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复函公开

[ 索引号 ]
11500000009276281J/2021-00510
[ 发文字号 ]
渝经信复函〔2021〕361号
[ 主题分类 ]
工业
[ 体裁分类 ]
政协提案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经济信息委
[ 成文日期 ]
2021-07-14
[ 发布日期 ]
2021-07-14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第0002号提案办理情况的复函
                                            

A

  

同意公开

  


  


  


  



谢新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提升政策精细化水平促进双城经济圈产业融合发展的建议》(第0002号)收悉。经与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等协办单位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您在提案中提出的目标产业划分、产业融合政策应关注的问题和建议,对成渝地区产业融合发展具有较强的借鉴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推动川渝两地产业协同融合发展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任务之一。2020年以来,川渝两地党委政府紧紧抓住国家战略契机,按照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纲要精神,围绕构建高效分工、错位发展、有序竞争、相互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积极推动川渝产业协同发展。

  

一是开展一系列重大课题研究。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开展统筹推进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课题研究,系统分析成渝地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优势和问题,提出推进成渝地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政策措施。研究形成关于川渝产业协同协作的报告围绕整合提升川渝优势产业,加快补齐关键短板,增强全产业链优势,梳理出电子信息、汽车、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特色消费品、先进材料六大川渝产业协作重点领域,提出协作重点方向和实施路径

  

二是谋划重点领域协同路径。围绕川渝产业发展重点领域,与四川共同签订了1+9个产业合作协议(即:1个框架合作协议和汽车、电子信息、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消费品、能源协作等9个重点领域合作协议),为产业协同提供了支撑保障。会同四川共同编制川渝电子信息、汽车等重点领域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工作方案合力推动制造业协同走深走实。

  

三是积极争取国家规划布局。积极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等部门编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纲要、成渝地区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规划等,积极争取国家先进制造业基地定位,同时将成渝两地产业重点方向和重大需求、科创平台纳入国家战略布局

  

四是组织实施重大项目。围绕制造基础技术与关键部件、网络协同制造和智能工厂、新一代人工智能等领域,组织实施“川渝联合实施重点研发项目”,整合两地优势资源协同攻关核心技术加快推动形成统筹川渝两地优势产业整合的协调协作机制

  

下一步,川渝两地将围绕推进川渝两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聚焦产业链重构协同、创新链耦合高效,进一步梳理产业链条,推动供应链畅通有序、价值链延伸高端

  

一是加强规划衔接。推动两地“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及各专项规划目标定位、重点布局、产业方向等进行对接,围绕锻造共同长板,补齐共同短板,构建优势互补的川渝现代产业体系,推动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传统产业转型发展。

  

二是强化细分链条梳理。聚焦川渝产业基础和发展方向,梳理一批优势产业链条,制定川渝产业协作工作意见及汽车、电子信息等产业协作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细分行业发展的目标方向和任务举措,统筹推动川渝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共同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

  

三是实施科技创新重大主题专项。聚焦智能技术新兴产业以及我市优势支柱产业,实施重大主题专项,以共性技术研发为先导,以新兴产业培育为目标,以示范应用为手段,推进实施一批成渝两地协同攻关的重大主题专项,联合争取承担国家重点科研项目。

  

四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夯实两地产业基础设施共建支撑,以成渝地区获批国家级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为契机,推动两地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互认,在白酒、钢铁、家具制造等传统特色产业领域建设一批行业节点,加快制造业生产方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变革,切实提升成渝地区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水平,推动传统产业链价值链向高端迈进。

  

五是营造良好产业创新生态。联合两地布局创新平台,以智能化为导向,组建成渝高新区协同创新战略联盟,通过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专项补助、科技创新券、所得税减免、营改增等激励政策,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科技型企业。构建完善人才队伍建设政策体系,围绕双城经济圈重点产业和创新发展需求,引进一批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培育一批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

  

此复函已经陈金山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21525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