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复函公开

[ 索引号 ]
11500000009276281J/2022-00946
[ 发文字号 ]
渝经信复函〔2022〕362号
[ 主题分类 ]
其他
[ 体裁分类 ]
政协提案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经济信息委
[ 成文日期 ]
[ 发布日期 ]
2022-06-02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市政协五届五次会议第0102号提案办理情况的复函


陈义华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重庆轨道交通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第0102号)收悉经与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住房城乡建委、市国资委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是国务院确定的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高端装备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市领导高度重视重庆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发展,专门批示研究单轨的机制障碍和轨道车辆的发展趋势,郑向东副市长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我市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0102提案结合我市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发展实际情况,深入剖析了我市具备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加强产业统筹整合培育壮大产业主体推进产业园区集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强化特色项目引领5个方面的建议,问题精准具体、建议中肯可行,为加快推进我市轨道交通备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一)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得益于于重庆轨道交通运营建设庞大市场的强力带动和支撑,我市已初步形成以单轨为代表较完整的城市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全面掌握单轨梁桥、道岔、车辆等关键核心技术,创立了全球首个跨座式单轨国家标准体系,基本实现全国产化。国家轨道客车工程研究中心重庆单轨中心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单轨分会设在重庆,重庆成立了(国际)单轨协会单轨领域相关技术和产品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前全市轨道交通装备产业产业链涉及相关企业80余家,产值近80亿元。其中通过引进中车长客组建重庆中车长客公司,打造以车辆为龙头的装备制造和关键零部件产业链;重庆机电集团提供单轨支座、自动售检票、电线电缆、中低压开关柜、变压器等产品和机电系统设备系统集成服务;四联集团生产屏蔽门安全门西南铝业集团和重钢集团提供车体材料;中船重庆华渝重工生产单轨道岔;中国汽研公司、重庆长征重工等企业生产车辆转向架体、转向架传动部件和基础制动器等

(二)产业发展前景。

城市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近年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迅速,运营规模、客运量、在建线路长度、规划线路长度均屡创历史新高。截2021,中国内地累计50座城市开通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涉及地铁、市域快轨、跨座式单轨、有轨电车8种制式,运营里程9192.62公里其中地铁占比78.9%就我市来看,目前重庆城市轨道交通累计获批1047公里,其中已建成投运417公里,在建里程314公里。根据重庆市主城区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至2035年,重庆将形成“22线1环”的城轨线网布局。预计未来5年,我市城市轨道交通相关领域的总投资将超过1600亿元,其中涉及装备投资将近400亿元,对我市城市轨道交通装备产业起到巨大的带动作

二、提案采纳情况

(一)加强产业统筹整合。充分利用重庆市高端装备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平台,郑向东副市长和周青副秘书长先后召集市级各相关部门和重点企业召开专题会议,研究产业发展遇到的机制障碍和困难问题,统筹指导产业战略布局和优化整合等工作。市经济信息委将轨道交通装备产业作为“十四五”时期我市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的八个领域之一,并委托重庆交通大学编制《重庆市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从总体目标、发展方向、实现路径等方面为我市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培育壮大市场主体。认真梳理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大力引进轨道车辆整车及关键零部件配套项目,围绕市域车辆引进青岛四方车辆厂在永川投资建设动投轨道交通智能制造基地,建设年产轨道车辆300辆的总装生产线,目前已完成项目一期建设;引进湖南株洲中车时代电气在空港园区设立重庆时代电气公司;引进永贵电器在九龙坡华严片区建设车辆贯通门、开关柜等生产线。

(三)推进产业园区集聚。在两江新区,围绕重庆长客车辆主机厂作为龙头引领,先后聚集了重庆时代电气、重庆四方所、重庆今创等轨道交通装备企业,打造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聚区;在九龙坡区,先后引进永贵电器、润伟科技、朗进智能、瑞庆装备等轨道交通装备零部件企业,打造轨道交通装备零部件产业集聚区。

(四)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积极支持轨道交通装备重点企业和科研院所加强对接合作,联合申报重大科技项目,共同研发重大成套装备。重庆长客先后承担了“现代跨座式单轨交通车辆关键技术自主开发及整车集成应用产业化”“双流制轨道交通车辆研究及应用示范”等科研产业化项目,华渝电气开展了新一代跨座式单轨道岔的研发,重庆齿轮箱、凯瑞传动等推出了轨道车辆传动系统新产品。

(五)强化特色项目引领。重庆第四轮轨道交通建设中原定7号线和17号线采用单轨制式,但由于种种原因调整为地铁制式。在这种情况下,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局积极推动江北机场捷运系统(T3A-T3B)采用跨座式单轨制式,并且工程建设和车辆制造分别由重庆单轨工程公司和重庆长客公司牵头总包,有力地推动了我市单轨技术在工程实践上的应用,从而推动我市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下一步工作举措

(一)强化统筹协调作用。继续发挥好重庆市高端装备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平台优势,由分管副市长或副秘书长召集,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委、市住房城乡建委、市国资委等部门以及重庆机电集团、市轨道集团、重庆长客公司等企业共同参与的重庆市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发展协调机制,通过定期召开会议,协调解决共性问题,凝聚发展共识,形成发展合力,统筹指导和推动产业发展。

(二)培育本地龙头企业。聚焦高端装备和核心设备,开展招商引资,打造龙头企业,带动延链、补链、强链。加大产业链上本地企业的培育力度,支持本地企业牵头实施轨道交通项目工程建设,扶持本地企业做大做强做优。鼓励在渝央企通过增资、重组、整合等方式提升重庆产业资源支持轨道交通领域知名企业在渝设立子公司,注入核心技术,打造核心产品,全面提升本地轨道交通装备配套率

(三)强化科技创新支撑。通过依托重庆城市单轨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轨道客车工程研究中心重庆单轨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发挥重庆市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单轨分会、重庆(国际)单轨协会等机构支撑作用,加强与重庆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重庆轨道设计研究院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推动技术转化和产业孵化,打造轨道交通装备创新中心。

(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借鉴广州、成都、长沙、宁波等地成熟做法,市经济信息委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市城乡建委等部门研究制定专项产业扶持政策,在采购、资金、融资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鼓励轨道交通建设项目优先采购本地产品。同时进一步发挥好重庆市首台套装备保险补偿和首购风险补贴政策的引导作用,促进轨道交通装备领域首台套产品研发和示范应用。

(五)规划建设示范线路。立足重庆既有跨座式单轨特色,建议市发展改革委积极向国家发展改革委争取,在下一轮的轨道交通规划报批中选取合适的轨道线路,规划建设新的单轨示范线。支持本地核心企业为主实施单轨项目,从而推动我市单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进一步引领单轨行业发展,以利于重庆单轨品牌、管理、技术和服务输出,带动和支撑重庆轨道交通相关产业和企业走出去

此复函已经我委蓝庆华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2261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