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复函公开

[ 索引号 ]
11500000009276281J/2022-00969
[ 发文字号 ]
渝经信复函〔2022〕386号
[ 主题分类 ]
其他
[ 体裁分类 ]
政协提案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经济信息委
[ 成文日期 ]
[ 发布日期 ]
2022-06-10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市政协五届五次会议第0144号提案办理情况的复函

台盟市委会:

    你们提出的《加快绿色制造新突破推动传统产业低碳转型》(第0144号)收悉。经与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市能源局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主要工作举措

“双碳”目标引领下,制造业绿色发展是处理发展和减排关系的必然选择。近年来,全市经信系统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速新旧动能转换,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取得积极成效

(一)优化产业布局,严格产业准入。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及智能网联汽车、节能环保等产业链持续完善。着力抓好战新产业集群发展、支柱产业提质、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供应链提升三大工程,战略性新兴产业两年增加值平均增速高于全市5.1个百分点。2021年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8.2%18.1%,占工业比重分别为28.9%19.1%

产业准入政策。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重庆市水污染防治条例》《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等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制定印发《重庆市产业投资准入工作手册》(渝发改投〔2018541号)、《关于严格工业布局和准入的通知》(渝发改工〔2018781号)、《重庆市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实施细则(试行)》(渝推长办发〔201940号)等政策文件,明确产业投资准入要求。

严格项目环境准入。充分发挥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优化区域开发与保护格局的重要作用,将其作为涉两高项目环境准入的重要依据。严把重点管控行业、重污染行业、高风险企业新建项目准入关,严格落实上大关小”“区域替代”“倍量削减”“以新带老等措施。对国家和我市明令禁止的过剩产能行业坚决予以严控。对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型(两高一资)项目,严格资源绩效和清洁生产水平等方面要求。坚决禁止在长江干支流岸线一公里范围内新建、扩建化工园区和化工项目。新、改、扩建两高项目必须符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相关法定规划、区域环境质量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碳排放碳达峰目标和相关规划环评要求。

持续优化项目审批。进一步优化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对于新增项目,强调能耗强度约束,合理控制能耗总量。优先支持先进能效项目准入低能耗高产出项目优先用能关键重要项目有序用能发电项目分类合理用能数据中心绿色高效用能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对于存量项目,突出标准引领作用,倒逼项目加快实施节能升级改造,全面提升能效水平,腾挪用能空间。进一步优化项目环评审批大力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下放半导体材料制造、电子化工材料制造等项目环评审批权到区县,区县审批事项达到91%。进一步提高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效率,将环评报告书、报告表的审批时限从法定的60日和30日分别压缩为20个工作日和10个工作日(法定公示期均除外),压缩幅度近50%。实施告知承诺制施行范围由19大类95小类扩大至44100项,减去技术评估、实质审查等环节,压缩审批时限80%以上。借鉴北京、上海等地经验,出台《重庆市不纳入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建设项目目录》,对不涉及有毒、有害及危险品的仓储、物流配送业等24大类78小类行业的项目免予办理环评手续。

(二)夯实绿色发展本底,构建绿色制造示范体系。

完善绿色发展政策体系十三五期间建立工业绿色发展1+3制度机制,出台《重庆市绿色制造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重庆市重点用能企业能效赶超三年行动计划》《重庆市工业企业水效提升三年行动计划》《重庆市清洁生产水平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十四五出台《重庆市制造业绿色发展行动实施方案》,明确五年工作目标和实施路径,深入推进工业绿色低碳转型。

大力构建绿色制造体系。聚焦培育端构建工业绿色制造体系,全面提升全市绿色制造体系创建的精准度和含绿量。大力打造以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为主体的绿色制造标杆示范和领军力量,全市累计创建市级绿色工厂171家、绿色园区15个,国家绿色工厂52家、绿色园区5个、绿色设计产品48种、绿色供应链5条。

深入推进工业节能降碳。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印发《重庆市严格能效约束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实施方案》《冶金、建材、石化化工等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技术改造总体实施方案》,加快推进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加强重点企业节能管理,督促300户重点用能企业落实节能目标责任制度,完成国家重大工业节能监察企业835家、市级节能监察企业1204家,完成国家节能诊断服务企业465家。十三五以来全市单位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21%,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至0.76吨标准煤,低于国家平均水平。

加快提升清洁化生产水平。组织实施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完成324家企业公益性清洁化诊断服务,查找2219个具体问题,提出了950项中高费方案,带动企业绿色技改投资16.9亿元,预期每年可节约能源17.3万吨标准煤、节水180万立方米,减排污染物超过1690吨,二氧化碳46万吨,年实现经济效益9.4亿元。

加快推进工业固废高效利用。出台《重庆市推动工业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提升实施方案》,针对电解锰等较难固废利用完善财政资金支持政策。加强废钢铁、废铝、废旧轮胎、废塑料等主要再生资源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创建,十三五以来新获批国家再生资源行业规范条件达标企业13家,年处理废旧钢铁能力513万吨,年处理废铝能力48万吨。2021年全市大宗工业固废利用率达88%

大力支持绿色技改项目。统筹安排财政专项资金支持节能、节水、清洁化改造、资源综合利用项目163个,实现年节约能源超过60万吨标准煤,节约水量约200万吨,新增工业固废利用量约420万吨;年减排SO2NOxVOCs等污染物5000余吨,直接带动投资近30亿元。

(三)推动落后产能退出,腾挪绿色发展空间

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全面清理钢铁、煤炭、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重点高能耗行业企业,对能耗限额、污染物排放条件达不到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的,做到应退尽退。十三五期间,累计去除钢铁产能816万吨、煤炭产能3052万吨、水泥产能420万吨、电解铝产能8.7万吨、火电产能15.2万千瓦,目前暂无落后产能可淘汰。

利用约束标准推动落后产能退出。印发《重庆市2022年利用综合标准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工作实施方案》全面推动各行业各领域能耗、环保、质量、安全达不到标准和生产不合格产品或淘汰类产能依法依规有序退出。能耗方面,对达不到国家能耗标准的产能,按国家要求限期整改,逾期未整改或经整改仍未达标的,依法关停退出。对国家明令淘汰的高耗能、高耗水设备(产品、工艺、技术、装备)按国家规定予以淘汰。环保方面对照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及《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十八)其他6项,加大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力度,依法处理环境违法行为,综合利用各类环境标准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质量方面对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十八)其他6项和落后产品,以钢铁、煤炭、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烧结砖瓦等行业为重点,完善综合标准体系,严格常态化执法和强制性标准实施。安全方面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对安全生产条件达不到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要求的产能,立即停产停业整顿。经停产停业整顿仍达不到法定安全生产条件的,依法予以关闭,有关部门依法吊销其相关证照。

二、下一步工作

    十四五将是我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取得重大突破的关键时期推动产业结构绿色化转型,促进社会消费转向绿色化、低碳化将对实现碳达峰起到重要推动作用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全市推动产业绿色发展会议精神,抓紧出台《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深入推进制造业高质量绿色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加快构建绿色产业体系,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大力推动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全流程推进重点行业绿色化改造,加速推动生产方式数字化转型、能源消费低碳化转型、生产过程清洁化转型、资源利用循环化转型。培育壮大绿色新兴产业,聚焦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型电子产品、先进材料、节能环保装备、清洁能源和储能、专业软件等重点领域,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积极构建绿色企业集群,强化标杆企业示范带动,深化科技企业创新驱动,细化中小企业绿色发展服务行动,优化产业链供应链协调联动,促进各类市场主体绿色转型。着力打造绿色产业园区,推动园区循环化改造,加强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推进园区绿色服务创新,创建一批绿色示范园区。持续优化产业绿色发展生态,强化技术、金融、政策支撑,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此复函已经我委蓝庆华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你们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2269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