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晏麟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工业设计赋能重庆行动的建议》(建议第0857号)收悉。经与市教委 、市人力社保局、重庆高新区管委会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全市工业设计工作情况
2021年,作为西部唯一城市,重庆成功入选全国首批4个工业设计示范城市。市政府办公厅印发《重庆市创建“设计之都”行动方案》,提出以国家工业设计特色类示范城市建设为基础,创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设计之都”,为我市工业设计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全市工业设计发展态势良好。一是顶层设计日益完善。成立全市创建“设计之都”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关于加快创建“设计之都”的若干政策》,完善我市工业设计发展路径和政策体系。二是主体培育成效明显。13家单位纳入市级工业设计研究院培育对象,新增市级工业设计中心60家以上,累计培育国家级、市级工业设计中心分别达10家、168家。两级工业设计中心从业人员达7600余人,设计产品销售收入超2100亿元,同比增长7.8%,工业设计服务收入超3亿元。三是项目建设支撑有力。首批83个“设计之都”重点项目有序建设,建成8个设计驱动型企业家工作站、13个人民设计师社区服务站、46个制造业设计培训基地、18个CMF设计工作室,产业发展动能强劲。四是搭建平台强化服务。建成5个工业设计促进中心区县分中心,推动成立重庆市模具设计及精密制造产业联盟等行业组织,公共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支持重庆市工业设计样品验证中心等行业平台创建,补齐产业发展短板。五是氛围营造亮点纷呈。川美优秀设计作品荣获第四届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铜奖,率先在西部省市中实现突破。举办2022中国制造业设计大会,集中签约项目19个,“智博杯”工业设计大赛征集作品超4000件。开展中国(重庆)农产品加工创新设计大赛、“泸永江”工业设计创新大赛,挖掘成渝地区优质设计力量。开展区县工业设计创新活力指数评价,提高区县设计创新驱动力。
二、关于工业设计赋能重庆行动建议的答复
(一)关于优化工业设计生态,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优化设计生态是关系到工业设计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障,是提高工业设计赋能作用的有力支撑,大力发展设计“+科技”“+数字”“+乡村”“+生态”,为十四五新征程上工业设计产业发展拓宽了道路。我市多措并举,大力锻造全新设计生态。一是强化政策引领。出台《关于印发重庆市创建“设计之都”行动方案的通知》(渝府办〔2022〕2号)、《加快创建“设计之都”若干政策》(渝经信规范〔2022〕28号)等政策文件,明确提出要实施设计生态构建行动,推动工业设计与乡村振兴、智能制造、文化艺术等紧密结合,通过政策措施带动企业加大投入,以及引导社会资本、金融机构的投资,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二是做实基础支撑。结合“设计之都”创建,整合市内高校、企业以及行业组织等设计资源,引导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已搭建重庆工业设计样品验证中心、重庆市设计驱动型企业研究中心、重庆市乡村振兴研究院、大足石刻纹样产业研究院等10余个支撑机构,融合支撑机构职能,建立一批开放共享的“设计+科技”“设计+乡村”“设计+数字”“设计+生态”行业数据资源库、材料数据库,提供工业设计全产业生态服务。三是打造先进示范。我委联合市科技局、市农业农村委、市乡村振兴局遴选培育了13个CMF设计工作室、18个设计赋能乡村振兴示范乡镇,动态更新“重庆好设计”产品库,通过“设计+”试点示范项目建设,促进工业设计融合经济社会发展。
(二)关于推动科创一体化,深化产业协同机制的建议。人才是制约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增强企业创新策源力,激发地区经济活力的核心力量。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工业设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一是顶层设计有力。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快建设国家工业设计示范城市,打造优秀工业设计师“千人库”。市委六届二次全会、市工信大会、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十项行动等重要会议和文件均明确指出要加强工业设计人才培养。《重庆市创建“设计之都”行动方案》提出要“强化人才支撑,完善人才引育体系,深入开展工业设计专业职称评价工作,创新工业设计人才成长激励机制,支持将工业设计人才纳入高层次人才培养和选拔范围。”为设计人才引育工作指明方向、提供遵循。二是评价机制优化。市经济信息委、市人社局联合印发《重庆市工程技术工业设计专业职称申报条件》(渝人社发〔2022〕31号),进一步创新工业设计职称评价,实现从正高级工业设计师到工业设计员的五级评定,率先在全国开通跨省申报通道,自2018年启动职称改革以来,累计培养各级工业设计师400余人,设计人才发展通道进一步畅通。三是重视知识产权保护。我市通过组建市工业设计版权保护站、推动设计软件正版化、建立赛事评奖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等措施,发挥猪八戒网、忽米网等专业平台作用,建立起全市知识产权快速申报、维权及转化平台,健全设计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激发设计人才创造性。四是政策激励到位。深入实施引进高层次人才若干优惠政策、“鸿雁计划”等引才政策,对符合条件的高层次设计人才,从安家资助、岗位津贴、人才奖励等方面予以激励支持。截至2022年底,38名设计类企业人才入选“鸿雁计划”,发放人才奖励补助资金389.69万元,有力支持了设计产业高质量发展。五是服务保障全面。为工业设计有关高层次人才提供子女入学、看病就医、出入境、职称评审等69优质服务,2022年为设计领域高端人才发放重庆市英才服务卡108张,累计提供各项服务100余次,得到人才广泛好评。
(三)关于统筹平台建设,优化引才育才策略的建议。平台建设是设计产业发展的根基和前提,是关系产业发展格局的基础性工程。我委长期坚持市区联动,政企协同统筹平台建设。一是全力推进重庆工业设计中心建设。市经济信息委大力支持重庆工业设计中心建设,推动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与四川美术学院签订合作共建协议,旨在将重庆工业设计中心建设成为重庆国家工业设计示范城市聚合标志性的内核要素,目前重庆工业设计中心已正式运营。市经济信息委将聚焦市工业设计研究院培育目标,对中心下一步发展提供帮助指导。并逐步开展国家级工业设计研究院培育。二是注重人才引育。下沉各区县持续举办设计驱动型企业家高级研修班,发挥工业设计领头雁作用。开展重庆工业设计大师工作室创建,首批段胜峰工作室等10个工作室获评。培育四川美术学院重庆市工业设计师创新能力培养训练基地等46个制造业设计培训基地,突出产教融合发展,提升大学生专业技能。举办“工业设计游学重庆”主题活动,每年培育2000余名学生。通过对各梯次工业设计从业人员的精准培养,厚植重庆创意设计力量,建好优秀工业设计师“千人库”。三是健全服务体系。依托重庆市工业设计促进中心,构建“总部基地+区县分中心”的工业设计市区公共服务体系,建成大足、璧山、垫江等区县分中心,完善我市工业设计产业公共服务体系,市区联动推动全市工业设计分布式联动发展。四是搭建行业平台。建立“1+N”产业联盟体系,以重庆工业设计产业联盟为基础,成立沙坪坝、璧山等区县产业联盟。成立重庆工业设计协会、重庆市工业营销协会等行业协会,推动建立设计“+科技”“+融资”“+订单”“+政策”行业平台,实现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促进工业设计产业发展。
此答复函已经蓝庆华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通过填写回执及时反馈市人大常委会人代工委。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23年3月27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