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复函公开

[ 索引号 ]
11500000009276281J/2023-00759
[ 发文字号 ]
渝经信复函〔2023〕422 号
[ 主题分类 ]
其他;工业
[ 体裁分类 ]
人大建议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经济信息委
[ 成文日期 ]
[ 发布日期 ]
2023-04-13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第0432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王颖代表

提出的《关于围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强化先进汽车电子产业配套的建议》(第0432号)收悉。经与市科技局、市招商投资局、南岸区政府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重庆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加速发展

2022,市委市政府明确了打造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的战略规划,正加快推动全市汽车产业向新能源化、智能网联化方向转型升级质量发展2022年,我市汽车产量达209.2万辆,增长4.1%,占全国比重为7.7%;完成产值4514.6亿元,增长10.6%,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为16.4%。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36.5万辆,同比增长140%,占全市汽车产量比重同比提高9.8个百分点,增至17.4%。比亚迪动力电池扩能、吉利动力电池、赣锋锂电池生产制造基地及电池研究院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信质集团新能源汽车电机生产基地签约落地。引进延锋国际智能座舱、亮道智能毫米波雷达、长线科技汽车芯片等重点项目,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核心关键零部件配套初步成型。

二、大力支持南岸区建设先进汽车电子产业集群

(一)加快引导传统企业转型升级。一是深入开展“百日百企”调研行动。今年以来,市经济信息委已组织长安汽车、中信银行等企业专家前往南岸区、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渝北区、永川区等4个区50余家传统零部件企业进行摸底诊断,积极为传统零部件企业转型升级提意见建议。下一步,市经济信息委将会同南岸区继续梳理辖区零部件企业基础优势和存在问题,帮助企业进一步明确转型方向,加快推动一批传统零部件企业向新能源化、智能网联化方向转型。二是持续推动核心技术攻关。2022年,市科技局启动实施汽车电子领域重大项目5项、重点项目9项,投入市级经费7050万元,支持中国汽研、长安新能源、利龙中宝等我市骨干企业整合西部智联、重庆大学、重庆邮电大学等市内外优势创新研发资源,聚焦自动驾驶操作系统、电驱动系统、环境感知、锂离子电池等重点方向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下一步,市科技局将谋划实施“高端器件与芯片”“汽车核心软件”“人工智能”等重大专项与新能源、先进材料等重点专项,推动汽车电子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应用,希望南岸区相关企业积极主动参与。三是加速打造产业创新平台。推动长安汽车牵头组建智能汽车安全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支持中国汽研牵头建设重庆市智能汽车与车联网信息安全技术创新中心,引进中科院软件所落地建设中科院汽车软件创新研究平台,引进清华大学李克强院士团队在渝建设西部科学城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下一步,市科技局将加快整合优势创新资源,支持长安汽车、中国汽研等行业龙头聚焦国家战略和重庆需求,联合南岸区相关企业,牵头组建体系化、任务型创新联合体,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开展联合研发攻关。

(二)加大汽车电子精准招商力度。目前,市招商投资局组建汽车零部件工作专班,正瞄准100家重点企业、200家补链强链企业、80家“小三电”目标企业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下一步,一是市经济信息委、市招商投资局将会同南岸区聚焦汽车电子及软件领域重点企业,尤其是科技含量高、技术能力强的中小型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补齐行业短板;同时依托产科金服务平台持续导入优质资源,进一步完善平台项目库、资金库、专家库,精准赋能重点企业发展和关键技术创新,推动“产业、科技、金融”深度融合。二是市经济信息委、市招商投资局将会同南岸区围绕零部件生态招商目标企业,赴上海、深圳等地开展核心配套企业招商,借助“智博会”“西洽会”“第二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全球投资推介会”等重点展会及“三企入渝”“鲁渝产业协作”等专题活动,重点推介南岸区智能新能源汽车发展生态。

(三)强化统筹协调联动机制。一是创建特色产业园。202212,市经济信息委启动市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特色产业园创建工作,鼓励和支持部分有条件的区县和开发区利用自身资源禀赋,重点围绕新能源部件、智能网联部件、汽车软件及人工智能等重点发展方向,各有侧重的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特色产业园。下一步,市经济信息委将会同南岸区进一步摸清区域基础优势和承载能力,依托东港片区、重庆软件园等载体资源,帮助南岸区进一步做好产业规划布局,加快推动一批传统汽车零部件企业向新能源化、智能网联化方向转型,市区协同重点育一批汽车芯片、感知传感器上下游产业链企业,积极支持南岸区创建全市智能网联新能源特色产业园。二是强化整零协同。市经济信息委将持续畅通南岸区零部件企业与长安汽车、赛力斯等整车企业的沟通渠道,帮助零部件企业及时掌握整车企业的业务需求,提高双方协调效率,支持更多的零部件企业进入市内整车企业配套体系。

复函已经蓝庆华主任签审。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通过填写回执及时反馈市人大常委会人代工委。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2346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