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复函公开

[ 索引号 ]
11500000009276281J/2022-00658
[ 发文字号 ]
渝经信复函〔2022〕297号
[ 主题分类 ]
工业
[ 体裁分类 ]
人大建议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经济信息委
[ 成文日期 ]
[ 发布日期 ]
2022-04-18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市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第1251号建议办理情况的复函

李仁生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处理好老旧厂区历史遗留问题做好城市更新改造、发展长江经济带的建议》(第1251号)收悉。经与市发展改革委、市文化旅游委、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委、市国资委等协办单位认真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重庆是长江中上游工业重镇和历史文化名城,也是我国著名的六大老工业基地之一。自1891年开埠以来,重庆工业先后经历了开埠时期、抗战时期、新中国建立后“一五”“二五”时期以及三线建设时期的全面发展,在长达100多年的工业发展历程和探索实践中,积淀了大量包括生产厂房、办公建筑、设备工艺、重要文献等在内的工业遗产,形成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目前,重庆工业遗产共有140处,其中:中心城区59处、其余区县81处。

重庆的工业遗产反映了重庆工业化发展的历史,为城市发展和国家富强做出了重要贡献,见证了城市和民族的兴衰。加强我市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不仅是提升城市功能、延续城市记忆、丰富城市内涵,加强文化传承,坚定文化自信的客观要求,更是统筹产业发展与消费升级,培育发展新动能,满足人民生活新期待的现实需要。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

随着我市城市更新步伐加快,围绕重庆工业发展中遗存下来的作坊、车间、厂房、管理和科研场所、矿区等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各市级相关职能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开展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重视顶层设计。2017年,我市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优秀历史建筑及备选名录为基础,结合相关文献,经过详细实地踏勘,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形成了《重庆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专项规划》建立了重庆市工业遗产价值评价体系,将工业遗产划分为3个保护级别,分别明确保护要求。20182月,市文化旅游委、市经济信息委联合印发了《加快推进工旅融合发展实施方案》(渝旅〔201810号),大力推进“旅游+工业”特色工旅融合发展战略,充分利用工业遗址遗迹遗产活化改造,发展工业旅游。20218月,市经济信息委印发了《重庆市工业遗产管理暂行办法》(渝经信规范〔20216),对市级工业遗产认定条件、认定程序,以及保护管理、利用发展进行了明确和规范,并开展了首批市级工业遗产评审认定工作,填补了重庆没有市级工业遗产的空白。202110月,市发展改革委联合5个市级部门印发了《重庆市推动老工业城市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打造“生活秀带”工作方案》(渝发改规范〔20218号),全面梳理我市工业遗产现状,对推动工业旅游景区等城市经济功能发展做了规划布局,对打造工业遗产公园和工业旅游景区作了目标定位,明确实施工业遗产重大工程,推动文化旅游产业与工业深度融合,打造高品质文旅产品和业态。20221月,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印发了《关于城市更新项目规划和用地管理的指导意见(试行)》(渝规资〔202229号),文件要求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传承历史文脉,处理好城市改造开发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关系,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鼓励保护传承不同阶段的城市历史文化、街巷格局、空间尺度、人文环境、生活场景,并对城市更新项目的土地供应、规划设计、不动产登记提出了相关支持政策。

(二)推动工旅融合。近年来,我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充分利用工业遗址遗迹遗产,推出了一批工业旅游产品,培育了一批工业遗产与旅游融合的项目。一是利用重钢从大渡口区整体搬迁后,留下的丰富工业遗存和展陈物件,在充分尊重原址厂房肌理、工业符号和历史场景的基础上,建成重庆工业博物馆。如今,重庆工业博物馆已成为展示重庆工业发展成果的重要窗口,其活化利用成效在国内外都享有较高的美誉度。二是利用涪陵816地下核工程遗址打造的816小镇,已成为重庆市干部培训基地、高校师生现场教学课堂和市民节假日休闲娱乐的宿营地。三是利用77年历史的重庆印制二厂改造成的“TESTBED2贰厂文创公园”,吸引了大量市内外游客,成为重庆网红打卡地。四是利用兵工署第一兵工厂旧址打造的重庆抗战兵器工业旧址公园(建川博物馆)、利用“活着的国家工业遗产”狮子滩梯级水电枢纽打造的中小学社会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以及利用重庆印制五厂、重庆缝纫机厂等工业遗址,打造的N18LOFT小院、S1938等创意设计产业园,均取得较好效果。

(三)搭建服务平台。202010月,市经济信息委和市文化旅游委指导成立全国第三家工业文化行业协会—重庆市工业文化协会,为行业发展搭建服务平台。该协会致力于积极推动我市工业文化发展建设,着力发挥工业文化的保护传承、利用展示、交流协同和咨询服务等四大功能,为全市开展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相关工作提供技术支持。目前,该协会已加入全国工业旅游联盟,将重庆工业博物馆、816小镇纳入全市工业文化旅游点,与重庆大学艺术学院等院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筹建重庆市工业文化艺术创新研究中心,推动重庆近(现)代工业文化发展研究。完成市化医集团下属紫光化工位于丰都县停产化工厂旧址(新中国首条蛋氨酸生产线)的活化改造项目策划,参与策划合川重棉四厂及长寿国家级工业遗产长风化工厂的旧址活化项目。联合重庆广电媒体中心拟打造“工业文化栏目”宣传工业品牌。建立成渝工业文旅合作机制,与成都工业文化发展促进会达成战略合作,共同筹建成渝工业旅游联盟,启动并开发成渝双城经济圈工业文旅计划。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在工作实践中,我市工业遗址保护与利用工作虽然取得一些成绩,但由于受到部分工业遗产自身条件的局限性和复杂性的影响,依托工业遗产遗址开发工业旅游产品也面临着许多现实考验。一是部分工业遗产遗址离城区较远,开发利用投入较大,保值、增值无法确定,成本风险不可控制,引入企业开发的热情不够高。二是现有的工业旅游资源发展不够平衡,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见效慢、收益低,盈利能力较弱,全市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在全国具有较高影响力的工业旅游产业链。三是现有的工业旅游项目发展层次较低,大多停留在单个点上,点面结合不够,缺乏系统开发和深度体验。

下一步,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和国家行业部门有力指导下,进一步加大全市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力度,重点加强工业遗产项目所在地的指导和衔接,统筹闲置的工业旧址资源,梳理挖掘工业旅游资源,开发工业旅游景点线路,促进我市工业旅游良性发展

(一)进一步加大党中央国务院,市委市政府和国家有关部委文件的贯彻执行力度,确保全市工业遗产开发利用工作不脱轨偏向。一是狠抓《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若干意见》的贯彻执行,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在全市建立分类科学、保护有力、管理有效的工业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着力解决我市在乡建设中工业文化遗产屡遭破坏、拆除等突出问题,确保各时期工业文化遗产得到系统性保护。二是狠抓《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城市更新管理办法>的通知》(渝府发〔202115号)的贯彻执行,注重对老旧工业历史文化价值的传承和活化利用价值的挖掘。以尊重历史的态度加强保护修缮,以导入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思路为低效工业遗存注入新活力。三是狠抓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委联合印发的《推进工业文化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工信联政发(202154号)的贯彻执行,坚持把工业文化建设作为推动我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完善工业文化发展体系,强化承载重要文化的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弘扬工业精神,促进文化与产业融合发展,丰富重庆制造的文化内涵,培育重庆工业文化的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增强我市工业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

(二)进一步发挥工业旅游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新旧动能转换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构建我市工业旅游框架体系。一是持续开展工业遗产认定管理。建立工业遗产保护机制,全面开展全市工业遗产申报认定工作,为科学规划、分类分级保护、有效利用提供有力支撑。经认定的工业遗产清单及时是向社会公布。具有重要价值的工业遗产积极申报国家工业遗产,并会同文物部门及时将其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和珍贵可移动文物。加快甄别和抢救濒危工业遗产,完善重庆市工业遗产档案记录,加强修缮保养。二是完善工业博物馆体系。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工业遗产保护领域,合理开发利用工业遗存。支持设立重要工业遗产博物馆、专业性工业技术博物馆、传统行业博物馆等,利用数字技术开发博物馆资源,建设智慧博物馆。调动工业博物馆利用馆藏资源开发教育科普、文创、娱乐产品的积极性,推出各类工业文化主题展览、社教研学活动与文创体验活动等,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及产业模式。鼓励各类院校结合课程设置组织学生到工业博物馆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三是加强新业态培育。重点以老厂房、老厂区和工业遗址为载体,强化保护利用,指导区县积极开展工业文化创意街区建设,打造集游憩、观赏、娱乐、餐饮、住宿、科普教育、创意设计于一体的开放空间,并将工业元素和标识融入内容创作生产、创意设计,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现代新科技推动跨媒体内容制作与呈现,孕育新型的工业文化业态。四是大力促进工旅融合。鼓励各区县利用工业博物馆、工业遗址、产业园区及现代工厂等资源,打造以工业遗产为载体的体验式旅游、研学旅行、休闲旅游等工业特色旅游项目,创建一批川渝工业文化教育实践基地和工业旅游精品线路。鼓励企业挖掘历史底蕴、文化内涵,围绕抗战文化、统战文化、长江文化、三线文化等创作高品质数字文化IP精品,打造重庆工业文化遗产网络名片。鼓励有条件的工业企业通过开放生产车间、生产流程、设施设备、生产工艺、企业风貌、工业产品等资源开发观光项目,建设一批具有社会公益功能的工业旅游示范点。

(三)进一步建立健全服务保障体系,切实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一是建立统筹协调机制。由市经济信息委和市文化旅游委牵头,建立推动全市工业旅游发展工作协调推进机制,定期协调有关部门研究推进全市工业旅游工作。二是加强服务平台建设。依托市工业文化协会、市工业设计协会、市旅游协会等整合社会各界资源,联合相关行业协会、工业旅游企业、旅行社、学校、各大媒体等为发展全市工业旅游提供市场开拓、线路推广、品牌培育、交流培训、人才培养、营销策划等行业服务。三是扎实开展工业文化研学推介。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社会服务机构加强我市工业文化研究,培养工业文化专业人才,推出一批研究成果;建立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优秀案例社会推介发布制度,利用传统媒体、新媒体等多种传播途径,扩大工业文化宣传推介力度,讲好“重庆工业故事”,展示新时代重庆工业的文明形象。四是加大扶持力度。支持工业旅游企业或项目业主单位积极申请中央财政旅游发展等专项资金;支持区县积极争取国家开行等政策性金融对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提供长期低利率贷款;支持民间社会资本与金融机构资源整合,按照市场化、多元化发展格局,探索组建混合所有制的重庆市工旅文创产业投资基金,积极构建重庆工业旅游文创产业集群,打造工业旅游文创产业同金融结合的完整商业模式,在实现存量老旧资产活化增值的同时,提升重庆工业遗址遗迹遗产活化利用价值。

此答复函已经我委蓝庆华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通过填写回执及时反馈市人大常委会人代工委。

附件:承诺事项列表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2248


附件

承诺事项列表

序号

承诺事项具体内容

(分项列出)

承诺落实时间

责任单位

1

创建首批工业文化创意街区

202212

市经济信息委

2

创建首批川渝工业文化教育实践基地

202212

市经济信息委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