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复函公开

[ 索引号 ]
11500000009276281J/2023-00693
[ 发文字号 ]
渝经信复函〔2023〕 359号
[ 主题分类 ]
工业
[ 体裁分类 ]
人大建议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经济信息委
[ 成文日期 ]
[ 发布日期 ]
2023-04-04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第0977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赵明代表:

你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支持后疫情时期中小微制造企业发展的建议》(第0977号)收悉。经与市教委、市科技局、市人力社保局、市金融监管局、人行重庆营管部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当前,数字化已成为重塑产业竞争优势,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我市将采取切实可行措施,强化政策引领带动,突出重点领域,加速推进中小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努力实现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一、强化政府引导,激发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动力

按照市委六届二次全会精神及要求,年初我委推动印发《重庆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与此同时,我们还将推出《重庆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20232027)》,目前已进入意见征求阶段。我们将遵循《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指南》方向路径以及从易到难、由点及面、长期迭代、多方协同转型思路,聚焦中小企业共性特征及个性需求,分行业、分区域、分类型探索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路径具体为:一是不定期分批遴选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优秀服务商、优秀产品、标杆企业、先进案例、经验做法等,进行集中发布。分批编制推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集,引导中小企业看样学样,进一步破解中小企业不敢转、不会转、不想转难题。二是强化企业一把手化转型意识,加大对中小企业管理者的数字化培训和引导力度,常态化组织服务商、媒体、投融资机构等进区县、进园区、进企业,开展政策宣贯,搭建对接平台,促进供需对接活动。三是聚焦处于细分行业内产业链不同环节、不同规模中小企业的个性化需求解决能力建设,形成基本场景+共性问题+个性需求破题思路,打造一批可复制推广的数字化转型模式,引领带动行业形成示范效应。组织实施好中央财政数字化转型试点项目,每年聚焦34细分行业,到2027年,推动20个细分行业数字化转型示范。

二、强化政策支持,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我们将用好市场资源,强化公共服务,培育推广一批符合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的工业互联网平台、系统解决方案、产品和服务,以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小企业提质、增效、降本,促进绿色和安全发展具体为:一是切实摸清区域内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总体情况和转型需求情况,基于《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评测指标》《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指南》标准范式,搭建AI评估+专家咨询在线数字化诊技术模型,通过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及第三方专业机构,以优质中小企业为主要对象,开展线上自测+线下诊断能力需求感知专项行动推动优质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与转型提升工作优先级,推动制定实施提升计划。预计2027年,完成10000家中小制造企业数字化水平线上线下评测。二是根据诊断评估结果,集中采购一批轻量化、适配企业共性化需求的数字化产品,提供给中小企业使用,重点面向优质中小企业。三是鼓励有条件的区县因地制宜推出数字化转型优先措施。鼓励金融机构等推出面向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专项金融产品和服务。四是鼓励云服务商、电信运营商提供让利优惠,支持中小企业上云用云和开展企业内外网络改造,推动中小企业计算资源、数据资源、安全防护、办公桌面等基础设施上云,降低数字化运营成本,推进中小企业触网上云用数赋智。五是建立健全市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持区县、园区及公共服务机构等建设盖展示、服务、培训等综合功能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通过中小企业数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引导中小企业开展联合采购,降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成本。

三、强化部门协同,加大制造业数字领域人才培养

一是充分发挥重庆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强化部门协同和区县联动,建立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和经验做法通报机制。二是推动完善数经济治理体系,破除行业部门数字壁垒,丰富行业数化应用场景,加速推进数实融合、产教融合三是进一步鼓励高校高层次人才为中小微制造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研发服务,在学生培养环节,促进产教融合,提升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目前,全市有22所本科院校开设了机器人、软件工程、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55个本科专业共计291个专业点,在校生逾11万人。在此基础上,有关部门将进一步加大相应人才引进及交流力度,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强化高校学科建设及课程设置,加大数字化高级能人才的培养力度,从学校建设、数字化技能专项培训、知识更新继续教育等多方面对数字化高级技能人才的成长予以支持。实施好“塔尖”“塔基”“鸿雁计划”等人才政策,强化人才引用优惠政策支持力度,在人才专项培训、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更大支持,为数字化转型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支撑

四、强化银企联动,引导社会机构赋能数字化转型

截至2022年末,全市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4485.15亿元,同比增长18.29%。以数字产品制造业、数字技术应用业为主的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贷款余额达1419.9亿元,同比增长8.6%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融资帮扶。一是加大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科技金融支撑力度,设立300亿元科创培育基金按照种子、天使、风险投资“一体化”管理,实现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全周期”投资,深化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改革,2022年新增为2230家企业发放知识价值信用贷款65.5亿元二是深入推进商业价值信用贷款。2022年,帮助1000余家企业获得预授信近15亿元。采取政、银、担合作模式,创新推出“商业价值保”融资产品,意向担保企业1170,共计16亿元。三是突出抓好应急转贷。2022年,新增5家合作银行(累24 ),帮助1000多家企业完成转贷1400,共计110亿元,帮助企业节约成本3.5亿元。四是鼓励引导金融机构创新开发数字化转型专项产品,推动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等政策性银行强化对中小企业技术改造、出口外贸等方面的专项贷。五是通过创新创业服务、产业链支持等方式,打通创新创业双向转化渠道,链上孵化中小企业,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等各类企业融通创新,助力推动全市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此答复函已经蓝庆华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有什么意见,请通过填写回执及时反馈市人大常委会人代工委。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23327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