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碚区代表团:
你们提出的《关于支持北碚区打造国家级高端仪器(传感器)产业创新基地的建议》(第0652号)收悉。经与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等协办单位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全市产业现状
近年来,我市作为全国最早发展仪器仪表产业的主要区域,在“健全链条、优化布局、壮大主体、创新提质、完善生态”等方面抢抓机遇、主动作为,推动全市仪器仪表及传感器产业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一)产业链条逐步健全。围绕工业过程测量控制仪表、科学测试仪表、专业专用仪器仪表、仪表材料与元器件,建成了“材料、设计、制造、封测、集成应用”产业链。
(二)产业布局逐步优化。全市仪器仪表及传感器产业已形成了以两江新区、北碚区为核心,以江津区、渝北区、万州区、南岸区、大渡口区等为支撑的产业布局。
(三)产业主体逐步壮大。形成了以四联集团为龙头的企业矩阵,在智能传感器、智能变送器、智能电网测量仪、调节阀、分析仪器等方面均有较强竞争力。
(四)产业创新逐步提质。重庆大学光电工程学院在精密仪器、环境检测仪器技术国内领先,重材院是国内功能材料行业标准制定者,川仪股份获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五)产业生态逐步完善。主动服务国家计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互联网+计量”服务体系,建成5个国家级计量检测中心,服务产业发展的整体能力领跑西部。
二、全市下一步发展规划
下一步,我市仪器仪表及传感器产业将立足产业基础,围绕“顺应大势、提升位势、强化攻势、积蓄胜势”四个方面,抓融合、调结构、引项目、优生态,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
(一)顺应发展大势,落实国家战略。一是以融合发展助力国产替代。一体化推动传感器和仪器仪表产业融合发展,构筑国产高端仪器从研发、生产到应用的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体系,合力攻克短板产品和“卡脖子”技术,加快实现进口替代,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高端仪器产业集群。二是以智慧赋能助力创新转型。开展仪器仪表产业“一链一网一平台”试点示范“揭榜挂帅”,打造面向仪器仪表行业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对内实施创新驱动,对外实施兼并重组,服务存量企业向智能化、高端化转型。三是以海外并购助力弯道超车。精准注资全市仪器仪表国有企业,瞄准欧洲优质产业资源和行业隐形冠军,主动获取技术、品牌、人才等高端要素,嫁接海内外先进技术资源和渠道,联通国内外前沿人才,畅通内外双循环。
(二)提升产业位势,打造核心产品。一是提档升级测量仪器仪表产品。通过运用新技术、开展海外并购等方式,不断缩小温度、湿度、压力、流量等智能变送器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提升石油、化工、医药等领域的国产化设备使用率。二是巩固执行仪器仪表技术优势。加快船用级、单作用电液类、气液联动类等先进执行产品产业化,智能升级调节阀、球阀、蝶阀、阀门定位器等传统优势产品,巩固我市执行器在石化能源领域的技术优势。三是打造科学仪器仪表特色化品牌。支持引入先进工艺,提速高端激光分析仪、环保气测和测尘监测仪器产业化,突破温度和流量控制、数据采集、检测器部件等关键技术,打造高端色谱实验室科学仪器特色品牌。四是提升核能仪器仪表国产替代率。加大与中核集团的对接力度,合力推动核电阀位变送器、核级调节阀等通过核级产品鉴定试验测试,填补国内第三代核电核级电动执行器空白,保障国家核工业战略安全。
(三)强化项目攻势,积极招大引强。一是优存量。推动分散在全市的“材料、设计、传感器芯片及元器件、传感器和仪器仪表整机”企业集中抱团发展,进一步加强全市仪器仪表的上下游协同联动,并通过智能化改造推动存量企业转型升级。二是育增量。充分依托国家大科学装置助力产业链招商,派出专人积极对接苏州纳米所、长春光机所、西安光机所等国家级科研机构,第一时间接洽其孵化的优质企业和创业团队,将其招引到我市主要产业集聚区落地。三是提质量。以IDM模式构建MEMS产业生态圈,积极引进MEMS传感器特色芯片工艺产线,并开展对外流片,吸引优质企业来渝布局,通过优化产业上游链条,全方位提升我市高端仪器仪表关键零部件的自主可控能力。四是扩数量。以资本深度绑定过程测量控制仪表、科学测试仪表、专业专用仪器仪表等传统优势领域的优质项目和团队,培育一批高端仪器仪表领域的专精特新企业。
(四)积蓄赶超胜势,优化产业生态。一是建设产业园区。支持全市产业基础较好的区域,通过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整合分散在全市的传感器和仪器仪表上下游企业,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智能传感器及高端仪器仪表产业集聚区。二是创建优质平台。整合全市仪器仪表上下游企业和主要创新主体,申报以高端仪器仪表为发展方向的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以“在渝科研机构+社会产业基金”的方式,打造“孵化+投资”的公共服务平台,助力优质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化。三是完善计量服务。围绕建立新一代量值传递溯源体系,计量标准体系创建、检测装备提升和地方法规体系完善等工作,建设一批计量测试共享实验室,完善压力、流量、电磁、光学等仪器仪表检测能力开发,拓宽仪器仪表检测服务范围,解决企业生产设施不完备、检测能力不足等问题。四是加强人才培育。支持重庆大学、西南大学等高校联合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国内仪器仪表专业优势高校在渝设立分院,打造智能传感器及高端仪器仪表的“西南联大”,共同培养专业型“塔尖”人才;以“高职院校+龙头企业”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打破校企间的人才培养“边界”,加快培养技能型“塔基”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人才支撑。
三、支持北碚区产业加快发展主要举措
北碚区是全市仪器仪表制造高地,尽管拥有四联集团等龙头企业,发展智能传感器及仪器仪表产业有基础,但相较于工业大区,区位优势、承接能力、人才资源、产业生态均有短板,高质量推动产业培育既要尽全力、又需使巧力。下一步,我委将围绕建设重庆市传感器重点关键产业园,支持北碚区聚焦压力传感器、光学传感器和敏感原材料三大领域,重点发力设计、材料和应用集成端,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完善支持政策,打造知名会展品牌,将北碚区打造成为专精特新型企业聚集地。
(一)壮大产业规模。推动北碚区级国有资本依托资本力量深度绑定优质项目和高端人才,做大存量、引入增量、创新模式,提升国有资本创造价值能力,厚积全区产业发展动力。一是做大存量。鼓励川仪、声光电的创业团队,在北碚区围绕压力传感器、光学传感器等领域创建企业,以“北碚区政府平台+社会基金”的形式投资优质项目。二是引入增量。充分依托国家大科学装置助力光学传感、敏感原材料等领域招商,市区联动积极对接苏州纳米所、长春光机所、西安光机所,第一时间接洽其孵化的企业,拓宽优质项目来源。三是创新模式。以“北碚区+产业基金”合作架构,组建数个针对智能传感器及仪器仪表方面的专业投资基金,并由北碚区配备专业的招商及服务团队,科学确定基金运作目标,形成招商团队找寻项目、社会基金甄别项目、政府部门决策项目的梯度决策体系,持续提升全区招商效率和质量。
(二)建设服务平台。一是建设“国字号”平台。支持四联集团联合牵头,整合全市仪器仪表上下游智能传感器及仪器仪表企业、重庆大学、重庆材料研究学院等各类创新主体,采取独立法人实体运营的方式,申报以高端仪器仪表为方向的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以色谱仪、光谱仪、高精度压力变送器为产业孵化主要突破口,开展压力传感器、光学传感器和敏感元器件的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测试验证、中试孵化及行业公共服务等创新能力建设,把北碚区打造成为全市智能传感器及仪器仪表产业创新发展“策源地”。二是建设“服务型”平台。推动川仪股份加强四联传感器(两江龙兴园区)和奥松电子(重庆高新区)合作,优先对注册地在北碚区的智能传感器及仪器仪表初创型设计企业提供流片和封测服务,北碚区给予一定比例补贴,降低中小微企业经营成本。支持川仪创建市级计量监测平台,承接全市部分产业计量测试、能源资源计量、计量校准业务,探索“产检学研”相结合的计量技术协同创新体系路径,通过提升北碚区计量、标准、认证、检验检测等配套服务能力,增强企业布局北碚的吸引力。支持川仪入股“声光电+长安汽车”服务平台,引导在公共服务平台适配验证的元器件企业落户产业园区,并依托此平台提供入链车规级产品的便捷路径,提升招商效率和质量。三是建设“孵化型”平台。依托重庆材料学院和产业基金打造“孵化+投资”的公共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其传感器敏感材料及元件、特种传感器等科研中试生产线的技术优势,通过润科、超越摩尔等优质半导体基金的资本优势支持其平台的最新科技成果加快产业化,孵化更多专精特新型企业落户传感器市级重点产业园,并以此平台的孵化模式为基础,积极导入更多科研机构和产业基金,复制建设更多孵化平台,确保优质项目有源头。
(三)打造产业生态。一是完善人才培育生态。以“在渝高校+龙头企业”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依托重庆大学光电学院的学科优势,川仪股份的产业优势,打破高校与企业间的人才培养“边界”,将课程学习与项目学习有机结合,行业知识与专业知识相互融合,通过混合教学、联合培养等模式,打造具有创新能力、符合产业要求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队伍,把北碚区建成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示范地。二是健全筑巢留凤生态。参照全市集成电路中小微企业支持政策,针对智能传感器及仪器仪表领域急需紧缺专业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和应届本科生,在住房政策、子女入学等方面予以专项支持,在智能传感器及高端仪器仪表领域的“揭榜挂帅”项目“一事一议”给予支持,打消到各类人才北碚区干事创业的顾虑。三是打造示范应用生态。以重庆市传感器重点关键产业园为载体,将作为智慧场景,产城景融合,把先进传感技术植入园区建设,打造一批智能传感器及高端仪器仪表融合创新应用示范样板工程,既让落户园区的企业有展示场景,又面向全国智能传感器及仪器仪表企业开放应用场景,让“智慧北碚”更响亮,提升北碚区在业内的知名度。
(四)促进开放融合。一是走出去。参照四联传感器依靠海外并购实现转型升级的发展模式,通过市区两级精准注资企业,瞄准欧洲优质产业资源和行业隐形冠军,主动获取技术、品牌、人才等高端要素,通过嫁接海内外先进技术资源和渠道,联通国内外前沿人才,快速畅通企业内外双循环;并以此为基础,政企联手搭建海外并购服务平台,解决缺乏专业化支撑、并购双方信息不对称等问题,降低企业海外并购成本和失败风险。二是造声势。在继续依托智博会办好智能传感器高峰论坛的基础上,积极对接智能传感器及仪器仪表领域的会展论坛,打造智能传感器及高端仪器仪表大会品牌、企业集聚品牌、营商环境品牌,努力为北碚区智能传感器及仪器仪表一体化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聚集各类要素。三是创协会。充分发挥四联集团作为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理事长单位的优势,推动协会在北碚区设立办事处,定期开展论坛交流、文化沙龙活动,既发布支持政策,确保政策宣贯到位,又收集企业诉求,掌握企业需求,营造政企良性互动的发展环境。
此答复函已经蓝庆华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你们有什么意见,请通过填写回执及时反馈市人大常委会人代工委。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23年5月10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