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复函公开

[ 索引号 ]
11500000009276281J/2023-00713
[ 发文字号 ]
渝经信复函〔2023〕480号
[ 主题分类 ]
工业
[ 体裁分类 ]
政协提案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经济信息委
[ 成文日期 ]
[ 发布日期 ]
2023-05-15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市政协六届一次会议第0130号提案办理情况的复函

杨金胜委员:

你提出的《关于支持重庆市现代产业链服务中心发展的建议》(第0130号)收悉。经市财政局、市国资委、市大数据发展局、市金融监管局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重庆市现代产业链服务中心筹建以来,我委多次与大渡口区经济信息委、大数据产业办、渝富数字投资经济公司、同盾科技进行沟通,围绕中心资源整合、功能构建、场景应用等方面进行商讨,并赴渝富数字投资经济公司开展了专题调研。近期,我委与大渡口区经济信息委、大数据产业办、渝富控股集团数投公司、同盾科技等再次深入磋商交流,围绕支持产业链服务中心发展争取市级专项政策、对接渝企金服等市级平台、通过隐私计算技术实现数据非公开确权确信等方面进行深入研讨,并作为成员单位出席参加了313日举办的重庆市现代产业链服务中心成立暨签约仪式以及413日召开的研讨会。

一、现有平台及数据相关情况

(一)公共数据资源管理平台

重庆市公共数据资源管理平台是由市大数据局主导,实施公共数据资源汇聚、共享、开放的平台,包含公共数据共享系统和公共数据开放系统。重庆市公共数据资源管理平台已连接41个区县、79个市级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市区两级政务部门、公共服务组织可以通过电子政务外网上的公共数据共享系统实现数据共享。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可以通过互联网上的公共数据开放系统获取开放数据。

(二)公共数据共享开放情况。

市大数据发展局推动全市公共数据按需归集、应归尽归”,基于全市统一数据目录,实现市区两级数据协同归集。开展市级部门数据普查工作,对各部门在政务信息化系统应用、政务服务事项办理、依照权力清单履职和完成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中产生的成果记录进行全面摸底编目公共数据20340形成数据目录本账,构建部门全覆盖、业务全覆盖、数据全覆盖的统一的数据目录体系。建立数据目录分类分级管理机制,确定其中可共享开放的数据,形成共享数据目录10491类和开放数据目录5603类。已共享10416类市级政务数据,日均调用数据量突破1300万条,累计数据调用8063万次,累计调用数据量266.9亿条。已开放60个市级部门、41个区县的公共数据,涉及公共数据560363785个数据项,其中无条件开放6769个,有条件开放3275为方便数据开发利用,将5603类开放数据治理成10044个数据集,包含206API接口和9838个文件。

(三)企业生产经营行为等相关数据归集情况

按照国家及重庆市相关文件,市公共数据资源管理平台对市市场监管局下的法人基础数据库进行了归集。法人基础数据库包含21440个数据项。主要包括法人基础信息、法人业务信息、法人空间信息、法人历史信息等内容,以法人基础信息库为核心,可为互联网+政务服务互联网+监管等提供数据服务。市大数据发展局可按照《重庆市数据条例》相关规定,根据数源部门的共享开放条件,支持现代产业链服务中心开展数据的开放利用。

(四)渝企金服平台。

渝企金服平台市经济信息委主导,通过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化技术构建集银行信贷、基金融资、挂牌上市、信息咨询等多项服务于一体,致力于为全市各类企业提供透明、开放、精准、高效、共享的政府公益性网络平台。20197月上线以来,不断优化提升平台功能,对接13个部门22196项企业数据,汇聚工商信息、企业税务、知识产权、不动产、用电、海关、社保、公积金、政府采购数据、专项资金奖补等涉企数据信息近200,通过数据集成应用为企业融资精准画像,增强企业融资能力。截至20233,平台注册企业近6万家,入驻服务机构121家,举办金融大讲堂46期,发布企业融资需求1.8万余项,累计助企融资1680余亿元。

二、具体建议答复

(一)平台数据对接方面。

市经济信息委积极推动渝企金服平台和重庆市现代产业链服务中心进行对接,通过产融联动创新模式,打破传统政府部门、制造业产业链、企业供应链的信息孤岛信息屏蔽等堵点,以可用不可见等方式,有效实现金融机构和相关数据源的安全链接。探索接入企业端、银行端系统,打通产业链供应链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等数据,实现标准化信息归集,帮助金融机构探索建立无需核心企业确权、不占用核心企业授信额度的基于交易数据信息的非公开确权确信供应链融资模式。目前平台已与渝富数字投资经济公司、同盾科技进行沟通,对数据对接可行性进行技术论证,对接工作正在推进中。

(二)开展供应链创新模式及政策支持方面。

市经济信息委致力于探索建立产业链供应链金融模式,特别是按照2021年市领导关于推动以链主企业为龙头的供应链金融的融资支持方式,以实现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批示要求,成立工作专班,对供应链金融进行了深入调研和研判,并认真研究工作措施。调研发现,当前发展供应链主要存在核心企业参与意愿不强、核心企业认定存在局限、金融机构创新意识不够、缺乏具有公信力的大数据平台、政策支持及监管力度不够等问题,要攻克这些难题,必须解决产业链核心企业参与度、核心企业信用传导、宣传不足影响力不够三大问题。通过调研,发现关键在于建立具备公信力的供应链融资服务平台,通过构建数据平台,创新供应链场景融资,并依托现有的融资服务平台(渝企金服)进行优化升级,在应收账款强确权和资金流、物流、信息流弱确权两个方面建立产业链供应链融资体系。针对以上考虑,市经济信息委对配套鼓励政策进行了深入探索,如针对核心企业奖励政策、供应链大数据信息平台建设奖励等政策方面提出工作方案。下一步,将结合产业链中心现有模式,加大宣传和政策激励,引导领军企业和链主企业入驻平台,试点推动产业链供应链金融。同时,做好产业链平台的宣传推荐,支持项目资源的对接匹配。

(三)推动大型企业入驻服务中心平台方面。

1.市经济信息委积极引导领军链主企业入驻平台。制定《重庆市制造业领军企业培育行动实施方案》,聚焦重点行业培育体量规模大、行业影响面广、整体带动力强和研发能力突出的领军企业和对产业生态有重要支撑作用的链主企业。着力在提升创新能力、巩固竞争优势、拓展市场空间、推动兼并重组、提高管理水平、培育优秀企业家队伍等方面重点培育,以一企一策方式,为企业纾痛点、破难点、解卡点。鼓励重点培育企业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建立整机+关键零部件+关键材料协同攻关机制,促进产业链供应链融通发展。目前,我市确定长安汽车等制造业领军企业21家,万国半导体等重点提升产业链链主企业53家。积极推动机电集团、宗申集团、川仪股份等重点龙头企业集团首批入驻产业链服务中心,发挥带头引领作用,推进产业链上下游融通发展。同时,引导金融机构入驻中心,推动工商银行重庆市分行、中信银行重庆分行、三峡银行等近30家金融机构与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2.市国资委积极引导市属国企入驻平台。督促重庆渝富控股集团、重庆机电集团两家市属国企加强与大渡口区政府的工作协同,利用现有资源,引导相关市属国企入驻重庆市现代产业链服务中心,提供区域特色的产业链解决方案,打造产业链服务典型案例。制定推进市属国有企业数字化赋能若干措施,大力推动工业制造数字化转型,针对企业供应链数字化改造方面,结合市属国企实际需求,以市场化的方式,引导市属国企与产业链服务中心进行对接与合作。鼓励有条件的市属国有链主企业,参与产业链服务中心的建设,发挥各产业链龙头企业供应链信息优势,对产业链上物流、信息流、商流以及资金流等数据进行安全链接,打破传统产业链、企业供应链的运营信息孤岛和信息不对称的堵点,提升产业链资源配置整体效率和能级。

(四)在渝设立商业保理机构试点方面。

截至2022年末,全市正常经营类商业保理公司36家,实缴注册资本117亿元,同比增长8.3%。行业投向分布更加优化,制造业、建筑业和房地产业、批发零售业的保理融资余额占全行业的比重分别为45%32%8.4%,制造业同比提升10.4个百分点,有力保障重点领域融资需求。服务链上企业更加有力,中小微企业融资余额占比58.8%,同比提升3.8个百分点,有力服务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融资期限更趋合理,一年期以内短期融资余额占比93.4%,同比提高5.9个百分点,有效解决企业流动资金需求。融资利率更加普惠,融资利率实现连续四年下降,当年发放保理融资平均利率同比下降0.23个百分点。

市金融监管局按照《关于加强商业保理企业监督管理的通知》银保监办发2019205和《关于加强商业保理行业日常监管工作的通知》渝金〔202115 等监管要求,引入股东实力雄厚、发展规划清晰、业务模式明确、法人治理完善、内控制度健全管理团队专业的优质股东设立商业保理公司,为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服务,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支持各类金融机构、地方金融组织与现代产业链服务中心开展合作,以市场化方式提供金融服务。将出台在渝金融机构服务全市高质量发展评价激励办法,对服务高质量发展成效较好的金融机构给予一定激励,同时也支持有关政府部门给予金融机构相应的优惠激励政策。

(五)政策支持方面。

1.关于对核心企业配合平台开展确权、监管等行为给予财政奖励、税收补贴对服务中心系统平台享受渝企金服平台同等政策待遇等的建议。近年来,我市依托渝企金服等平台,相继推出应急转贷周转金、商业价值信用贷款等惠企政策,主要针对全市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便利化公共服务。财政主要通过出资设立资金池、实施风险补偿等形式为中小微企业融资提供服务中心征信搭桥。对渝企金服平台本身,并未给予财政奖励、税收补贴政策。重庆现代产业链服务中心作为由渝富控股、机电控股、宗申集团以及浙江同盾科技等联合组建的平台,应坚持市场化运营方向,市级财政不宜直接给予奖励和税收补贴政策。

2.关于建议市财政局负责,对于围绕平台上的融资出现风险,因不可抗力因素产生的不良贷款的情况,对贷款主体进行补贴支持,补贴可以单独设立专项资金的建议。平台提供双向对接服务,企业向银行贷款,都是市场化行为。财政对发生不良贷款的主体进行补贴,有违公共财政的政策导向,也不符合公平竞争的市场原则。建议重庆现代产业链服务中心积极创新服务模式,如引入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通过担保等手段降低融资风险,提高融资成功率。

3.关于市级层面出台支持我市产业链服务中心建设发展的专门措施文件,按照年度服务中心实际投入资金为基数,每年给予相应比例的补助奖励;对协同性强、辐射力广、发展优势大的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给予财政以及税收补助相应奖励;对服务中心进行财政补助,平台年度交易规模达成市政府设定目标,则给予税收减免;对服务中心系统平台签发供应链票据,给予财政奖励等建议。目前,市级层面已建成1+41+5+90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市中小微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在支持公共服务体系、打造特色载体方面,主要是对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进行绩效考核,每年择优给予适当奖励。重庆产业链服务中心如发展成效明显,在符合市级专项资金奖补条件的情况下,可给予积极支持。

此复函已经蓝庆华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你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2356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