年销量达2万辆以上、电动摩托车年销量达10万辆以上的本地企业,对销售增量给予一奖励。、

三、补齐核心配套

我市本地供应商跟不上摩托车主机厂产品转型,供应链本地化程度降低,对行业持续较好发展的支撑力还不够强近年来,我们持续加强自主培育和引进发展力度,一方面加大本地培育力度支持摩托车企业开展智能化改造,建设智能高效的生产体系,大力提升产品的质量支持重点企业带动行业向大排量和电动摩托车转型另一方面进一步强化招商引资力度目前,引进了雅迪电动、台铃科技爱玛电动等电动摩托车生产企业,同时正在洽谈玉玲珑电动、浙江金宇星电机、博世电机等电动摩托车整车及核心零部件企业。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强摩托车本地化配套体系建设,力争到2025年,形成电动摩托车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生态。一是加快引进和培育一批研发生产踏板、电动以及智能网联摩托车的配套零部件企业,特别是踏板车领域的卧式发动机、高品质覆盖件等,电动摩托车领域的电机、电池及电控等,大排量领域的高功效、低能耗、持续稳定的发动机等,智能网联领域的智能头盔显示、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等,吸引本地企业在外产能回渝生产。二是重点发展车辆电子控制系统、电池控制系统、ABS(防抱死刹车系统)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摩托车电子产品

四、强化科技创新

我市摩托车行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的占比虽较高,少数重点企业的研发投入达到了3%左右。但还有不少企业没有建立研发机构,也缺乏自主研发能力,行业整体研发投入强度也还不到1%甚至不少企业的研发投入低于0.5%市科技局大力支持新能源摩托车领域的技术创新工作,强化技术创新顶层设计,已编制《重庆市摩托车产业科技进步路线图》,针对新能源摩托车凝练变档高速电机、动力电池氢燃料电池等重点方向5个,梳理我市新能源摩托车领域创新资源布局。

下一步,我委将加强与市级相关部门协同联动支持龙头企业牵头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合作,成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对在运行评价中获得优秀等次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牵头单位给予一次性奖励。同时,继续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一是深入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新能源摩托车领域基础前沿问题和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继续实施新能源、先进材料等重点专项,以技术创新助推产业发展。二是加大产业创新主体培育力度,继续实施科技领军企业培育行动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行动推进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持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三是加快培育高能级技术创新平台,支持我市新能源摩托车领域龙头企业积极打造高水平研发平台,打造产业核心技术策源地。

五、支持品牌推广

在国内市场,我市不少摩托车品牌曾拥有较高知名度,但近年来,品牌市场影响力已逐渐被广东和江浙的有关品牌替代;在国际市场,我市产品的销售地主要为经济欠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绝大多数是通过经销商贴牌销售,对价格和规模依赖度较高,少有甚至没有自主品牌,以致平均单车出口价值较低(约4000/辆)、利润低,应对国外市场的政治、经济形势影响能力弱。

下一步,我们将支持自主品牌培育并拓展国际市场,对市内企业生产出口的摩托车企业、年度出口量排名靠前的自主品牌企业给予国际市场培育奖励,对摩托车出口增长量排名靠前的自主品牌企业给予国际市场拓展补助。一是加大对自主品牌的扶持力度,分梯队支持企业品牌培育、扩张和延伸。鼓励品牌集约化经营,通过重组联合吸收中小企业到优势品牌下经营。二是高水平发展摩托车贴牌代工业务,整合市内行业资源,通过高质量代工国内外知名品牌及产品,加快提升企业知名度和认同感。三是加大营销推广力度,支持企业加大宣传文创广告投入、举办品牌文化活动、参加国际国内展会推广,重振重庆摩托市场形象,继而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

六、着力生态招商

为帮助企业了解摩托车技术最新发展,开展摩托车产业专利导航研究,我市建立了摩托车产业专利数据库,发布《关于大力发展平台经济振兴重庆摩托车产业的建议》,梳理产业创新发展面临的问题,明确产业未来技术发展方向,为重庆市摩托车产业创新提升行动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参考与借鉴。同时,市招商投资局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共同印发《重庆市招商投资促进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规划已明确提出,紧抓碳中和、碳达峰背景下带来的摩托车转型机遇,积极布局电动摩托车整车生产制造为招商引资重点方向之一。

下一步,我们将引导成立本地摩托车行业研发中心,支持企业加强与高校、院所合作,开展大排量摩托车及电动摩托车的平台车型、动力系统的开发应用,推进电喷技术及系统等环境友好核心技术的匹配与应用,推动有关智能网联系统及配套产品、电动摩托车电池电机电控、增程式发动机等关键核心配套的本地开发和相应产品及技术的加快发展,合作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或同步开发以及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应用,鼓励产品和技术成果的共享发展,提升行业整体研发能力和质量水平。同时,我委会同市招商投资促进局、有关区县开展精准招商,加快引进行业龙头企业、关键配套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大力提升产业能级,持续强连补链,更好实现规模化、集群化发展,充分发挥成渝地区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主力军作用,努力打造全市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

此复函已经蓝庆华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你们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23510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