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复函公开

[ 索引号 ]
11500000009276281J/2023-00710
[ 发文字号 ]
渝经信复函〔2023〕483号
[ 主题分类 ]
工业
[ 体裁分类 ]
政协提案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经济信息委
[ 成文日期 ]
[ 发布日期 ]
2023-05-15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市政协六届一次会议第1128号提案办理情况的复函

廖维委员

提出的《关于加快建立健全退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的建议》(第1128号)收悉经与市生态环境局、市科技局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我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及电池退役情况

我市新能源电动汽车的推广应用,始于2009年科技部牵头的十城千辆城市电动汽车试点示范,较大规模的推广应用从2015年开始。截至2022,全市共推广新能源汽车28万辆电池配套电量约13Gwh(约重10万吨)。预计2025迎来动力电池退役潮,年退役容量达到1Gwh(约重0.8万吨),基本达到再生利用处理1万吨/经济规模。当前全市退役电池主要来源于交运集团和公交集团的公交车退役电池、东风小康物流车退役电池,以及长安新能源、中汽院实验报废电池。这批电池基本上通过招投标方式销往湖北格林美、湖南邦普、华友钴业等国家公布的新能源动力电池规范回收利用企业处置,废旧动力蓄电池已成为市场紧俏物资。

二、我市退役蓄电池回收利用工作开展情况

鉴于动力电池退役后处理不当造成的环保隐患,以及电池中钴、镍、锰、锂等金属的稀缺重要性,国家层面高度重视退役动力蓄电池的回收利用。2018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原环境保护部等7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组织开展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试点工作的通知》《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组织江苏省等17个省市开展新能源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试点工作,拟建立完善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体系,探索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市场化商业运作模式。目前试点工作正在进行中,待试点验收评估总结经验后,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我市因新能源汽车推广量不多,未进入国家首批试点城市范围。但我市高度重视积极行动,按照试点工作要求,有序开展全市退役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工作。

一是做好溯源管理。根据《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要求,组织全市新能源整车企业、报废汽车拆解企业完成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综合管理平台账号注册,定期报送动力蓄电池相关数据,并邀请工业和信息化部专家现场指导督促我市新能源汽车推广量较大的长安新能源、力帆汽车两家企业上传电池溯源信息,为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和资源化处置奠定良好基础。

二是建设回收网点。严格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根据《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服务网点建设和运营指南》,组织全市新能源整车企业、在渝销售新能源汽车企业、报废汽车拆解企业开展政策宣讲,要求按照国家有关管理规定通过自建、共建、授权等方式建立回收服务网点,确保网点退役电池储存安全。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回收服务网点170个,基本做到退役电池安全回收。

三是试点梯次利用。积极推进退役动力电池的梯次利用,开发梯次利用技术,探索梯次利用商业模式。重庆标能瑞源储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弘喜汽车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年梯次利用1Gwh项目于2022年上半年建成投运,并成功申报工业和信息化部《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第四批),梯次利用产品主要用于通信基站备电、叉车、低速车、家用储能、智慧灯杆等领域。重庆三电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年梯次利用1Gwh项目正在建设推进中,可望今年二季度建成投运。重庆市报废汽车回收处理利用有限公司年梯次利用1Gwh项目可望今年三季度建成投运。

四是引进再生利用企业。先后赴湖北、长沙、江西、天津、衢州、深圳等地实地考察进入工信部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符合规范条件公告目录内企业,协助区县邀请其来渝设厂开展退役动力蓄电池的再生利用。目前,永川区政府和四川大学合作,共同成立了动力电池绿色研究院,初步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短流程全湿法动力蓄电池再生利用的工艺技术,年处理回收500吨电池材料试点项目设备安装完毕,正在试运行,待项目成功后再扩大规模量产。江西环锂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年再生利用15万吨退役动力电池项目已签约落户大足区双桥工业园区,目前正在开展项目前期工作。

五是开展技术创新研究。围绕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绿色拆解、安全评估等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领域重点方向,支持重庆绿色电池研究院、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招商局检测车辆技术研究院、重庆西南集成电路设计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德能再生资源股份有限公司、重庆理工大学等我市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领域优势企业与科研院所,布局实施新能源汽车退役电池梯次利用技术创新路线研究”“新能源汽车退役锂电池节能降碳绿色拆解分离技术研究与应用”“车载动力电池系统安全评估技术研究与装备开发及应用等重点项目6项,投入市级研发经费300余万元。

三、下一步主要工作

一是进一步加强退役动力蓄电池绿色高值利用产业化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大对退役动力蓄电池高效回收、高值利用的先进示范研究项目的支持。

二是鼓励长安汽车、中汽院、重庆车辆检测院等市内相关企业搭建动力蓄电池检测评估平台,建设退役电池残值评估体系,提升全市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的技术、标准及第三方检测评估等支撑能力。

三是支持重庆三电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重庆市报废汽车回收处理利用有限公司蓄电池梯次利用项目尽快建成投产,帮助企业申报今年工信部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规范条件名单,以及帮助重庆标能瑞源储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弘喜汽车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拓宽梯次利用场景,扩大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的使用规模。

四是推进永川区年处理回收500吨电池材料试点项目和江西环锂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年再生利用15万吨退役动力电池项目尽快建成量产,积极开展电池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等的资源再生利用,推动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高质量发展。

此复函已经我委蓝庆华审签。对以上答复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2356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