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复函公开

[ 索引号 ]
11500000009276281J/2023-00698
[ 发文字号 ]
渝经信复函〔2023〕388 号
[ 主题分类 ]
工业
[ 体裁分类 ]
人大建议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经济信息委
[ 成文日期 ]
[ 发布日期 ]
2023-04-04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第1110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侯东德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统筹我市人工智能产业链安全和发展的建议》(第1110号)收悉。经与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重庆银保监局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建设人工智能产业示范集聚区的建议

目前,我市已累计认定市级软件产业园7个,当前正开展“满天星”行动计划,支持中心城区建设人工智能方向的“满天星”示范楼宇,开展特色化、专业化、集约化的市级人工智能特色产业园区创建,全年计划打造12个人工智能产业示范集聚区。在算力基础设施上,我市已建成大型数据中心9个,服务器运营能力45万台,积极推动成渝地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建设,为本地企业进行人工智能应用开发提供算力支持。在龙头企业和软件产品培育上,已培育中科云从、中冶赛迪等人工智能领域龙头企业,征集人工智能软件产品及解决方案98个,全市人工智能产品库持续壮大。在创新机构和成果转化方面,引进中科院、北京大学等近20家知名大学在渝建立人工智能联合研究院,建成重庆国家应用数学中心、人工智能与服务机器人控制技术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国家工业互联网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中国联通5G融合创新中心等一批创新平台和成果转化平台,带动全市人工智能领域专利申请数超3200件、授权量约800件,人工智能成果转化能力进一步提升。下一步,我们将强化培育本地人工智能软件创新主体,面向汽车软件、人工智能等领域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揭榜挂帅”,支持人工智能领域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创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

二、关于川渝共育特色智能产业链的建议

近年来,川渝两地通过联合研发项目、举办论坛活动等形式,积极促进两地人工智能产业各链条、各环节交流合作。2020年起,组织四川重庆两地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等产学研单位联合实施重点研发项目,遴选了一批人工智能领域支持项目,包括基于人工智能的新型显示园区监测及产线信耐性测试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低轨卫星定位增强服务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基于人工智能的复杂电磁环境下无线电信号识别方法及应用研究、光电混合人工智能芯片公共服务平台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面向高等级自动驾驶系统的加速仿真测试技术研究及应用等方向,推动了川渝两地人工智能相关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川渝两地联合举办“川渝人工智能联合发展论坛”,围绕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的焦点问题开展研讨,分享创新成果,共话智能驱动,推动西部地区智能化产业创新发展。下一步,我们将深化与四川在人工智能领域对接合作,进一步聚焦共性关键技术需求,推动川渝人工智能企业开展联合技术攻关,加强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深度融合,跨区域构建完善人工智能上下游产业链。

三、关于优化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生态的建议

在产业政策方面,我市制定了《重庆市数字经济“十四五”发展规划》《重庆市新型基础设施“十四五”发展规划》《重庆市发展汽车软件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行动计划》《重庆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满天星”行动计划》等政策文件,对人工智能产业进行工作部署和发展引领。下一步,我们将出台《重庆市以场景驱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围绕重点行业应用布局重大场景,加速推动人工智能在制造、交通、能源、文旅、物流、医疗等实体经济领域融合应用,提升全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能级。

在产业基金方面,我市整合组建了重庆市产业投资基金,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聚焦重大战略类、重点行业类和科创培育类三大领域,联动金融和社会资本共同投向全市范围内项目和企业。人工智能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内容,重庆市产业投资基金将密切关注我市人工智能行业的先进技术和项目。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撬动金融资本、产业资本,联动相关区县,推动设立主投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的基金,积极支持相关项目发展。

在财税保障方面,国家已出台了一系列针对科技型企业和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如“先进制造业增值税留抵退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集成电路和软件企业税收优惠”“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等。在工作中,我们将不折不扣落实好现有税收优惠政策,巩固和拓展减税降费成效,切实降低企业负担。此外,我们还将加强工业、科技、中小等专项资金统筹,聚焦人工智能领域的成果转化、产业落地、优质平台等项目,在符合政策条件的情况下予以积极支持。

在金融服务方面,近年来我市先后出台了《重庆市金融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重庆市供应链金融创新规范发展工作方案》《重庆市金融支持稳住经济大盘若干措施》等系列政策措施,加大对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推动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入、加快产品和服务创新、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加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推进力度,持续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同时,强化产业链专属产品供给,鼓励银行机构围绕“高成长性”“高科技性”企业需求,针对人工智能等领域企业量身制定金融服务方案,打造专属信贷产品。下一步,我们将全面落实惠企政策,指导银行机构利用企业纳税信用等级信息对接金融服务,鼓励银行通过供应链融资、应收账款质押融资、订单融资等方式,在保障融资安全的前提下,开发更多符合人工智能行业和企业生产经营特点的融资产品,满足企业合理融资需求。

四、关于强化人工智能法律和伦理要求的建议

在国家层面,国家现行的法律、规范为人工智能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2017年,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了我国人工智能发展三步走战略,其中到2025年初步建立人工智能法律法规、伦理规范和政策体系,形成人工智能安全评估和管控能力。2019年,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专业委员会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原则》,提出了人工智能治理的框架和行动指南。2020年,国家五部委印发《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加强了人工智能领域标准化顶层设计。2021年,国家《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与人工智能密切相关的法律相继出台,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专业委员会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伦理规范》。202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加强了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的科技伦理治理体制、制度等保障。在市级层面,我市在法律层面支撑和规范人工智能产业核心要素方面已走在全国前列。2022年,我市出台的《重庆市数据条例》是全国第三部“数据”领域综合性地方法规,该条例对数据处理规则、数据安全责任、公共数据管理制度、数据要素市场框架制度和数据发展应用等进行规范和明确。下一步,根据国家战略部署以及全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实际情况,有关会同部门将积极探索构建人工智能安全风险管理体系,依托行业联盟编制安全风险管理指南和评估规范,聚焦公共安全、道德伦理、社会治理等问题,促进人工智能算法提供方、应用方和监管方提升安全风险管理能力。

此答复函已经蓝庆华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有什么意见,请通过填写回执及时反馈市人大常委会人代工委。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2343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