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昱委员:
你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推动我市工业领域节能降耗的对策建议》(第0169号)收悉,经与市发展改革委、市能源局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主要工作举措
近年来,我市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主攻方向,以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为目标,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节能降耗为主抓手,全力推进工业领域节能降碳绿色发展。
(一)着力优化能源结构。
一是做好能源结构调整顶层设计。印发《重庆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渝府办发〔2022〕48号),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二是持续提高清洁能源供给比例。有序实施乌江、涪江等重要干流的水电开发,全力推动“外电入渝”,力争川渝特高压交流工程、“疆电入渝”工程在“十四五”期建成投产。届时,疆电入渝的清洁电力每年达200亿千瓦时,新增的川电、三峡电均为清洁能源,将大力提升全市清洁能源消纳占比。三是发挥煤电托底保供和调峰作用,推进工业企业以电代煤,减少非电行业燃煤消费量,持续提高电力在工业结构中终端能源消费比例,降低煤炭在能源供给和消费结构中的占比。四是加大本地天然气(页岩气)的开采和利用力度,加大燃气发电和供热比例,持续提高天然气能源消费占比。五是推进重点区县风电开发,推进整县屋顶光伏建设,加快工业园区、公共建筑等屋顶分布式光伏推广利用,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
(二)大力实施节能降碳。
按照国家工业专项节能监察部署,我市制定发布年度工业节能监察计划,聚焦重点企业、重点用能设备,加强节能法律法规、强制性节能标准执行情况监督检查,依法依规查处违法用能行为,跟踪督促、整改落实。一是对钢铁、水泥、电解铝行业存量企业进行全覆盖节能审查。重点审查企业工艺、重点用能设备是否属于淘汰类或限制类;单位产品能耗是否满足国家产品耗能限额标准,对淘汰类或限制类生产工艺进行强制淘汰或限期整改,对超能耗限额标准的执行阶梯电价或差别电价等惩罚性政策,倒逼高耗能行业企业实施节能技术改造,全面提升能效水平,腾挪用能空间。二是对电机、风机、空压机、变压器、泵等重点用能产品设备实施能效提升专项检查。重点检查新制造生产的产品设备是否满足国家能效标准,从源头遏制不符合能效要求的产品设备流入市场。三是开展节能目标责任制落实检查。牢牢抓住年综合能源消费量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工业企业节能管理,下达年度节能目标任务,开展年度节能目标考核,督促企业建立健全能源管理体系,加强能源统计计量,加大节能技术改造力度,加强节能宣传培训,确保全市工业节能目标完成。四是推进重点行业企业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印发《重庆市严格能效约束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实施方案》,组织冶金、建材、石化化工等重点行业企业制定节能降碳方案,实施节能降碳技术改造,推动重庆传统支柱产业整体能效水平提升。五是开展节能诊断服务行动。组织节能诊断服务机构免费为全市重点用能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提供节能诊断服务,对企业能源利用、能源效率、能源管理进行全面诊断,深挖企业节能潜力,提升能效和管理水平。
(三)持续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推动落后产能退出,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升级。一是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及智能网联汽车、节能环保等产业链持续完善。着力抓好战新产业集群发展、支柱产业提质、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供应链提升“三大工程”,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市工业发展速度。2022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6.2%,占工业比重达31.1%。二是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全面清理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重点高能耗行业企业,对能耗限额、污染物排放等条件达不到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的,做到了应退尽退。“十三五”以来,累计去除钢铁产能816万吨、煤炭产能3052万吨、水泥产能420万吨、电解铝产能8.7万吨、火电产能15.2万千瓦,目前暂无落后产能可淘汰。三是持续优化项目审批。进一步优化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对于新增项目,强调能耗强度约束,合理控制能耗总量,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2022年度累计完成项目节能审查90余个,对高耗能行业要求严格对标标杆水平开展项目设计、建设等工作。
(四)积极推进节能技术创新。
一是持续推广先进节能技术和产品,“十三五”期以来,全市共组织编制发布6批技术和产品推广目录,涉及节水技术154项,节能技术89项,节能装备147项,清洁生产技术100项,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技术装备36项,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先进适用技术装备36项。二是积极组织全市工业企业、科研机构等单位申报国家工业节能技术装备推荐及“能效之星”产品评价工作。重庆通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离心通风机入选《国家工业节能技术装备推荐目录(2018年)》,重庆市望变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SZ11型电力变压器、SCB型干式变压器、SSZ11型电力变压器入选《国家工业节能技术装备推荐目录(2019年)》。三是加大对国家和我市重点节能技术目录的推广,先后组织了节能技术、能耗限额宣贯、高耗能行业节能等一系列培训,通过介绍典型案例经验,引导企业开展节能技术改造,提高能效水平。
二、下一步主要工作
正如您在提案中所提及的,工业领域作为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重要领域,实施节能降碳专项行动、推进节能技术创新、推动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等措施对推动我市制造业绿色发展效果突出。下一步,我们将结合您在提案中的建议,以更大力度执行能源消耗强度与碳排放强度“双控”制度,积极落实国家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实现碳达峰的各项要求,把节能提效贯穿于工业经济发展全过程,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绿色发展。
(一)贯彻落实碳达峰行动方案。按照《重庆市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科学有序推进工业领域碳达峰工作。推动钢铁、建材、有色、化工等重点行业制定碳达峰行动方案。积极推动重点行业企业参与碳排放交易,以市场化方式引导重点行业企业节能降碳。
(二)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兴产业。大力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优化存量产能。严格控制六大高耗能产业和产能过剩产业项目投资。加快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数字创意、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同各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科学引导能源要素向能源生产率高的经济增长极集聚。
(三)优化调整能源结构。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加强煤炭高效清洁利用,保障电煤用量,减少非电煤比例,继续降低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提高电力在终端能源的消费比例。促进非化石能源发展,优化风电和光伏发电开发,促进清洁能源增长、消纳和储能协调发展。加大电力的外购力度,增大天然气能源消费比例,优化我市能源消费结构,降低二氧化碳排放。
(四)持续开展节能降碳工作。加快绿色低碳升级改造,聚焦钢铁、化工、有色金属、建材等重点行业,对标能耗限额标准先进值或国际先进水平。坚持节能监察和节能诊断“双轮驱动”,严格落实重点行业阶梯电价和差别电价政策,倒逼高耗能行业企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持续开展节能诊断和工业企业绿色生产水平评估工作,帮助企业发现用能问题,挖掘节能潜力,不断提升能效水平。持续深入开展能效领跑者遴选活动,树立标兵,宣传先进经验和先进技术,引导企业积极实施节能技术改造。
此复函已经蓝庆华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你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23年5月10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