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复函公开

[ 索引号 ]
11500000009276281J/2023-00723
[ 发文字号 ]
渝经信复函〔2023〕498号
[ 主题分类 ]
工业
[ 体裁分类 ]
政协提案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经济信息委
[ 成文日期 ]
[ 发布日期 ]
2023-05-15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市政协六届一次会议第0285号提案办理情况的复函

杨仁清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建议》(第0285号)收悉,经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大数据发展局、市通信管理局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我市数字经济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

重庆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字经济发展重要论述和指示要求,持续推进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不断强化制度和政策供给,着力提升数字产业能级,加快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扎实推进智慧城市治理,大力提升要素保障水平,全市数字经济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一)制度和政策供给日益优化。加强政策制定,陆续出台《重庆市数字经济“十四五”发展规划》《重庆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工作方案》,明确数字经济发展目标、重点方向、主要任务,绘制全市数字经济建设蓝图。加快数字经济细分领域规划部署,制定《重庆市数字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重庆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重庆市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重庆市卫生健康信息化“十四五”发展规划》等文件,推进数字产业集群发展壮大、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二)数字产业能级加速提升。积极打造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终端、核心器件、软件产业等“芯屏端核网”智能产业集群。集成电路特色工艺领域优势加速构建,国家唯一硅基混合集成创新中心落户重庆。新型显示形成“熔炼—基板—面板—整机”全链生态,AMOLED技术国内领跑。世界级智能终端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全球1/3笔记本电脑实现“重庆造”。新能源车“大小三电”产业链实现自主可控,长安汽车“超集电驱”技术全国领先。实施“满天星”行动计划,成功创建5个软信领域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三)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加快融合。制造业智能化发展,重庆忽米网、广域铭岛成功入选国家级“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已有15个国家级“双跨”平台在渝布局。加快农业生产经营数字化转型,农村数字化水平(43.3%)西部领先,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数量位于全国前列,构建农业农村大数据管理平台,国家级重庆(荣昌)生猪大数据平台成为全国最大的生猪活体现货电子交易市场。服务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全年全市限额以上商贸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零售额比上年增长31.1%,比上年加快3.8个百分点,拉动全市限上零售额增长3.5个百分点。

(四)数字技术全面赋能城市治理。大力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在全国率先完成“国家--区县”三级政务数据共享交换体系建设,实现7个国家部委、76个市级部门、38个区县政务数据共享互联,“渝快办”获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加快推进数字社会建设,重庆市新型智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初步实现“一屏、一键、一网”管理城市运行。加强数据治理,推动出台政府规章《重庆市政务数据资源管理暂行办法》,有序推进“依法治数”,初步实现政务数据全面规范管理。

(五)要素保障水平有力提升。扩大数字人才供给,率先在全国成立首家数字经济人才市场。强化财政金融扶持力度。每年支持工业信息化专项、科技发展专项等资金超40亿元,“信易贷·渝惠融”平台联通全市所有中资商业银行、超1000个普惠金融专营分支行,面向全市300万中小微市场主体提供金融服务。加大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创新,车规级北斗卫星导航芯片、光电混合AI芯片等高端芯片核心指标达到国际领先,3D结构光人脸识别技术,实现了全球顶尖技术国产化自主可控。

二、提案建议办理情况

您提出的夯实数字基础、创新数字技术、优化数字产业、加强数字治理的建议非常具有指导意义,我委会同相关部门正围绕该建议加快推进相关工作。

(一)关于夯实数字基础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支撑。我们正持续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量质并进,全市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超19个、保持西部第一,江北区、渝北区、两江新区成功创建国家级“千兆城市”,IPv6固定流量规模较2020年底提升870.65%,获批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成渝国家枢纽节点,中新国际数据通道实现渝川贵直联共用。二是融合基础设施加速建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重庆)连接西部10省市43个二级节点,加快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建设。三是创新基础设施谋划建设,建成量子通信成渝干线、汉渝干线,并接入全国量子通信网络,打造量子可信云平台,建设量子信息安全托管全国运营中心,推进北斗在交通、农业、水利等领域广泛应用,全市累计推广北斗应用终端超50万台(套)。

下一步,我们将实施5G网络高质量发展“信号升格”计划,积极推动5G精品网络建设,持续加大“千兆城市”建设及宣传力度,推动有条件的区县积极创建“千兆城市”。推进工业互联网体系建设,发挥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重庆)优势,加快建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加速标识解析推广应用,强化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和面向行业、区域和特定技术领域的特色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培育建设数字经济领域的高能级创新平台,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加速成果转移转化。

(二)关于创新数字技术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创新体系。我们正持续加强数字技术创新。一是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围绕大数据、区块链、5G等技术领域,组织实施“基于区块链的医保药品溯源与监管平台研究与应用”“先进算力互连网络关键技术研究”“5G通信毫米波波束赋形芯片研发与应用”等市级科技计划项目,2022年开展技术创新与应用发展人工智能专项重点项目41项,资助经费3244万元。二是推进创新资源共建共享,中科云从“视听交互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获科技部批复,成为西部地区首个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中冶赛迪创建工业软件云创实验室,打造工业软件研发全新生态。三是打造数字技术应用示范场景,围绕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能工厂等数字技术核心领域,遴选出7个优秀场景争创国家示范应用场景,加快数字技术与垂直行业融合应用,推进创新成果商业化进程。

下一步,我们将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算法为核心,以数据和硬件为基础,加快推动人工智能、汽车软件、大数据、智能制造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积极布局未来通信、卫星互联网、后摩尔时代微电子等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为未来产业培育提供支撑。强化创新模式开放化演进,持续推进建设视听交互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支持具有自主核心技术的开源社区、开源平台、开源项目发展。推动数字技术典型应用场景建设,通过场景创新形成技术供给和场景需求互动演进的持续创新力,加快创新技术工程化和产业化。

(三)关于优化数字产业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产业体系。我们正着力提升数字产业发展水平。一是以工业互联网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支持川仪、青山工业、宗申动力开展“一链一网一平台”建设,构建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的激励机制,推动产业链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降低数字化转型成本,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二是提升企业智能制造水平,支持企业应用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数字化技术进行产线、车间、工厂的数字化升级,累计实施5578个智能化改造项目以及建设127个智能工厂和734个数字车间,实施584个数字化管理、服务化延伸、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等新模式项目,有力提升企业生产运行效率。三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组织开展2023年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工业互联网新模式项目申报工作。

下一步,我们将大力发展数字产业,加快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广一批低成本、轻量化、普适性的解决方案和产品,精准匹配中小企业需求,推动更多中小企业“触网上云用数赋智”,实现集群式数字化转型。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应用,打造一批创新示范工厂、5G全连接工厂等标杆示范项目。

(四)关于加强数字治理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我们正加强数字治理能力建设。一是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西部数据交易中心汇聚数据提供商、技术服务商、数据运营商、配套服务商、数据经纪商等5类数商,与120余家生态企业建立合作,构建了覆盖数据交易服务全流程的生态体系,截至2022年底开发上市1000余款产品、全年数据交易金额超亿元。二是构建“法规+政策+标准”的数字规则体系,推动出台《重庆市数据条例》,在全国率先出台数据治理“十四五”规划,印发公共数据分类分级指南,发布国内首部《数据规则蓝皮书》,高质量完成政务数据开放共享国家标准贯标试点,新出台14项大数据地方标准。

下一步,我们将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强化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持续推动政务信息系统跨部门跨层级互联互通、数据共享、业务协同,深化“渝快办”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功能架构,提升全流程一体化在线服务能力。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推进各区县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深化数字技术在公共卫生、社会安全、应急管理等领域的应用,加快数字化手段向基层、边远和欠发达地区精准推送优质公共服务资源。

此答复函已经蓝庆华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23510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