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复函公开

[ 索引号 ]
11500000009276281J/2021-00890
[ 发文字号 ]
渝经信复函〔2021〕369号
[ 主题分类 ]
工业
[ 体裁分类 ]
政协提案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经济信息委
[ 成文日期 ]
2021-11-15
[ 发布日期 ]
2021-11-15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第0493号提案办理情况的复函


致公党市委会

提出的《打造西部生物医药创新中心,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建议》(第0493号)收悉。经与市财政局、市教委、市人力社保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医保局、市药监局协办单位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完善产业规划布局,打造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的建议

(一)加强规划指引和政策支持力度。先后出台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渝府办发〔201952号)、《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渝府办发〔201956号)和《重庆市促进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5)年》(渝府发〔202012号)有关产业规划和支持政策,明确提出打造1个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20199月,巴南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被纳入国家发展改革委首批战新产业集群建设工程。2021617日,市委主要领导调研重庆国际生物城(位于巴南区),勉励重庆国际生物城在转型发展方面做得好,要求金篮子要装金鸡蛋,要继续做好产业提档升级文章要求从市级层面着力推动重庆国际生物城加快发展目前,陈金山副市长正牵头推动重庆国际生物城加快发展,助推打造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

(二)充分发挥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市经济信息委多次与四川省工信厅就推动成渝地区生物医药产业协同发展进行了研究讨论,并形成了初步的工作方案一是推动两地医工结合。由双方牵头搭台,联合开展科研院所、医疗机构和企业对接会、交流论坛等活动,加强信息沟通,开展协同攻关,共建一批研发、临床、中试、产业化等技术公共服务平台,促进成果转化二是建立两地互通的重点产品目录,积极推动川渝地区医疗机构优先支持川渝企业产品三是共同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充分发挥成渝双城经济圈的战略地位优势,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如争取在重庆、成都设立国家药品审批、医疗器械审批成渝地区分中心、共建国家绿色原料药基地等。在双方的推动下,重庆华森制药、中元汇吉、西山科技等企业与四川大学、成都电子科技大学部分专家教授在新药研发、医疗器械关键零部件的自主开发等细分领域达成了合作意向。

)加快创新资源集聚推动华森制药与中科计算技术西部研究院、哲源科技签订三方战略合作协议,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智能超算技术手段,推动华森制药、植恩生物等本地企业加快在研项目速度,助推产业动能转换。药友、复星等联合投资118亿元的星光国际精准医疗创新中心项目完成签约,搭建包括研发转化平台、创新孵化平台与共享服务中心在内的两平台一中心。推动北京德美联合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医疗器械公共服务平台及骨科器械产业集群项目及子项目落地高新区,打造骨科前沿技术研究院及骨科器械产业集群基地,实现高端骨科植入耗材的批量化引进。积极支持国内唯一获准上市的人工心脏企业永仁心完成战略重组,获得VIVO基金投资,向上游延伸产业链供应链,打造建设围绕心衰和心脏疾病的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平台。中科院广州化学西部研究院、华东师范大学重庆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重庆研究院、中国药科大学创新研究院、北京大学北大重庆慧雍协同创新研发中心等5家科研院所与两江新区共同建设协同创新区,打造医药产业创新高地。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在两江新区设立重庆转化医学研究院,打造研发转化中心、产业孵化中心、人才培育中心、动物实验平台。

)加大创新产品引育力度市科技局累计投入财政经费1.5亿元,先后支持了59个生物医药创新产品研发与产业化,其中,国家类新药6个,国家类医疗器械12个。市医保局公布116项新增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其中部分新增项目涉及重庆京因生物科技等我市本地企业生产品种,分别在我市21家医疗机构开展为期两年的试行,进一步扩大我市本地企业生产品种的临床应用范围。市药监局对重大创新药物项目,采取针对性帮扶,主动与国家药监局和药审中心对接,协助企业就相关问题进行沟通。加强我市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的管理,提高药物临床研究科研水平,为支持企业在本地开展临床试验奠定基础。近五年,我市新药研发和申报数量大幅增加,有近百个创新药物在研,其中CART细胞治疗药物、单抗药物、口服紫杉醇、HPV疫苗等20余个创新药项目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医疗器械技术进步明显,近5年来我市医疗器械年均新产品获批数量增长超过一倍,多个医疗装备和高端植介入产品经国家绿色审批通道获批上市,填补国内产业空白。

二、关于培育引进龙头企业,调整优化生物医药产业结构的建议

(一)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产业规模稳步提升。

2020年,全市192家规模以上医药企业实现工业产值672亿元、工业利润66.2亿元,十三五年均增速分别为5%8.7%。共有11家生物医药企业在沪深交易所上市,总市值3500亿元,市值和数量在重庆所有行业中均排名第一。202116月,实现工业总产值358亿元,同比增长7.7%

(二)加大龙头企业培育,领军企业崭露头角。

近年来,市政府高度重视龙头企业培育,市委主要领导针对支持智飞生物发展做出重要批示要求,市级各部门积极行动,并取得一定成果。2017年以来,为支持智飞生物及关联公司开展创新研发工作,各单位累计安排财政经费7809万元,其中市经济信息委累计安排4609万元、市科技局累计安排3200万元。智飞生物及关联子公司目前有余个创新产品进入临床,部分产品进入临床三期,预计2023年可获批上市。市科技局支持重庆精准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组建新型研发机构,成立重庆精准医疗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和重庆精准生物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市经济信息委、市卫生健康委和市药监局三部门联合授牌重庆(精准)区域细胞制备中心

除智飞生物外,市经济信息委还将华兰生物、中元汇吉、药友制药、博腾制药和植恩生物纳入产业链链主企业重点培育,有针对性制定一企一策方案,安排专人对接服务,帮助企业协调解决痛点难点问题,策划产业链建设相关工作。

(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一是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围绕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和供应体系建设,积极开展产业链招商,积极联合两江新区、重庆高新区等园区找项目、拓市场。2020外出实地拜访和在渝接待恒瑞生物、百明信康、合生基因等企业50家次,苏州医工所(重庆)先进医疗器械工程技术研发中心项目、星光国际精准医疗创新中心项目、中山医院重庆转化医学研究院、德美医疗骨科医疗器械公共服务平台及骨科器械产业集群项目等重点项目完成签约,协议投资约149.8亿元。二是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推动Athenex制剂工厂项目、新绿色中药配方颗粒、中元生物质谱技术研发和生产基地等一批重点项目实现开工。智翔金泰抗体药物、宸安生物重组蛋白药物、博唯佰泰基因重组疫苗、Athenex制剂生产等一批产业化项目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建设顺利推进。三是一批项目顺利投入使用。华邦制药智能化生产基地、海王生物中药材提取加工基地、红日中药配方颗粒生产基地、中国中药配方颗粒生产基地建成投入使用。

(四)全面加强产业链供应链保障能力建设。

一是着力保障上游原材料供应。积极与工信部对接,争取国家原料药绿色生产基地落地长寿区,确保化学药上游供应链绿色安全稳定。立足国内大循环新格局,加快推动核心产品和技术的本土化生产,大力支持企业建设国产化基因工程供应链平台。围绕我市重点道地中药材品种,支持生产企业开展种植基地建设,打造中药材提取生产基地,培育种植、加工、使用一体化中药材产业链体系,确保原材料供应稳定。二是有效保障重要产品配套元件供应。立足国内大循环新格局,加快推动化学发光技术元器件、激光器、柱塞泵、采样针、CT球管等核心零部件的本土化生产,确保关键部件稳定供应。依托正川股份、斯泰克瑞登梅尔等本地企业,围绕高端特殊剂型,针对性引进和培育高端辅料和包材生产平台企业。

三、关于加强创新平台建设,营造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环境的建议

(一)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新培育建设超声医学工程声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市血液制品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30余个,截目前,全市拥有市级及以上科技创新平台130余个,建成较为完善的生物医药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其中,20195月获批的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是十三五期间中西部唯一获批的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0206月挂牌成立的重庆国际免疫研究院,拟集聚长江学者千人”“杰青等国家级人才,正式运行后,将为全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撑。

)加快搭建创新研发公共服务平台。

近年来,重庆市高度重视公共服务平台的引育工作,一批公共研发服务平台项目落地、开工、投用,从早期研发、安全评价、药学研究、中试放大到临床试验的一体化研发创新体系逐渐成型。苏州医工所(重庆)先进医疗器械工程技术研发中心项目签约落地两江新区,打造以医疗器械工程化和产业化为主要方向的新型研发机构。昭衍新药GLP平台项目开工建设,有效填补重庆大分子新药临床前及临床阶段研发空白。艾令达体外诊断CRO平台建成投入使用。省部共建超声医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顺利获批、有序推进,积声大科学装置获得立项,将搭建国内外先进的高能声学研究和医学应用中心,为超声治疗领域提供优质的研发服务平台。

)着力建设高端智能化生产平台。

充分依托重庆市制造业基础优势,积极推进产业化平台项目建设。博腾股份高端制剂CDMO平台项目于5月开工建设,着力打造国际领先标准的药物研发生产一体化服务平台。昭衍生物CDMO项目顺利开工,将提供集蛋白结构测试、蛋白质分析、中试生产、工艺研发与提升等生物医药一站式专业服务。智翔金泰新冠疫苗生产改建项目设备改造基本完成,进入工艺验证阶段。Athenex公司高活性抗肿瘤药物原料药生产基地项目完成试生产并通过环保和安全监管部门现场验收,进入商业化运行阶段

(四)加快科研院所成果转化。

市教委加快推进全市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大力推进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平台建设和项目实施,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重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2020年,市教委在生物医药(大健康)领域批准立项科研项目50余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科技创新项目在生物医药领域批准立项科研项目22项。积极开展重庆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应用技术推广中心的申报、管理和验收等工作。目前,重庆高校技术转移机构共有国家大学科技园2个,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1个,教育部、国家外专局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0个,重庆生产力促进中心4个,重庆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化基地中试生产服务中心等重庆科技成果转化中心11个。

四、关于加快人才引进培养,形成生物医药人才集聚效应的建议

(一)完善人才引进政策。

一是加强海归创业平台建设和管理出台《重庆市市级创业孵化基地(园区)认定和管理办法》,打造一批重庆市市级留学人员创业园。截至2020年底,全市建成国家级留学人员创业园2个,市级留学人员创业园6个。二是加强部门协作。人力社保局印发《关于调整重庆市留学人员回渝服务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通知》,与市教委、市科技局、市公安局、市财政局等十余家单位协同推进留学人员工作三是打造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载体,为留学回国人才创办企业和组建团队提供物理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共享设施,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专业化的创新创业服务。四是通过举办项目路演、人才交流、主题论坛、投融资对接等各类活动,鼓励留学回国人员参与全市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建设促进留学回国人员对接市场、技术、资金等创新创业资源。加大对我市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对符合规定的人才发放人才服务证,其服务内容涵盖子女(孙子女)入学入托、医疗等8+1项服务,同时新增包括免征车辆购置税、首套房退契税、个税返还等在内的10余项其他咨询服务。

(二)不断优化人才分类评价制度。

2017年,重庆市实施绩效工资改革,在总量管理、自主分配的总体原则下,明确规定事业单位的绩效分配不得与岗位挂钩,并要求向高层次人才、业务骨干和做出突出贡献的工作人员倾斜,有效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并逐步实现以增加知识价值的分配导向。关于科技成果转化奖励,我市近年均按不纳入单位绩效工资总量单独发放,并指导在分配中体现科研人员的实际参与程度,承担任务等,不得实行普惠制或平均主义。近期,人社部、财政部、科技部下发文件,规定科研人员获得的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现金奖励,计入当年本单位绩效工资总量,但不受总量限制,不纳入总量基数。对此,市人社局将结合重庆实际,研究出台贯彻意见。

(三)加快教育创新发展,推进创新人才培养。

市教委着力加强医药类人才培养。一是加强专业内涵建设,优化学科专业布局。主动适应我市医疗卫生发展需要,以国家一流专业为引领,引导相关高校加强临床类专业内涵建设,不断优化学科专业布局。二是加大全科医学人才培养力度。持续实施定向培养本科临床医学和中医学人才项目,试点开展面向基层医疗机构、乡村定向委培中医执业(助理)医师。拓宽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渠道,积极探索面向基层乡镇卫生院的本科层次定向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五、下一步工作

下一步,市经济信息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全力推动重庆生物医药产业加快发展:一是市药监局将进一步优化审评审批程序,强化精准服务、加强监管等方式,指导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规范化建设,营造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环境。市经济信息委将务实高效做好三服务。深入区县、园区、企业调查研究,支持建设一批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积极为企业和金融机构搭建信息交流互动平台,开拓企业融资渠道。三是市医保局扩大我市药品耗材集中采购品种范围,持续推进新增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审批,对使用我市创新型医用耗材、医疗器械等的医疗服务,优先纳入我市新增医疗服务项目,加快审批进度,对条件成熟、疗效确切的,积极按规定研究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并核定价格收费标准,促进创新技术成果及时进入临床使用。四是市经济信息委、市卫生健康委将探索以医为骨,以药为髓的医药技术转化研究平台建设,进一步强化临床资源对科技创新的基础支撑作用,培育定向医药临床转化研究院,加速本地技术创新,带动本地临床能力提升。五是人力社保会同相关行业部门不断完善人才政策搭建人才交流合作平台完善人才服务,吸引更多留学人员来渝创业发展,积极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发展环境。

此复函已经我委主要领导审签。对以上答复你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21826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