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宁代表:
你提出的《关于优化有序用电进一步提升电力保障的建议》(第0708号)收悉。经与市发展改革委共同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我市电力保障工作开展情况
2021年,我市面临电煤供应极大不确定性、外购电严重不足、煤电企业经营非常困难等多项保供压力和挑战。面对极端保供压力,我委严格贯彻落实重庆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坚持新发展理念,提前谋划、主动作为、加强统筹,积极争取高位推动,严格要求相关电力保供企业提高认识、细化措施,努力克服困难、及时化解矛盾,竭尽全力避免启动有序用电措施,有效保障了我市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电力可靠保障。2021年,我市全社会累计用电量1340.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99%;统调最高负荷2389万千瓦,同比增长9.2%。
(一)高度重视强化组织保障。建立了重庆市能源保障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全市能源保障工作,市政府主要领导为会议召集人,常务副市长、分管副市长为会议副召集人,能源保障相关单位负责人为会议成员。针对电煤供应极度紧张的特殊情况,我委成立了能源保障工作专班,统筹推进落实煤电油气运保障工作,专班设立9个协调小组,加强力量配置,委领导牵头、“一省一队”“一省一策”落实电煤增供煤源。
(二)全力争取确保外购电到位。常务副市长率队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国家电网公司协调外电入渝有关事宜,我委涂兴永副主任带队赴陕西、新疆等省市购电,在市领导、委领导协调推动下,外电入渝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度冬期间协议外购电全部足额到位。积极跟踪和利用好入渝通道,首次通过陕武直流购西北电入渝。
(三)高位推动实现电煤增供。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致电煤炭主产省份主要领导,协调增加电煤供应。常务副市长率队赴新疆、山西协调电煤增供事宜,分管副市长多次率队赴陕西、贵州等地协调电煤保供增供事宜。在市领导亲自协调推动下,我委组建工作专班,细化工作目标任务,安排专班各组组长对口协调各电厂、各供煤省份电煤保供工作,同时引入电煤库存预警通报机制,全力推动增供电煤落实落地。
(四)多方协调保障煤炭运力。市政府向国家发展改革委报告我市电煤保供形势并恳请帮助协调优先保障我市电煤运力,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致电国铁集团协调增加我市电煤运力,国家发展改革委三次协调国铁集团为我市下达调度命令,同时研究制定针对我市的电煤运输保障方案。针对海进江及铁水联运电煤大幅增长的情况,我委提前致函长江航务局及三峡通航管理局,协调电煤运输支持,同时实时协调拥堵煤船优先过闸,保障电煤运输畅通。
(五)积极开展需求响应化解高峰缺口。我委从2018开始出台需求响应政策,每年根据实际运行情况进行修订,在电力供应紧张时段,鼓励工业、商业用户主动调整生产经营、错峰用电,促进电力供需平衡,对有效响应用户最高补贴10元/千瓦·次。2021年实现签约负荷157万千瓦,构建了超电网最大负荷(2021年)5%的可调节负荷资源库。2021年,受连晴高温影响,我市共有5天在用电高峰时段出现电力缺口,我委会同电力公司启动3次需求响应,累计转移负荷119万千瓦,单日最大转移负荷52万千瓦,实现了在较小电力缺口时通过市场化手段促进电力供需平衡,有效减少执行有序用电次数。
(六)未雨绸缪做好应急预案。提前编制完成了控制高耗能行业用电方案及有序用电方案,根据电力电煤供应情况适时启动实施,全力保障民生用电需求,尽最大能力减少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其中,迎峰度夏期间在全国20余个省区市采取大面积长时段有序用电的形势下仅由于极端连晴高温天气采取了3次短时有序用电措施,迎峰度冬期间没有发生拉闸限电、没有采取有序用电措施,圆满完成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活动以及两会两节和冬奥会等重点时段保供任务。
(七)积极倡导鼓励节约用电。市政府召开推动全社会节约用电专题会议,市机关事务局、市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分头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商业综合体、城市景观照明等各行业领域节电具体措施。印发了《全市节约用电倡议书》,营造全社会节约用电氛围,制定信息发布和舆情防控方案。
(八)加快外电通道建设提升中长期保供能力。市发展改革委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全力推动外电入渝工程,疆电入渝工程、川渝特高压交流工程均纳入了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以及相关专项规划。疆电入渝工程输电通道已完成预可研,力争2025年建成投产,入渝电力最大输送规模可达800万千瓦。川渝特高压交流工程已启动可研,力争2024年建成投产,入渝电力最大输送规模可达285—585万千瓦。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我市统调电力装机2090万千瓦,其中,火电1381万千瓦、水电483万千瓦、风电172万千瓦、光伏54万千瓦。综合考虑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电源电网结构、电煤进耗存、外购电和气候气温等因素进行预测,2022年全市电力最大负荷需求预计2600万千瓦,较去年增长6.8%;电量需求1146亿千瓦时,较去年增长6%。而年内无大型电源和外购电通道投运,保供形势极端严峻。
(一)电力存在较大缺口。我市统调电网综合最大可调出力2520万千瓦,当负荷达到2600万千瓦,考虑备用容量后预计存在180万千瓦的缺口。同时,按照“去年高峰是今年常态”原则测算,全市迎峰度夏期间出现负荷缺口的天数将超过12天。
(二)电量存在较大缺口。由于四川高峰期存在缺口,以及全国各省市争抢推高四川外售电价格等多重因素影响,今年四川计划外外购电尚未落实。同时,由于三峡增发电量根据实际增发情况逐月安排,不进行滚动调整,入渝电量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三)电煤运输保障难度大。今年我市电煤需求2683万吨,日均铁路运力需求22列。受煤炭运输距离越来越远、“北煤南调”逐年增大、周边省份运力挤占等影响,我市电煤运输保障难度越来越大。特别是遇到铁路冰雪洪水等自然灾害影响,将为我市能源保供带来较大风险。
(四)我市用电结构和峰谷差特点导致保供更加困难。一是工业用电比重小,我市工业用电量占全社会比重从2021年66.2%下降至2022年的56.8%,近10年下降了10个百分点。二是商业居民空调负荷导致巨大的峰谷差。我市峰谷差高达50%以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一倍以上。根据电网调度数据分析,2021年重庆电网夏季最大负荷日(8月4日、2388万千瓦)较基础负荷日增加降温负荷约1100万千瓦。其中,商业空调负荷374万千瓦,占比34%;一般工商业和居民空调负荷689万千瓦,占比63%;大工业空调负荷37万千瓦,占比仅3%。电量和负荷因素相互叠加,导致我市需求侧响应和有序用电方案难以编制。
三、当前需求侧和有序用电工作情况
面对电力保供新形势新特点,我委会同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严格按照《有序用电管理办法》,科学编制有序用电方案,努力维护供用电秩序平稳。
(一)千方百计避免启动有序用电方案。按照“需求响应优先,有序用电保底”原则,修订需求响应政策,研究提升需求响应补贴标准,优化商业用户参与机制,提高商业用户积极性,组织更多企业主动参与,通过市场化手段化解短时小额电力缺口,尽最大可能减少对经济发展影响。研究推动移动通信基站参与需求响应,进一步提升需求响应规模。逐步建立完善需求响应市场,按照“集中竞价、边际出清”的方式组织开展,推动需求响应规模化、常态化。
(二)切实加强有序用电方案编制科学性和精准性。一是严格按照国家“有保有限”和“民生底线”要求,将主要党政军机关,广播、电视、电信、交通、监狱等关系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的用户;危险化学品生产、矿井等停电将导致重大人身伤害或设备严重损坏企业的保安负荷;重大社会活动场所、医院、金融机构、学校等关系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用户;供水、供热、供能等基础设施用户;居民生活,排灌、化肥生产等农业生产用电;国家重点工程、军工企业纳入重点保障范围。二是严格按照国家“一年两编制,一用一调整”要求,组织专门力量编制丰水期和枯水期有序用电方案。同时按照国家有序用电可中断能力需达到最高负荷的20%标准,将商业综合体、写字楼等用户纳入有序用电方案,降低有序用电对工业生产的影响,确保极端情况下守好民生底线。
(三)切实加强有序用电方案执行纪律。严格落实优先限制行业和项目要求。重点限制违规建成或在建项目;产业结构调整目录中淘汰类、限制类企业;单位产品能耗高于国家或地方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的企业;景观照明、亮化工程;其他高耗能、高排放企业。启动方案时需先限上述行业和项目,在仍不能化解电力电量缺口时再提高方案等级。
(四)着力构建全社会节约用电浓厚氛围。会同市机关事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政府新闻办等单位加强宣传,充分发挥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带头作用;研究推动建设全市商业综合体、写字楼中央空调集中智能化控制系统,鼓励各类用户主动接入,通过智能化技术科学配置空调温度和运行效率,既降低用户用电成本,又适当缓解全市峰谷差。鼓励广大市民群众减少照明时间和数量,低层办公场所使用步行梯;合理设置空调温度,减少空调使用时间和频次;倡导电动汽车、电瓶车尽量利用夜间负荷低谷充电。
此答复函已经我委蓝庆华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你有什么意见,请通过填写回执及时反馈市人大常委会人代工委。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22年4月8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