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复函公开

[ 索引号 ]
11500000009276281J/2021-00400
[ 发文字号 ]
渝经信复函〔2021〕322号
[ 主题分类 ]
其他
[ 体裁分类 ]
政协提案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经济信息委
[ 成文日期 ]
2021-06-03
[ 发布日期 ]
2021-06-03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第0581号提案办理情况的复函


王月婷委员:

提出的《关于疫情后时期支持小微企业保稳与求进的建议》(第0581号)收悉。经与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科技局、市金融监管局、重庆市税务局等协办单位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市高度重视小微企业的培育发展,先后出台了“支持中小企业渡过难关20条”“支持企业40条”“助力市场主体健康发展45条”,从减税、降费、奖补、贴息等方面打出组合拳,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开展政策宣传解读,及时将惠企政策传达到企业,着力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精准服务企业,及时解决企业在复工复产中的各种困难问题,帮助企业渡难关,增强发展信心,理清发展思路,助推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近期出台了《促进生产经营稳定发展若干措施,从减税降费降成本、促进科技创新、金融惠企支持、持续扩大内需等四个方面,提出了27项政策措施,切实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一、关于进一步完善财税、金融政策

(一)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增信支持作用。在全国率先出台融资担保“12条”、稳企业保就业“4条”等政策举措,延长融资担保支持政策执行期,减免保证金、担保费,提高小微企业担保贷款金额,共减免担保费用9348.2万元。实施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名单制监管,覆盖29个区县,我市32家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为9000余户小微企业提供担保费不超过1.5%的低费率担保近70亿元。

(二)持续完善风险分担补偿机制。鼓励和引导银行金融机构向有融资需求各类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我市设立了商业价值贷款风险补偿资金、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险补偿资金、“外贸贷”风险补偿资金、出口信保保单融资风险资金、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代偿补偿资金、现代特色效益农业及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风险补偿资金等风险补偿资金,有效带动金融机构向优质中小微企业投放资金,拓宽了企业融资渠道。2020年为2777家小微科技企业发放知识价值信用贷款48.27亿元,引导发放商业贷款32.29亿元2400中小微企业新增商业价值贷款26亿元,贴息冲抵后企业实贷成本控制在3%以内。

(三)优化微型企业扶持政策。突出政策的精准性,建立成长型微型企业培育库,入库企业20415户,2020年新入库培育微企6647户,同比增长194%,对“微升小”成效明显的企业给予了资金支持,对受疫情影响出现困难的九大行业中小微困难企业生产经营性贷款给予贴息对办理微企成长扶持贷款的小微企业给予基准利息50%的贴息。全力支持小微企业集聚发展,引导社会资本建设微企孵化平台,完善平台功能,示范带动效果明显。全市运营成效较好的147个微企孵化平台入驻企业5408户,从业人员5.1万人,聚集服务机构1932个。

(四)加大实施减税降费力度。我市实施了多轮社保降费减负政策,为企业减负超千亿元。2020年,为应对疫情影响,我市出台了阶段性社保费减免缓等支持企业(包括小微、困难企业)复工复产和稳就业“政策包”,为20万户单位减免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等社保费223.5亿元。执行制度性减税政策,延长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优惠等部分阶段性政策执行期限,提高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起征点,对应纳税所得额不到100万元小微企业减半征收,确保政策红利企业应享尽享,有效纾解企业困难,促进经济恢复。

(五)推进政银企合作对接。与银行合作在全市试点推出“企业氧舱”和小微企业“首贷续贷中心”建设。我市首批1000户制造业、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行业入选,作为批量化的帮扶平台、综合化的服务模式,信贷余额50多亿元。全市33个区县设立首贷续贷中心,扩大小微企业信贷服务覆盖面,进一步提升民营小微企业获得融资的获得性、便捷性、普惠性。

结合您提出的建议,我们将进一步优化激励政策,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引导融资担保机构创新服务,推动建立广覆盖、多层次的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为企业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继续优化风险补偿机制,进一步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深化政银企深度合作,加大小微企业信用贷投放力度,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继续实施减税降费政策措施,切实为企业降低经营成本,稳定就业岗位;加强政策跟踪问效、调整优化扶持政策,支持企业高质量发展。

二、关于进一步增强小微企业创新能力

(一)发挥政府引导基金作用,鼓励小微企业技术创新通过布局种子投资、天使投资、风险投资三支政府创投引导基金,组建子基金由专业机构运营,撬动社会资本投资科技创新,形成覆盖企业不同成长阶段的资金链。基本实现种子投资基金全市区县全覆盖,天使投资引导基金战略性新兴产业全跟踪,风险投资引导基金推动其商业价值实现规模化。截至2月底,三支创投引导基金累计获批组建子基金91支,总规模272.98亿元。参股基金投资项目数累计1316个,投资金额163.44亿元。

(二)搭建平台,多层次助力小微企业自主创新2020举办“创客中国”重庆市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新材料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以及重庆市第四届微型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大赛参赛项目达1145个,较上年增长近一倍,涌现出了一批智能制造、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和数字经济领域的优质企业和项目,呈现出重庆中小微企业与创客在后疫情时代的强劲创新创业活力。依托重庆OTC科技创新板,打造以知识价值为核心、以筹集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所需资本为功能的新型资本市场募资平台,为具有一定规模、创新性强、增长潜力大的高新技术企业、高成长科技企业提供专属综合资本市场服务。截至2020年底,重庆OTC科技创新板挂牌企业累计达650家,实现融资18.15亿元。

2021年,我们将举办“创客中国”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营造良好创新创业氛围。同时加快完善多元化、多层次的科技创投体系,做大创投规模,促进创投资本与技术实现高效对接,继续推进重庆OTC科创板建设,助力小微企业技术创新,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新动能。

三、关于进一步促进小微企业长远发展

(一)开展非公有制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工作。建立全市上下联动、条块结合的民营企业人才评价服务体系,在市经济信息委、市工商联等部门设立工程技术民营企业高级职务评委会,在各区县设立中级职务评委会,评价服务不留盲区,对民营企业全覆盖。2020年市经济信息委组织669人申报工程技术中小企业高级职称评审,555人通过,通过率82.9%,切实解决企业高技能人才职称评定难题。

(二)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2020年,创新培训方式,提升企业经营者素质,搭建线上线下交流学习合作平台。举办企业领航人才培训24期,培训2460余人;每月创新开展“渝企·云课堂”线上免费培训,共培训30期,培训15万余人次。改革技工院校技能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全市共开展订单班、冠名班招生120余个,招生人数超过6000人,为企业定向培养技术人员,缓解企业招聘困难。

2021年,我们将继续组织实施中小企业民营企业领航人才培训计划,结合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题,强化新发展理念的贯彻落实,采取线上线下结合方式,统筹培训资源,不断提升培训实效;在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方面继续为小微企业培养、吸引、留住人才服好务;继续深入推进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加强学校与企业间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整合技工教育资源,成立技工教育集团(联盟),发挥集团优势、形成合力,向广大小微企业定向、精准输送技能技术人才。

此复函已经陈金山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21423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