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复函公开

[ 索引号 ]
11500000009276281J/2023-00795
[ 发文字号 ]
渝经信复函〔2023〕448号
[ 主题分类 ]
工业
[ 体裁分类 ]
政协提案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经济信息委
[ 成文日期 ]
[ 发布日期 ]
2023-04-13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市政协六届一次会议第0042号提案办理情况的复函

农工党市委会

你们提出的《关于建材行业“双碳”目标下推动水泥产业碳减排的建议》(第0042号)收悉。经与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市能源局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水泥行业达峰目标

市经济信息委围绕水泥行业碳达峰总体目标,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为关键,以低碳技术创新为动力,立足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形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严格能效约束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的若干意见》《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关于印发建材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牵头制定了《重庆市碳达峰实施方案》,明确优化产业结构、深入推进节能降碳、积极推行绿色制造、强化绿色供给支撑、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等重点方向,切实做好工业领域碳达峰工作,推动工业经济实现高质量绿色发展。对我市水泥行业目标是:加快工业窑炉节能降碳技术推广应用,在水泥行业建设一批绿色低碳生产线示范标杆,打造一批绿色工厂,到2025年,水泥产品单位熟料综合能耗水平降低3%以上。市经济信息委还将指导探索水泥行业碳达峰路径,引导行业企业制定碳达峰方案,有序开展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和实施超低排放改造鼓励水泥企业扩大水泥窑协同处置的规模和范围,支持水泥窑、砖瓦窑协同处置城市建筑固废、生活垃圾、污泥、赤泥等支持企业探索应用高固废掺量低碳水泥生产技术,引导水泥企业通过利用磷石膏、赤泥、粉煤灰等非碳酸盐原料实现原料替代;分类指导,差异管控,精准施策,不断完善川渝地区水泥协同错峰生产工作机制。

市发展改革委会同相关部门联合印发《重庆市严格能效约束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实施方案》(渝发改工业〔2022270号),方案中提出重点领域拟建项目应对照标杆水平高起点设计建设,引导未达到基准水平的存量和在建项目对照标杆水平实施改造升级,坚决淘汰落后产能、落后工艺、落后产品。市发展改革委会同市经济信息委对全市重点领域企业进行排查,建立了《企业能效清单》,明确了需要制定企业技术改造实施方案的企业名单,稳妥有序组织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市发展改革委依托“渝融通”“信易贷·渝惠融”等大数据系统,开展绿色项目(企业)申报认定工作,2022年形成了两批次绿色项目(企业)名单,并全部推送至金融机构。市发展改革委还牵头印发《重庆市“十四五”清洁生产推行工作方案》,指出要全面开展重点行业清洁低碳改造,推进水泥行业绿色转型升级。

二、关于水泥产业结构优化

为推动水泥行业高质量发展,市经济信息委依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重庆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制定了《重庆市材料工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对水泥行业产业结构优化提出了具体要求:一是加快低效产能退出。能耗、环保、安全、技术达不到标准和生产不合格产品或淘汰类产能,依法依规关停退出。鼓励不具备规模效益、能效水平达不到基准水平的有序开展产能优化整合或实施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在2024年底前淘汰改造难度较大的落后产能二是严控新增产能。“十四五”期间全市水泥熟料产能原则上不超过5313万吨,不再新增独立水泥粉磨生产能力,严格落实水泥产能置换政策对拟建、在建项目,应对照能效标杆水平建设实施,推动能效水平应提尽提,全面达到标杆水平。三是优化产业布局。推动龙头企业市场化联合重组和强链补链,提高产业集中度,实现资源优化配置。重点推进万州区、黔江区、合川区、南川区、綦江区、丰都县、忠县、秀山县等区县建设高质量水泥熟料基地。推进产业链、价值链向高质高端发展,加大对绿色矿山、精品骨料、高性能混凝土、部品部件、装配式建筑等投资力度,积极培育建设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园区。

市发展改革委将持续推动水泥行业绿色低碳转型。一是严格节能审查制度,要求重点领域拟建项目对标行业标杆水平建设,推广使用节能降碳新技术、新产品。二是开展年度重点领域企业能效水平排查工作,更新《企业能效清单》,指导未达到标杆水平企业实施节能降碳技术改造。三是积极支持节能降碳技改项目申报国家及市级专项资金。

三、关于统计核算及政策标准体系

水泥行业碳排放过程比较复杂,涉及能源活动产生的碳排放和工业生产过程产生的碳排放两个部分。当前市统计局正在国家统计局的统一部署下积极推进碳排放核算方法研究,目前能源活动碳排放核算方法已初步确定,工业生产过程碳排放核算方法尚在研究当中,年内将开展专项调查以补充核算数据缺口。待两部分核算方法最终确定后,即可准确核算水泥行业碳排放的相关数据,届时市统计局将与相关主管部门及时共享数据资源,以供监测和管理所需。

四、关于碳市场机制

重庆碳市场于20146月上线交易,是西部地区唯一纳入地方碳市场试点和出资参与全国碳市场联建的省市。2019年,此项工作由市发展改革委转隶到市生态环境局。纳入管控的主体为碳排放量超过2万吨/年的工业企业。随着部分企业关停并转退市和发电企业被纳入全国碳市场(按国家要求不再参与地方碳市场),重庆碳市场目前有包含水泥企业在内的152家企业参与。重庆碳市场交易指标共3类,用于强制履约的重庆碳排放配额(CQEA)、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和重庆“碳惠通”核证自愿减排量(CQCER)。截至2022年底,重庆碳市场累计成交碳排放指标4000万吨、8.35亿元,为实现控制温室气体目标发挥了积极作用。市生态环境局将以《重庆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为基础,进一步完善我市碳排放配额管理、登记管理、交易管理、核查机构管理以及核查技术指南等系列配套制度,建立健全碳市场制度体系;根据我市温室气体排放情况,优化调整参与主体范围,适当下调重庆碳市场重点排放单位纳入门槛,扩大碳市场规模;拟采用行业基准线法、历史强度下降法以及历史总量下降法相结合的配额分配方法,核定重点排放单位年度碳排放配额,配额分配方法更科学、更合理;强化日常监管,采取“双随机、一公开”的方式对重点排放单位碳排放及配额履约清缴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强化交易监管,对违规参与市场交易的市场主体采取有效的监管,保证市场的公平性。强化数据质量监管,建立对核查技术服务机构的考评制度,披露考评结果,提高碳核查数据质量。强化履约监管,将重点排放单位碳配额清缴情况纳入企业环境信用评价体系,并公开重点排放单位年度碳排放配额清缴情况。

五、关于新技术新产品推广

我市鼓励水泥熟料烧成装备和技术的开发及应用,重点推广新型耐火材料、高效粉磨、高效能烧成系统、高效脱氮脱硫除尘一体化以及气凝胶保温技术、超前的均化配料(原料、燃料)控制技术;鼓励采用高效低阻预热预分解系统、分解炉分级燃烧改造、多通道高效低氮燃烧器、节能风机电机、高效熟料篦冷机、节能辊压机终粉磨系统、外循环生料立磨等节能降碳技术和装备。支持水泥企业发展高品质水泥和特种专用水泥,加快发展快凝快硬水泥、道路水泥、预拌砂浆、高性能混凝土、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构配件及水泥制品,延长使用寿命,减少水泥熟料用量。积极探索天然气、太阳能、风能、氢能等清洁能源技术应用,加快新型干法水泥窑替代燃料等技术研发,减少煤炭消费。加大水泥窑烟气碳捕集纯化等建材行业窑炉碳捕集技术、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和封存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加快降低生产运行成本。

此复函已经蓝庆华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你们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23410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