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志刚委员:
您提出的《营造良好数字经济生态,推动重庆市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建议》(第0346号)收悉,经与市人力社保局、市大数据发展局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全市数字经济发展情况
数字经济是重组要素资源、重塑经济结构、改变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已成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撑。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指示,扎实推进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坚持将培育壮大数字经济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一)数字经济顶层设计不断完善。加强数字经济系统谋划,陆续出台《重庆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工作方案》《重庆市数字经济“十四五”发展规划》等政策文件,明确数字经济发展目标、重点方向、主要任务,绘制全市数字经济建设蓝图。加快数字经济细分领域规划部署,制定《重庆市数字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重庆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重庆市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重庆市卫生健康信息化“十四五”发展规划》等文件,推进数字产业集群发展壮大、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完善法律法规体系,相继制定《重庆市数据条例》《重庆市社会信用条例》,加强激活数据资源、促进数据要素流动、保障数据安全,优化数字经济营商环境。
(二)数字产业集群发展壮大。补链成群成效初显,积极打造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终端、核心器件、软件产业等“芯屏端核网”智能产业集群,国家唯一硅基混合集成创新中心落户重庆,功率半导体晶圆产能全国前列、面板总产能跃居全国前十,AMOLED(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技术国内领跑,全球1/3笔记本电脑实现“重庆造”。“满天星”行动取得积极成效,成功创建5个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领域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网络安全产业加速布局,获批首个跨省域国家级网络信息安全产业园区、成渝地区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创建重庆市智能产业密码应用示范与科技创新基地、重庆市网络安全软件供应链安全检测中心。
(三)产业数字化加快推进。智能制造蓬勃发展,2022年重庆两化融合发展水平为61.5,处于全国第一梯队,培育市级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32家,累计认定127个智能工厂、734个数字化车间,累计实施5578个智能化改造项目,实施智能化改造的规上企业对全市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超7成。智慧农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获批国家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项目4个、建成市级智慧农业试验示范基地270个,三农大数据平台汇聚全市涉农信息资源数据超4亿条,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达4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9个百分点,位居西部第一。服务业数字化水平加快提升,打造市级示范智慧菜市场14个,拥有国家电子商务示范企业9家,数量排名全国第7。智能建造推进加速,累计实施智慧工地4000多个、数字化建造试点项目150个,推动BIM技术应用项目1500余个,组织实施3个国家智能建造试点项目。
(四)数字经济发展生态加速构建。数字企业高质量发展,我市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累计达257家,西部排名第二,全国排名第五。数字经济发展载体能级提升,建设数字经济领域市级重点实验室5个、技术创新中心4个,全市聚集两江数字经济产业园、区块链数字经济产业园等重点数字经济产业园区30个。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蹄疾步稳,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超19个,成为全国首批5G规模组网试点城市,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重庆)接入西部10省市、43个二级节点、2万余家企业节点,获批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数据要素价值加速释放,公共数据资源管理平台共享数据日均调用量突破1300万条,西部数据交易中心交易额突破1亿元。关键数字技术加速突破,组织实施数字经济领域科技计划重点项目300余项,3D结构光人脸识别技术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精密时栅位移测量技术获得国际领先原创性成果。数字经济发展氛围日渐浓厚,成功举办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数字经济产业论坛,连续举办五届智博会,来自42个国家和地区的3200余家单位线上线下参展。
二、提案建议办理情况
您提出的数字经济高级人才培养、协会组织和联盟建设、研发经费加大投入、中小企业数字经济顶层设计完善的建议指导性强、契合当前发展方向,我委会同相关部门正围绕该建议加快推进相关工作。
(一)关于加大对数字经济高级人才的培养力度。我市正持续强化数字经济高级人才的引育力度。一是市区联动搭建数字经济人才平台。建成北碚区、巴南区、永川区、两江新区4个数字经济人才分市场,打造全国首个“智能+技能”数字技能人才培养试验区,支持九龙坡区筹建重庆软件人才市场,为数字经济人才集聚提供平台支撑。二是开展活动引人才。2022年中国(重庆)数字经济人才市场开展引才活动40余场、引进5000余人,靶向推荐数字经济急需紧缺人才600余人次。实施“鸿雁计划”,支持27家数字企业引进高端人才161人,兑现人才奖励、补助资金2181万元。新招数字产业博士后117人、同比增长29%。三是多措并举育人才。在全国率先开展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训和评价考核,培育数字领域专技人才6320人。增设数字技术专业职称,对数字产业人才采取“以考代评”,2043人通过考试取得职称证书。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2.2万人次,数字技能类职业(工种)评价8000余人次,全市数字技能人才总量达66万人。建立数字产业相关首席专家工作室、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等近100个,2022世界技能大赛中我市基地培养的选手斩获光电技术、电子技术、3D数字游戏艺术3个项目金牌。下一步,我们将加强重庆数字经济人才分市场建设,指导分市场建立完善服务功能,围绕辖区重点数字经济企业和人才开展服务,每家分市场2023年引进本辖区重点数字经济领域人才不少于500人、培育本辖区重点数字经济领域人才不少于1000人。加强高校、职业院校联动,充分发挥教育领域数字经济人才资源富集的优势,探索推动订单制、技术学徒制等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
(二)关于建立数字经济协会组织和联盟。我市一直注重数字经济领域行业协会组织建设。一是组建了5G应用产业方阵重庆分联盟,通过联合开展5G应用技术攻关、技术标准建设、5G优秀应用试点案例征集及评选活动、开展政策解读和人才培训以及培育行业发展所需技术创新、试验验证、人才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等举措,推动5G技术应用,培育壮大以5G为核心的数字产业。二是成立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重庆分联盟,搭建政府、平台企业、工业企业、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等交流沟通与合作的桥梁,聚集更多资源,不断丰富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提升工业互联网创新能力,赋能产业数字化转型。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发挥相关行业协会组织作用,依托行业协会组织加强数字经济人才领域研究,助力数字经济人才引进、交流、服务等活动,切实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三)关于加大数字经济基础研究的经费投入。我市正加大数字经济领域基础研究力度。一是围绕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技术领域,组织实施了“基于区块链的医保药品溯源与监管平台研究与应用”“先进算力互连网络关键技术研究”“5G通信毫米波波束赋形芯片研发与应用”等市级科技计划项目,聚焦多模多通道智能化图像采集分析、变送器智能检测、大规模产品知识图谱等领域实施技术创新与应用发展人工智能专项重点项目41项,资助经费3244万元。二是在市级财政资金中重点支持通信网络、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先进计算、数字内容、区块链、互联网平台、网络安全、数据治理等数字经济领域的项目建设,有力推进数字经济关键领域基础研究、核心技术创新。下一步,我们将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进实施人工智能、高端器件与芯片、先进制造、汽车核心软件领域的技术创新与应用发展重大专项,加大经费投入,力争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创新成果。
(四)关于加强对中小企业数字经济建设的顶层设计。我市正着力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先后出台了《重庆市制造业智能化赋能行动实施方案》《重庆市制造业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提升工程实施方案》《重庆市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实施细则》等政策措施,实施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专项行动、企业“上云”专项行动等。下一步,我们将加快制定出台《重庆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联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行动,培育数字经济领域市级专精特新企业和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标准举办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通过高峰会、论坛、专业成果发布等行业活动,积极招引一批优质项目和企业入渝发展。
此答复函已经蓝庆华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23年5月10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