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复函公开

[ 索引号 ]
11500000009276281J/2023-00708
[ 发文字号 ]
渝经信复函〔2023〕485号
[ 主题分类 ]
工业
[ 体裁分类 ]
政协提案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经济信息委
[ 成文日期 ]
[ 发布日期 ]
2023-05-15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市政协六届一次会议第0039号提案办理情况的复函

李友根委员:

提出的《关于加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政策支持的建议》(第0039号)收悉。经与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我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基本情况

中小企业联系千家万户,是推动创新、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2023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动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提升产业链数字化水平。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有效提升其竞争能力,有利于构建全链条、全流程的数字化生态,促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也是建设数字重庆的重要一环。

2022年,我市新增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579家,为前4年总数的1.8倍;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37家,创历史新高,是前三批总数的1.2倍,新增数量居全国12。截至2022年底,我市共有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484家,其中,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55家,重点小巨人企业58,充分体现出我市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特点。但我市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还有待提高。以2023年我市1562家申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为例,按工业和信息化部颁布的《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评测指标(2022年版)》,数字化水平达到一级的中小企业30家,二级的231家,分别占比为1.92%14.79%,其余83.29%的申报企业均为三级。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我市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

二、提案办理情况

(一)关于精准施策,加强转型引导的建议

加强组织领导,持续完善顶层设计。认真贯彻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决策部署,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常务副市长为组长的重庆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通过部门协同、上下联动,形成合力,统筹推进我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目前,我市正加快推动修订《重庆市中小企业促进条例》,从立法层面加大支持中小企业实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重庆市中小企业促进条例(修订建议稿)》已完成公开意见建议征集。2022年,印发《重庆市推进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计划(20222025年)》,将数字化水平列为专精特新企业的重要认定指标;在孵化培育、科技支撑、金融支持、公共服务等方面持续加大工作力度,推动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提出到2025年,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2.5万家,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500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00家,新增上市企业25家。同年,印发《重庆市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工作方案(20222025年)》,鼓励大企业自建工业互联网平台联接中小企业实现网络化融通,支持中小企业利用第三方平台上云补齐信息化短板。此外,我委已起草《重庆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20232027年)(征求意见稿)》《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32027年)(征求意见稿)》等政策文件,提出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专项行动,支持专精特新企业打造数字化转型标杆,健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体系,到2027年,推动4000家中小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累计推动15万户企业上云。

加强政策引导,推动实施专项行动。20232月,启动2023年度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印发《2023年重庆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工作要点》,推动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专项行动在内的八个专项行动,将出台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制定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认定标准,推动更多中小企业触网‘上云用数赋智’,引导专精特新企业打造数字化转型标杆。同时,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指南》《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评测指标》,我委正制定《关于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相关工作的通知》,提升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供给能力与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推动转型需求与供给能力精准匹配,打造细分行业数字化转型范本,持续营造有利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良好环境。

(二)关于加大资金支持、创新金融体系,缓解数字化转型困境的建议

组建专项发展基金。2022年,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市财政局牵头对产业引导基金等市级政府类股权投资基金进行整合,组建了市产业投资基金。目前,市产投基金已联合区县组建了首期10亿元规模的专精特新基金,主要投向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高新化特征,专注行业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的优质中小企业。在项目储备方面,搭建部门+区县+基金联动机制,通过市级部门和区县政府推荐,已调研近100家市内企业。下一步,市财政局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聚焦专精特新、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领域,积极支持我市中小企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通过基金等市场化方式培育壮大一批优质中小企业。

强化财政金融支持。我市高度重视中小企业融资环境打造,聚焦中小企业急难愁盼问题,出台了稳经济181条政策包和提振信心36条措施。在健全融资担保风险分担机制方面,印发《重庆市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代偿补偿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及补充通知,建立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代偿补偿资金池,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三农融资担保业务,按4:2: 2:2担保机构40%国家融资担保基金20%、银行20%、市再担保公司和市级代偿补偿资金20%进行风险分担。在缓解融资难贵方面,20231月,修订并印发《重庆市中小微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进一步用好市中小微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中小微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及专业化水平,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加快推动优质中小微企业梯度培育。下一步,市财政局将会同我委持续优化完善政策措施,切实发挥财政资金效能,不断加大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财政金融支持力度。

(三)关于提高数字化意识,加强人才引育用留力度的建议

提高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意识。深入实施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开展中小企业、民营企业领航人才培训、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辅培训、专精特新培育专题培训班等活动,持续加大中小企业管理者的企业数字化转型培训和引导力度,强化企业一把手数字化转型意识。下一步,我委将持续加强数字化转型相关政策及工作重点宣贯,将数字化转型内容贯穿中小企业领军人才培训及各类对接活动,进一步促进提高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内生动力和能力。

强化数字化转型人才支撑。2022年,印发《助力实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满天星行动计划的若干措施》,从软件和信息服务人才引进、人才培育、就业创业等方面,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人才培育集聚。同年,印发《重庆市智能+技能数字技能人才培养试验区建设方案》,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院校、培训机构围绕数字技能,申报创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以及智能+技能人才创新创业孵化空间,促进数字技能人才培养链与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2022年,全市人力社保部门开展软件和信息产业相关的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2.5万人次,其中,服务中小企业超过 1万人次。此外,市人力社保局还持续推动开展百万英才兴重庆系列引才活动,深入实施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广泛开展数字化技能竞赛活动等,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构建多层次人才支撑体系。下一步,市人力社保局将认真落实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要求,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人才队伍培育,做好相关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等级评价工作,持续开展数字领域职业技能竞赛,强化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技术技能人才保障。

(四)关于着力营造健全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生态圈,完善配套服务的建议

提升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启动2023一起益企中小企业服务行动,面向中小企业实际需求,汇聚优质服务资源,深入企业、园区、集群开展服务活动,在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服务方面,将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统一安排,持续推动深化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工作,积极组织平台企业数字化赋能中小企业全国行(重庆站)活动,推广数字化转型典型模式和《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评测指标》《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指南》等。下一步,我委还将聚焦中小企业数字化的痛点难点,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诊断评估行动,通过政府采购数字化服务商,向优质中小企业提供数字化诊断评估、政策咨询、诊断评估、人才培训等服务,帮助中小企业摸清家底,并考虑针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共性需求,探索以集中采购形式向优质中小企业提供一批轻量化应用,切实帮助中小企业提升数字化转型能力。

构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生态。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指南》,我委将加快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出台,加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政策支持、资源统筹和管理服务。用好市场资源,强化公共服务,以完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为抓手,推动转型需求与供给能力精准匹配,全面构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生态,形成促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强大合力。加快打造更加健全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建立数字化转型服务商资源池,为中小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一揽子、立体式服务,降低数字化转型门槛与成本。按照大企业建平台、中小企业用平台的思路,鼓励中小企业接入已建成的链网平台,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同时,进一步加强宣传示范,打造样板、树立典型,引导广大中小企业看样学样,破解中小企业不敢转、不会转、不想转难题,迈出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一步。

此复函已经蓝庆华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2356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