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复函公开

[ 索引号 ]
11500000009276281J/2022-00940
[ 发文字号 ]
渝经信复函〔2022〕354号
[ 主题分类 ]
其他
[ 体裁分类 ]
政协提案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经济信息委
[ 成文日期 ]
[ 发布日期 ]
2022-05-26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市政协五届五次会议第0720号提案办理情况的复函

刘小英委员

提出的《关于将我市生物医药产业积极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建议》(第0720号)收悉。经与市科技局、市卫生健康委、市药监局、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管委会协办单位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重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物医药产业,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文件精神,促进我市生物医药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提高产业竞争力,加强成渝两地交流合作,推动我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积极推动创新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新培育建设超声医学工程声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市血液制品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30余个,截至目前,全市拥有市级及以上创新平台130余个,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生物医药创新体系。其中,20195月获批的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是十三五期间中西部唯一获批的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一批公共研发服务平台项目投用,从早期研发、安全评价、药学研究、中试放大到临床试验的一体化研发创新体系逐渐成型。临床CRO 方面,成功引进泰格医药研究西部(重庆)中心落户西部(重庆)科学城,歌汭医药临床试验平台已建成使用。临床前CRO方面,昭衍新药GLP平台项目开工建设,美莱德期项目启动,筹建模式动物中心、高等级生物安全试验室等公共研发基础转化平台,都创药物研发服务平台已建成投用。医疗器械方面,引进苏州医工所(重庆)先进医疗器械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艾令达体外诊断CR0平台已建成投用。

二、积极支持生物医药创新产品研发

近年来,市科技局累计投入财政经费1.5亿元,先后支持了59个生物医药产品开发与产业化,其中,国家类新药6个,国家类医疗器械12个。部分研发工作已取得较好成效,重庆润泽医药有限公司研制的国内首个骨科创新产品多孔钽骨填充材料、中元汇吉研发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等一批生物医药创新产品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有力支撑了我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市药监局加强对重庆巴南国际生物城、博唯佰泰、复创医药等重点医药园区、重点企业及项目调研指导,及时了解企业药品注册申报面临的困难及疑惑,依职能加强法规政策指导。药友制药、精准生物、复创医药、博唯佰泰、智翔金泰研制的创新药先后获准开展药物临床试验。2021年,全市有6个创新药获准开展药物临床试验。

、加大川渝科技创新交流合作

一是中药材生态种植技术创新方面。成立了川渝道地药材绿色发展创新联盟和姜黄、川牛膝、栀子、白芷4种药材绿色种植技术创新联盟,通过与四川省联合开展线上培训、线下走访等方式开展技术指导和技术咨询,加深了成渝两地中药材生产的科研、高校、企业及种植农户的相互了解、信息交流。二是生物医药创新产品研发方面。推动市内生物医药企业、高校、院所协同创新,如:大新药业与四川盈嘉禾生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酶催化天然活性成分,华森制药与四川大学共同研发肿瘤免疫性药物,西南药业与四川大学协同开展药物先进制造与新药研发,莱美药业与四川大学共同组建莱美四川大学联合实验室,为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增添了强劲动力。三是药品监管方面。市药监局赴成都、资阳召开3次联席会议,与四川省局联合印发2021年川渝药品监管一体化合作重点任务,推动贯彻落实《规划纲要》40条措施和202161项重点工作任务序时推进。川渝两地药监部门在重点抓好支持食品药品检测基地建设”“建设针对食品、药品等重点产品的溯源公共服务平台2项规划纲要明确的项目任务基础上,以川渝药品监管一体化协作为切入点,探索开展注册协同、许可协同、监督检查协同、执法协同,全面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相关要求落实落地。国家食品药品检测基地项目已初步形成了三平台十中心技术格局的建设方案,药品溯源公共服务平台将重点依托药品追溯体系建设。

、积极鼓励合同生产组织(CMO)或合同研发生产组织(CDMO平台建设

20225月印发的《重庆市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中,继续支持CDMO/CMO组织发展。重点支持大分子药物商业化规模CMO平台、化学药原料药+中间体+制剂的一体化生产平台、医疗器械CDMO/CMO平台、区域细胞制备中心等合同生产组织、合同研发生产组织发展。对承接非关联企事业单位CDMO/CMO业务的生产企业,年度委托服务收入超过1000万元的,按年度服务收入金额的3%给予受托企业最高不超过5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五、申报西部药品和器械审评分中心工作情况

2020年,获悉上海市向国务院提出争取国家药监局在上海设立药品审评检查分中心后,市药监局迅即赴国家药监局了解情况并积极争取,得知若要申请设立分中心需由省级政府向国务院请示。20217月,市政府领导带队拜会国家药监局,恳请支持在我市设立分中心。国家药监局主要领导介绍相关工作情况时指出:药品、医疗器械审评检查分中心是国家药监局直属事业单位的分支机构,经中央编办批准,已分别在长三角、大湾区布局建设了4个分中心,相关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中央编办将对分中心建设运行情况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再考虑是否在全国布局设立新的分中心。尽管设立分中心的主导权在中央编办,国家药监局表示,如果我市向国务院正式申请设立药品、医疗器械审评检查分中心,将及时给予指导和支持。据了解,四川省依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其生物医药产业优势正积极争取分中心设立,山东、海南、山西、湖北等多省也正积极争取中。

下一步,我们极会同市级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吸纳您提出的建议意见,共同推动全市生物医药产业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一是搭建合作交流平台。积极跟踪关注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趋势,密切联系本地产业实际,切实加强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协同,共同利用好智博会、西洽会、西博会、工博会等重大活动平台,联合开展科研院所、医疗机构和企业对接会、交流论坛等活动,为两地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之间加强交流合作搭建沟通对接平台,加强信息沟通、促进成果转化。

二是探索推动政策共享。进一步梳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相关支持政策,采取面上推进点上突破相结合的方式,探索推进政策互通共享,注重协同、加快接轨,凝聚目标、形成合力,加强政府引导和支持力度,努力促进两地生物医药产业一体化发展。

三是共同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充分发挥成渝双城经济圈的战略地位优势,共同争取国家重大产业项目、重大产业创新平台、重大产业基地布局和产业转移、产业创新及成果产业化等重大政策支持,如争取在重庆、成都设立国家药品审批、医疗器械审批成渝地区分中心、共建国家绿色原料药基地等,助力我市乃至西南地区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此复函已经我委蓝庆华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22525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